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關鍵詞:5G;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
摘 要:5G環境下新技術的深入應用將會改變大眾的生活方式,用戶需求也會不斷升級。文章通過對5G技術特點的分析,提出了圖書館將向智慧化服務方向發展,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的四個方向,即服務場景、服務網絡、服務應用和服務制度的創新,并探討了圖書館創新服務的關鍵。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0)11-0033-03
圖書館創新服務是指在服務過程中,運用新理念和新技術改善現有服務流程和服務產品,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擴大服務范圍,更新服務內容,增加新的服務項目,創造新的價值,最終形成公共圖書館的競爭優勢[1]。圖書館結合技術變革和服務理念升級,其服務應用在不斷創新發展,在服務方向、服務內容、服務方法、服務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傳統圖書館只能提供實體場館內的圖書服務,而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圖書館的數字化服務和智能化應用變得豐富起來。智慧圖書館是圖書館服務新的發展方向,是面向未來的圖書館服務創新理念。智慧圖書館建設對基礎設施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新一代通信技術是圖書館智慧化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石。5G時代已經來臨,萬物互聯和許多智慧場景應用逐漸成為現實。5G技術的低功耗、高速率傳輸特點已經在很多領域催生了變革和應用。對于圖書館領域來說,5G時代也必將對信息服務和智慧化傳播提出新的發展要求,因此,研究5G環境下圖書館創新服務發展意義重大。
1 5G技術的特點和應用
5G技術主要有五大特征,即“4H1L”,分別指高速度(High-speed)、高并發(High-concurrency)、高兼容(High-compatibility)、高安全(High-safety)和低時延(Low-delay)[2]。在5G時代,通過5G基站的密集部署構建一個廣泛的5G連接傳輸網絡,深層次地將各種智能化應用終端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廣泛互聯互通的泛在網。區別于4G時代只能人與人、人與物進行連接,5G網絡下設備與設備之間也能夠相互傳輸數據并組成分散式網絡。此外,5G網絡有頻譜共享和兼容超高頻段的特點,這讓5G網絡在高速傳輸數據的同時能做到更低功耗、更低延時。從1G到4G,移動通信的核心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個人的通信是移動通信的核心業務,但5G通信不僅僅是人的通信,更是物聯網、工業自動化、無人駕駛等技術被引入,通信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開始轉向人與物的通信,甚至機器與機器的通信[3]。5G應用場景將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變化,結合大數據、云計算、VR、物聯網等應用,人們的生產生活正朝著智慧化方向發展。
2 5G時代的圖書館服務變革
2.1 技術變革催生需求升級
在3G/4G環境下,用戶對傳統圖書借閱服務提出了數字化和移動化的需求。不論是在場館層還是在圖書服務應用層,圖書館的數字信息化和移動新媒體應用發展迅速,如:在服務理念、服務范圍和服務方式上進行創新,提供更多樣的信息服務,服務對象覆蓋更多群體,服務空間變得更加靈活,服務活動更加豐富。此外,在“互聯網+”理念下,一些圖書館充分結合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應用,開展線上新媒體信息服務,整合共享知識資源,提供在線學習、參考咨詢和學科服務。5G時代能夠產生諸如云、AR/V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車聯網、智能制造、智能能源、無線醫療、無線家庭娛樂、聯網無人機、智慧社交網絡、個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輔助、智慧城市十大應用場景[4]。這些應用的實踐需要一個發展過程,但用戶對5G化的服務需求已經伴隨技術發展而提高。面對公眾需求的升級,圖書館服務創新應從圖書館的性質和社會職能出發,提前探索、創新服務模式。
2.2 服務理念轉變
在5G環境下,圖書館服務應抓住自身服務本質,向智慧化服務理念方向轉變。圖書館服務功能的表現形式涉及文獻流通閱覽、信息服務、參考咨詢服務、為特定群體服務以及社會教育活動等方面,是文獻、信息、知識的服務。圖書館面向公眾提供信息知識服務,創新是圖書館服務發展的動力源泉。圖書館創新服務的本質是“以人為本”,以更好地滿足公眾需求和提升服務體驗作為出發點。在5G環境下,圖書館服務創新應以新技術應用為手段,圍繞“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以提供泛在智慧化服務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因此,圖書館創新服務理念體現在創建智慧服務場景,提供智慧服務網絡和提升公眾智慧水平等方面。具體而言,圖書館需要從場景、網絡、應用和制度等方面進行創新。
3 5G環境下圖書館創新服務應用類型
3.1 圖書館服務場景的創新
在5G環境下,圖書館服務場景的創新體現在圖書館場館的智慧化升級和服務場景豐富化發展等方面。雖然數字圖書館或VR技術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用戶足不出戶體驗圖書館服務的需求,但實體圖書館的感官體驗仍然是不可替代的。5G給圖書館帶來的變化可以體現在場館基礎設施中的自動服務設備、物聯網設備、智慧感知設備及智能環境設備等。這些智慧化的設施都離不開高速、穩定、低延遲的數據傳輸網絡連接,如具有感、聯、知、控能力的物聯網技術及圖書館利用基于高頻RFID技術的館藏管理系統實現深度傳感。
3.2 圖書館服務網絡的創新
圖書館服務網絡的創新體現在依托5G數據傳輸技術構建一個泛在智慧服務網絡。智慧圖書館的優勢在于泛在性和智慧化,從用戶層面來說就是能夠感知到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所不包的智慧化圖書服務,這就是圖書館的泛在智慧服務網絡的特點。傳統與數字圖書館用戶服務模式下的圖書館依靠個體所輻射的服務范圍為用戶提供單向服務,泛在智慧圖書館則將不同圖書館和用戶依托網絡和云形成智慧服務網為用戶提供網狀服務。泛在智慧服務實現了人人相連、書書相連、書人相連、庫庫相連、網網相連的深入協同共享,同時,用戶也參與到服務中,充當活動的“Book”構成Living library(真人借閱)和Human book(真人圖書),與其他用戶形成互動共享[5]。因此,以5G網絡為技術基礎,將圖書館、用戶和館藏資源緊密地聯系起來,用戶在這種服務網絡下獲取服務和參與服務將會變得十分便捷。
3.3 圖書館服務應用的創新
圖書館服務應用的創新是結合新技術和新思維,在原有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基礎上進行變革。我國已經有一些圖書館在結合新興技術的應用創新上做出了嘗試,如:蘇州圖書館依托“互聯網+”打通公共圖書館服務“最后一公里”,用戶可以通過網絡下單并獲得投遞式的借閱服務,實現了在場、實體和在線、數字“兩輪驅動”;浙江圖書館開發了浙江公共數字文化移動平臺浙江文化通App,實時推送文化資訊信息和閱讀信息,為公眾提供數字閱讀等服務,并將結合數字文化資源打造浙江省智慧文化云[6]。
結合5G技術的特點,5G環境下的圖書館服務應用創新可以從5G特色館藏建設和智慧服務應用兩個方面入手。5G特色館藏建設是指建設滿足5G環境下用戶需求場景的圖書資源,除傳統紙質館藏和數字移動圖書館外,還能夠提供滿足語音交互、智慧化推送和虛擬現實應用需要的館藏服務。這不僅僅是將原有的紙質館藏資源變成數字化的圖文形式,更需要結合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使這些館藏資源“活”起來。館藏與用戶直接形成交互,用戶可以聽說讀,也能借助虛擬增強現實設備構建虛擬場館獲得場景化體驗。5G時代將這些特色化館藏云端化,用戶隨時可以通過智能交互設備獲取所需資源。
3.4 圖書館服務制度的創新
在5G環境下,圖書館用戶需求向智慧化和優質體驗發展,現有的圖書館服務制度可能很難滿足用戶日益提升的服務需求。因此,圖書館需要創新服務制度,以智慧圖書館建設下的智慧服務為目標,結合圖書館的信息化水平、館員素質和技術應用,制定圖書館服務創新發展目標和規劃。圖書館應優化組織結構,并從制度上明確服務創新目標和加強館員的服務理念、創新意識和自身能力發展的制度引導。
4 5G時代圖書館創新服務的關鍵問題
4.1 云端總館的建設和優化
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是圖書館體制機制發展的必然趨勢,總分館制可以有效擴大圖書館的服務范圍。5G環境下的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更具優勢,不同的是總館不再是中心圖書館而是在云端的圖書服務總館。在3G/4G通信條件下采用數字鏈路連接的總分館模式,在一些網絡條件落后地區無法建設分館,同時網絡帶寬限制了資源的豐富性應用[7]。5G的高速率、低延時、高安全性特點,將打破數字鏈路下的總分館發展不平衡的限制,各地區通過5G信號與總館鏈接,實時獲取大碼流數字資源,共享云平臺上的數字資源,云端總館的優質特色圖書服務資源將能為更大范圍內的用戶提供服務。
5G環境下的用戶將更習慣于接受多媒體、虛擬現實及其他基于智慧化應用的圖書服務模式,這就要求圖書館建設豐富的5G環境下的館藏資源。此外,如何更好地滿足海量的個性化用戶需求也是圖書館創新服務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圖書館可面向智慧圖書館發展方向,結合協同理念,以云端總館為中心構建協同圖書館創新服務生態,調動各方資源參與云端館藏資源建設和用戶智慧服務[8]。在5G環境下,用戶可以通過各類終端接入云端圖書服務總館,利用智慧檢索獲得精準資源推薦,同時可以在云端總館與其他用戶進行實時交流和分享。
4.2 5G環境下的智慧館員培養
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應堅持“以人為本”和以技術為手段,而不能陷入只追求新技術應用而忽略人的感受與用戶智慧服務需求滿足的歧途。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發展并不僅僅是完成場館的智慧化升級,而是提供更廣泛的服務網絡和更豐富的服務資源,實現面向用戶的智慧化服務發展目標,因此,圖書館需要考慮用戶的技術接納、用戶體驗、知識版權和用戶隱私保護等問題。此外,這些創新服務發展離不開圖書館員的參與,并對圖書館員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圖書館員要以圖書服務智慧化為目標,養成用戶需求滿足和體驗提升的服務理念,并探索圖書服務創新發展路徑。為此,公共圖書館應加強館員培訓,提升館員素養并鼓勵創新實踐。
參考文獻:
[1] 陳雅,何盼盼.我國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研究述評(2008~2017)[J].圖書情報研究,2018(3):3-7.
[2] 儲節旺,汪敏.5G環境下移動信息服務創新初探[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9(3):29-35.
[3] 劉恩澤,羅彬.5G時代高校智慧圖書館變革探究[J].圖書館學刊,2020(1):9-12.
[4] 任廣闊.5G時代下智慧圖書館的發展[J].信息通信,2019(6):98-100.
[5] 陳遠,許亮.面向用戶泛在智慧服務的智慧圖書館構建[J].圖書館雜志,2015(8):4-9.
[6] 曹曉文.基于“圖書館+”的多元化創新服務[J].新世紀圖書館,2019(3):9-12.
[7] 王波.5G時代傳統圖書館面臨的挑戰、機遇及應對策略[J].圖書館研究,2020(1):29-35.
[8] 王林,許曉巍.基于協同生態的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構建[J].新世紀圖書館,2017(4):28-32.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