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路
茶葉是夾江縣五大特色產業之一,但夾江茶產業基本為初加工,產品附加值低。為此,夾江縣政府設立了800萬元茶產業發展貸款風險基金,引導銀行對茶產業投入更多的信貸資金,以達到通過融資促進茶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的目的。但財政資金畢竟有限,夾江茶產業轉型升級正亟待金融的輸血功能與杠桿作用,地方經濟發展“痛點”浮現。本文以夾江農信聯社為例,探索金融支持茶產業轉型升級策略。
2020年以來,夾江農信聯社新增茶產業公司客戶14個,發展新型茶產業農業經營主體235個,累計投放茶產業貸款326筆,298戶,金額10483.15萬元,占夾江茶產業鏈貸款的80%以上,并帶動社會資金投入52000多萬元, 也為上下游及周邊客戶投放貸款1927.4萬元,與此同時,在生態茶園、大型茶葉加工企業等的帶動下,幫助貧困戶就業、脫貧238人。
深入調研,量身打造金融方案
打造一支“茶產業調研團隊”,對茶產業種植、采摘、加工、包裝、銷售等多個環節展開了詳細全面的市場調研,為產品的研發、貸前調查的重點、審查審批的關鍵點、風險控制的要點提供參考。此外通過對接金融辦及工商管理部門,完善制茶企業、茶葉加工大戶、茶商、茶農基本信息與信貸需求。為不同的個人和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茶葉貸款方案,如對從事茶葉種植的農戶可匹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對從事茶葉收購、加工、銷售等散戶,茶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匹配川茶貸、致富通等大額信貸產品,對大型生態茶園及具備一定生產能力的龍頭企業匹配固定資產貸款、流動資金貸款、稅金貸等等,同時輔以結算、POS、代發工資、投資理財、保險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加強防控,降低信貸業務整體風險
從內外部有效防控信貸風險,一是在積極使用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川茶貸、惠商貸、致富通、稅金貸等自有產品控制風險的同時,與省農擔公司積極開展業務合作,發揮對融資擔保項目的貸后培育及孵化作用,如夾江農信聯社對10萬—200萬元的茶產業鏈貸款按3:7的比例進行風險分擔,有效降低風險;二是研發了專門服務茶產業貸款的川茶貸,并將農擔與惠商貸、致富通、流動資金貸款等產品結合;三是制定一系列貸前、貸中、貸后風險控制規章制度,實現從粗放式到精細化管理的轉變;四是引入專業化人才,強化客戶經理、審查審批人等涉貸人員法律、金融、管理培訓。
分層營銷,實現全產業鏈金融服務
一是由一把手牽頭對接夾江縣委、縣政府、省農擔、縣農業局、茶業協會等部門,通過農信社立足“三農”、點多面廣的優勢,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二是由各涉貸網點負責人對接茶葉龍頭企業、茶葉種植加工大戶等,宣傳推廣茶葉貸款產品,通過向大戶投放高效、便捷、優惠的信貸資金,帶動更多企業、加工收購商辦貸;三是由客戶經理對接管轄片區茶農,通過介紹農信社茶葉貸款優勢,鼓勵茶農適度擴大種植規模,引導其辦理小額農戶信用貸款;四是在服務對象上,涵蓋茶葉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客戶,將整個茶產業鏈納入營銷范圍,既能保證茶產業鏈的正常資金流動,也能實現不斷放款的同時,會有持續的回款,實現存款、貸款雙漲的有利局面。
打造標桿,帶動茶產業鏈升級轉型
一是打造地方品牌,通過與縣政府、茶業協會、茶葉企業等多方的交流銜接,促進夾江縣茶葉區域品牌“青衣江茶”的申請,逐步改變夾江茶產業“薄利多銷”的盈利模式,促進由“掙加工費”向“收品牌費”發展,并結合鄉村旅游經濟熱點,探索茶業觀光農業模式。二是培育龍頭企業。在支持種養戶、農產品加工、商貿流通等傳統農業行業基礎上,重點支持高質高效的茶商茶企,切實滿足專業大戶、家庭茶場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以點帶面有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截至目前,夾江農信聯社共培育了四川華義茶業有限公司和四川洪椿茶業有限公司2家省級龍頭企業,茶葉出口烏茲別克斯坦等地,開創了四川茶業直接走出國門的先河。
政策支持,優化提升信貸服務水平
一是加快貸款各環節運作速度,提高服務效率。對茶產業鏈貸款,開通“綠色通道”,將流程控制在5個工作日內,并將審批時效延長至3個月,在遵守授權授信管理規定的前提下,簡化貸款審批手續,提高辦貸效率,同時進一步加強與農擔公司、政府部門的銜接與配合,不斷優化流程、提高效率。二是提高授信額度。對規模較大、管理水平較高的優質客戶,在合理范圍內適當提高授信額度,根據客戶的經營年限、銷售金額、信用等級等確定以滿足茶產業鏈擴大規模的需求。三是科學確定貸款期限,根據茶行業生產和資金運轉周期等實際需求和市場規律,科學確定貸款期限和結息方式,如在期限上,對于從事茶葉種植以及購買機器設備、修建廠房的客戶,可將貸款期限延長至2年,減輕客戶還貸壓力。四是實行利率優惠,充分利用支農再貸款和農擔擔保,把利率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緩減貸款戶的還款負擔,降低經營成本,切實讓利于民。
(作者單位:四川省夾江縣農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