閆蘇龍 韓旭峰
摘要:隨著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戰略的推進實施,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已經成為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文章通過對莊浪縣馬鈴薯種植現狀和產業狀況的調研分析,發現莊浪縣馬鈴薯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土地撂荒日趨嚴重、機械化程度低、深加工專用薯擴繁滯后、加工轉化能力弱、優勢資源開發不足的問題,進而提出鼓勵農民創業,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堅持政府推動,提高機械化應用率;完善種薯繁供體系,增強專用薯供應能力;提高加工能力,做優做強龍頭企業;以市場為導向,發揮莊浪資源優勢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馬鈴薯產業;產業化;脫貧致富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其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的重點。國家在明確提出了“馬鈴薯主糧化”和“馬鈴薯產業化是打造小康社會主食文化的有益探索”之后,2019年,李克強總理在考察內蒙古時提到把馬鈴薯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效結合起來。認真貫徹國家馬鈴薯產業化的工作要求,對于助力莊浪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一、甘肅省莊浪縣馬鈴薯產業發展的現狀
(一)莊浪縣馬鈴薯種植環境
馬鈴薯的生長,需要冷涼的自然環境,光照強,生長季降水量在400~500mm之間,土質疏松。莊浪縣位于甘肅省中東部,東鄰六盤山山脈,屬隴中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山地和丘陵溝壑面積占境內總面積的95%,暖溫帶半干旱氣候帶,海拔在1405~2857.5m之間,接近馬鈴薯原產地的生長環境??h域內土壤肥沃,氣溫適宜,耕層疏松,結薯期雨量充沛,溫差大,光照足,非常適宜馬鈴薯的生長環境。全縣總人口46萬人,絕大部分是農業人口,因此,莊浪縣馬鈴薯種植有著非常好的自然區位優勢和勞動力優勢。
(二)莊浪縣馬鈴薯種植現狀
近些年莊浪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產量穩步提升,馬鈴薯總產值和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2018年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為3.47萬公頃,馬鈴薯總產量達到126.5萬噸,全縣種植馬鈴薯的總產值約11.48億元,農民在種植馬鈴薯的人均純收入是1242元。在馬鈴薯種植品種上,因莊薯3號產量高、易儲存、淀粉精的特性,又是莊浪縣主要培育推廣的品種,97%的農民選擇種植莊薯3號。在馬鈴薯種植技術上,傳統的步犁開溝點播栽培已被節水旱作技術取代,近年來重點示范推廣和應用的全膜壟作側播、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脫毒種薯應用、機械覆膜、測土配方施肥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成效,成為全縣馬鈴薯生產的主流技術。
(三)莊浪縣馬鈴薯產業現狀
近年來,莊浪縣在馬鈴薯產業發展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全縣馬鈴薯產業發展體系初步形成。在銷售市場建設上,建成了3家專業銷售市場,分別是水洛鎮馬鈴薯專業銷售市場、韓店鎮馬鈴薯專業銷售市場、永寧鄉馬鈴薯專業銷售市場,向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年銷售馬鈴薯28萬噸;建成了1家交易市場和1家期貨交易計價點,成立了莊浪縣馬鈴薯協會,形成集生產、貯藏、銷售于一體的馬鈴薯批發市場體系。在龍頭企業培育上,莊浪縣培育了1家省級龍頭企業,莊浪縣宏達淀粉加工有限公司;2家市級龍頭企業,分別是莊浪縣鑫喜淀粉加工有限公司、甘肅銀海淀粉加工有限公司;1家深加工企業,南湖成林精淀粉廠。形成了三條加工長廊,年加工馬鈴薯26.5萬噸以上,占馬鈴薯總產量的25%。在銷售公司發展上,莊浪縣主要有3家馬鈴薯銷售公司,分別是莊浪縣隴源薯業有限責任公司、莊浪縣嘉農馬鈴薯經銷有限公司、莊浪縣馬鈴薯鮮薯經銷公司,以及26家專業合作社。這3家公司馬鈴薯年銷售量20余萬噸,售往北京、河南、廣東、江西等地。在產業基地建設上,莊浪縣充分利用縣域內地理條件,先后建成了關山高寒陰濕區脫毒種薯繁育基地、西南中北部干旱山區高淀粉優質商品薯基地、溫暖河谷區早熟菜用型馬鈴薯基地以及周邊的深加工基地。建成3個育種基地,分別是永寧育種基地、水洛中川育種中心、通化原種擴繁基地,形成了以莊薯3號為主的適合莊浪地區的馬鈴薯品種。在種薯擴繁基地建設上,莊浪縣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建成了以永寧、韓店、鄭河、通化4個一級脫毒種薯擴繁基地,13個二級脫毒種薯擴繁基地。
二、甘肅省莊浪縣馬鈴薯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撂荒日趨嚴重
隨著人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城鎮優質的教育以及便利的就業機會吸引農村一大部分農民選擇在城鎮一邊務工一邊照顧孩子讀書;以及受打工收益遠遠大于種地收益的吸引,農村出現全家或者家庭主要勞動力進城務工的現象,導致農村空心化,土地閑置現象較多,使得馬鈴薯種植面積縮減,產量跟不上,阻礙了莊浪縣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二)機械化程度低
機械化是新時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解決勞動力不足,提高農業產量和生產效率的基礎。近年來,莊浪縣農業機械化程度發展較慢,小麥、玉米等作物基本有配套的農業機械。馬鈴薯種植、生產過程中的機械化應用較低,與實際需求差距相當大。據統計,全縣擁有耕整地機械的占32.6%,擁有馬鈴薯種植機的占16.3%,擁有中耕起壟施肥機的占8.5%,擁有噴桿式噴藥機的占59.6%,擁有馬鈴薯收獲機的占11.3%。目前農村散戶種植馬鈴薯主要靠人工作業,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制約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三)深加工專用薯擴繁滯后
雖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莊浪縣農技站、農技中心組織技術力量開展馬鈴薯新品種的選育和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工作,對莊浪縣馬鈴薯脫毒種薯做了許多努力。但是由于技術、資金、生長環境、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優質種薯繁供的品種停留在菜用型專用薯、淀粉加工型種薯上。馬鈴薯深加工專用薯擴繁滯后,沒有可加工饅頭、面條、薯條的專用薯品種 。導致莊浪馬鈴薯產業不能完全與市場接軌,產業鏈條的延伸發展緩慢,馬鈴薯產業經濟附加值提升有限。
(四)加工轉化能力弱
馬鈴薯大型加工企業在莊浪縣共有3家,作坊式加工小企業若干,商品薯加工量約27萬噸/年,占全縣馬鈴薯總產量的25%。但是莊浪縣馬鈴薯加工企業主要以加工轉化淀粉、粉條等“半成品”為主,僅有的1個深加工企業規模小、技術弱,缺少薯片薯條等膨化食品的生產線,如月餅、蛋撻等多種馬鈴薯新型主食產品加工完全空白,加工企業產品單一,加工鏈條不長,沒有發揮出馬鈴薯產品的多元化效益和高附加值效益。
(五)優勢資源開發不足
莊浪縣作為“全國梯田化模范縣”,縣域內階梯式的農田,通風透光條件好,土壤肥力好,有利于馬鈴薯生長和營養物質的積累,雖然莊浪縣把馬鈴薯作為區域特色產業來打造,但是,沒有規?;?、集中化、商品化的種植馬鈴薯,優勢區域資源的高水平、核心競爭力的開發利用不高。雖然加強對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生產基地的擴大,但是由于深加工企業弱,產品單一,導致莊浪縣加工轉化的產品以周邊市場為主,不能做大做強銷售市場,又對外宣傳不夠,品牌化效應不足,沒有帶來優厚的收益。
三、甘肅省莊浪縣馬鈴薯產業解決對策
(一)鼓勵農民創業,盤活農村土地資源
積極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改革,按照“整體工作黨委政府行政推動、產業發展公司化運作、組織生產專業合作社實施、貧困群眾入社入股分紅”的產業發展思路,將馬鈴薯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建立優質人才回鄉創業扶持機制,吸引家鄉優秀人才回流,鼓勵優秀人才和農民以土地為生產資料進行創業,有效盤活農村土地、資金、勞力等閑置資源,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挖掘馬鈴薯產業發展潛力,帶動莊浪人民脫貧致富。
(二)堅持政府推動,提高機械化應用率
以政府為主導,加大對農戶農機具補貼政策扶持,配套符合莊浪縣梯田的耕作收獲機械,實現馬鈴薯機械起壟、鋪膜、播種、收獲的目的,全面提升馬鈴薯機械化程度,提高生產產量和生產效率。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當下,以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為主體,打造馬鈴薯機械化示范戶,發揮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以合作社為主體、農戶為實施單元的馬鈴薯機械化生產體系,全面促進莊浪縣馬鈴薯產業發展,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經營。
(三)完善種薯繁供體系,增強專用薯供應能力
加大建設對符合市場需求的專用薯生產基地,應在莊浪中北部,以莊薯3號為主,進一步完善高淀粉商品薯生產基地建設,提高產品質量;在水洛河及葫蘆河流域的水洛、陽川、萬泉、朱店等鄉鎮,除克新2號、費烏瑞它、青薯9號等品種外,應加強優質專用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建立主糧化專用型馬鈴薯生產基地。大力推廣主糧化專用型馬鈴薯種薯,形成以縣專業合作社為龍頭、鄉鎮農技推廣區域站為紐帶、馬鈴薯生產自然村為依托的縣、鄉、村三級專用薯繁育網絡,構建馬鈴薯專用種薯供繁體系,逐步將莊浪縣由商品薯生產大縣轉變為深加工馬鈴薯大縣,向全省乃至全國提供馬鈴薯深加工產品。
(四)提高加工能力,做優做強龍頭企業
對莊浪縣現有的馬鈴薯加工企業,定期進行技術援助,不斷進行技術革新,推進工藝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淘汰落后產能,促進企業優化加工轉化能力,使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加工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堅持培育馬鈴薯產業龍頭企業,通過改制強大龍頭企業,利用政策扶持龍頭企業,通過招商引進龍頭企業和緊盯市場培育龍頭企業等措施,構建馬鈴薯產業化龍頭企業群體,創建莊浪縣馬鈴薯深加工知名企業,打造莊浪馬鈴薯深加工知名品牌,全方位、深層次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五)以市場為導向,發揮莊浪資源優勢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廣種植加工產量高、經濟效益好、附加值高的馬鈴薯品種。充分發揮莊浪縣梯田的優勢,規?;?、集約化、商品化種植馬鈴薯,提高馬鈴薯的生產效率,滿足市場商品化的需求。在莊浪縣國家級森林公園云崖寺景區、關山天池、莊浪紫荊山、陳家洞等地方特色旅游資源基礎上,推動馬鈴薯觀光采摘園區建設,鼓勵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走休閑采摘農業道路,打造馬鈴薯的各種菜品,形成綠色有機、營養豐富、種類齊全的“馬鈴薯宴席”,突出莊浪馬鈴薯產業文化特色,進一步吸引游客的到來。打造莊浪馬鈴薯深加工產品的品牌,通過參加推介會、展銷會、農業產品交流會以及廣播、電視、網絡、自媒體,對莊浪馬鈴薯深加工產品進行大力宣傳,提高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王建雄,王志虹,張姝鑫,景玉川,王毅,白潔,張成龍.馬鈴薯主食化現狀及發展對策[J].山西農業科學,2019,47(09):1667-1669.
[3]崔永偉,杜聰慧,李樹君.中國馬鈴薯種薯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J].農業展望,2020,16(01):71-76.
[4]張克艷,謝冬.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01):227+238.
[5]廖仲國.從精準扶貧的角度談馬鈴薯增收產業的培育[J].現代食品,2019(12):20-22.
[6]馬旺林.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2.
[7]王永強,王哲,翟宇.張北縣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蔬菜,2019(12):55-59.
[8]白賀蘭,張繼,張東偉,馬小黎,任慧.甘肅省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甘肅農業科技,2019(12):61-66.
(作者單位:甘肅農業大學。韓旭峰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