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航
356名“金融村干部”背包入村,走訪8.3萬戶貧困戶,扶持產業項目逾600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900余個,打造村級電商平臺示范點34個……自2017年起,四川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遂寧辦事處(以下簡稱“省農信聯社遂寧辦事處”)響應中央、省委、市委號召,積極參與脫貧攻堅,與遂寧市委組織部攜手,向全市323個貧困村全覆蓋派駐“金融村干部”,在“五個一”幫扶機制基礎上,創新加入“一名金融村干部”,形成獨具遂寧特色的“5+1”幫扶新格局。這支隊伍走村串戶、送貸上門,以務實的金融舉措融入脫貧攻堅大潮,唱響了金融扶貧好聲音。
作為全省首推的“金融村干部”扶貧模式,省農信聯社遂寧辦事處探索形成的金融扶貧“遂寧經驗”被廣泛推廣,達州、樂山、株洲、黃山等多市紛紛學習借鑒。
探索“金融+扶貧”新思路
開創“5+1”幫扶新格局
因農而生,伴農成長。農信社始終與農村貧困人口、弱勢群體休戚與共,命運相連。如何引領農商銀行將職能資源轉換為扶貧優勢?這是省農信聯社遂寧辦事處立足全局,長期思考的問題。經多方探索考察,創新提出了以黨建為引領,由黨委組織部門向貧困村派駐農信“金融村干部”的思路,立即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認可。
2017年3月,市委組織部、市金融工作局、市扶貧移民開發局、省農信聯社遂寧辦事處就“金融+扶貧”開展專題調研后,一致認為:派駐“金融村干部”,打造“院壩銀行”,深挖金融信貸力量,有助于撬動扶貧資源,發揮滾雪球的效應,有利于培育特色產業,實現扶貧工作從“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
2017年5月,經市委常委會研究,同意實施農信“金融村干部”扶貧工作,在遂寧原“五個一”扶貧模式基礎上,構建了每個貧困村有一名縣級領導干部聯系、一個幫扶單位、一個駐村工作組、一名黨組織第一書記、一名駐村農技員、一名“金融村干部”的“5+1”扶貧工作新格局。
“金融村干部”出新招
農民“信用”變脫貧新資源
為保障金融扶貧工作質效,省農信聯社遂寧辦事處黨委嚴格把關“金融村干部”選派條件,采取個人報名和組織推薦相結合,由轄內農商銀行提名政治過硬、品行良好、廉潔自律、業務能力強、有涉農特長的選派人選,報經縣(區)黨委組織部門審核和省農信聯社遂寧辦事處黨委備案,由市委組織部確立名單,最終鄉鎮黨委印發任職文件。
2017年5月起,356名“金融村干部”背包入村、上門摸底,100%戶戶見面采集信息、100%貧困戶評級授信、100%滿足有效信貸需求;按照“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工作思路,為貧困戶量身定制以“一授、兩免、三優惠、四防控”為標準的扶貧小額信貸特色產品。其中,“一授”即為貧困戶“升級增信”;“兩免”即免抵押和免擔保,對評級授信確定為“星級”的貧困戶,憑產業項目即可獲得1萬-5萬元貸款額度;“三優惠”即貸款期限、貸款利率和財政貼息三大優惠;“四防控”即建立市財政風險補償金防控機制、落實損失賠償機制、筑牢村級“防火墻”防控機制、拴好“保險帶”安全機制。他們開設精準扶貧貸款“綠色通道”,推行“五步一天放貸”便民流程,即只需驗證貧困戶身份證、戶口簿、扶貧卡、產業規劃項目,經村風險控制小組審查,申請當日就能獲得貸款。此外,他們推出產業扶貧貸款,既滿足貧困村產業發展需求,又能帶動村民以勞動務工、土地流轉收入等實現持續創收。
在船山區河沙鎮梓桐村,“金融村干部”到崗后,為全村370余戶村民評級授信,目前使用扶貧小額信用貸款來發展產業的達80%。他們向牛樟產業發放產業扶貧貸款3000萬元,帶動1500余人持續增收,對花卉、海鮮菇產業分別提供信貸支持350萬元、600萬元,帶動當地100多人“造血”創收;向村民發放信用貸款400余萬元,幫助發展致富項目……梓桐村村支書蔣勇說:“‘金融村干部的到來,有效解決了貸款手續繁、成本高、速度慢等問題,有針對性地幫助村民發展產業,打通了村民脫貧致富的金融通道。”
他們創新打造“院壩銀行”,以“蜀信e·惠生活”村級電商平臺和金融便民服務站為依托,帶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實現“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鎮”。村民想貸款、取錢、轉賬,想把果蔬、家禽等農副產品在網上賣,想購買生活物資,想繳水電氣等生活服務費……在距射洪市城區約30公里、距沱牌場鎮約10公里的青崗村,這些曾經須經盤山公路翻山過溝才能辦成的事,如今足不出村,在“院壩銀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創造遂寧扶貧新經驗
社會各界齊點贊
三年多來,遂寧“金融村干部”扶貧模式,已覆蓋全市323個貧困村、207個非貧困村,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采集8.3萬戶,評級授信6.5萬戶、金額12.09億元,發放扶貧小額信用貸款、扶貧產業和項目貸款3.8萬戶、金額67.2億元,實現“三個百分之百”目標,幫助制定“一村一品”產業發展規劃600余個,幫助扶持發展有特色、銷路穩的農業龍頭企業98戶,培育家庭農場3900余個,培養致富帶頭人2725人,助力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019年達到6350元,幫助21.2萬人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遂寧“金融村干部”增強了貧困村幫扶力量,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電信、保險等行業紛紛響應,“兩新組織”、社會人士等積極參與,以“5+1”幫扶力量為主、社會多方力量參與的幫扶體系逐步形成,獲得黨政部門認可和媒體推廣。
回顧三年助力脫貧攻堅歷程,“金融村干部”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大愛普惠民生,給貧困村留下了方法,留下了經驗,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戰斗隊”。他們了解基層,學會運用金融優勢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致富,與貧困群眾建立感情、打成一片。他們宣傳普及金融政策,改善農村信用環境,推動鄉風文明建設。他們在脫貧攻堅火熱實踐中經受歷練和考驗,練就了過硬作風和工作本領。
目前,省農信聯社遂寧辦事處正指導轄內各農商銀行依托“金融村干部”,拓展實施“走千訪萬”工程,實現全市鄉、鎮、村全面授信,經濟檔案全覆蓋,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對接。未來,他們將聚焦農村改革、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協助編制鄉鎮村經濟發展規劃,充分利用金融資源優勢,為農戶“牽線搭橋”尋找致富產業項目,力爭做到“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門路”,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實增強振興鄉村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