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娟 葉菁超
摘 要 城市化發展建設中間,濱水景觀的設計以及開發工作出現了一些問題,對原有生態造成了不良影響。現在,應用低影響開發的思想理念,使得設計工作更加完善,有益于濱水景觀的合理開發。因此,本文針對低影響開發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運用給出了如下分析。
關鍵詞 低影響開發;城市濱水景觀;設計
1低影響開發的定義
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低影響開發,是20世紀90年代末提出的一項思想觀念,屬于暴雨管理以及面源污染處理技術。原理為在徑流源頭對水量以及水質開展小規模以及分散控制,使徑流地表匯集減少的目的得以實現,并通過輸送系統,對污染物進行吸附,規避污染物進入到地表水資源當中,有益于對水質的改善[1]。
2低影響開發在濱水景觀規劃當中產生的意義
(1)生態意義。將LID思想理念在濱水綠地體系當中進行應用,會使區域內存在的雨水得到有效的收集、滲透、過濾、蓄滯,進而對水質污染進行控制,使得洪澇災害風險的概率有所下降,并對良性水循環給予維持,水岸生態環境會得到了進一步恢復。通過這一保護工作,使得濱水景觀生態安全格局的構建非常有效。
(2)社會意義。LID雨洪管理會對城市的盲目發展產生非常大的限制效果。該思想理念對集中開發給予了高度強調,進而出現了大量的自然開敞環境,使生態游憩空間有所加大,城市的生活品質、環境等也有了相應的提升。此外,LID理念對于水資源的景觀化利用給予了強調,將雨水管理措施結合雨水過程藝術化處理,使得水景觀類型得到進一步豐富,這樣構建出來的濱水空間,展示出的水文化會更具魅力[2-3]。
3應用低影響開發的城市濱水景觀設計分析
(1)城市濱水景觀當中LID場地設計流程以及內容分析。對于LID理論以及相關方法的應用,會從工程技術層面進行開發,進而結合于城市規劃。當前,并沒有LID場地具體的規劃流程和統一的內容規定,所以,相關的分析也不夠全面且系統。通常,綜合管理體系當中的設施布局規劃以及主要內容的設計,集中在幾點:①確定好敏感保護區和需要集中開發的區域;②判別雨洪生態過程和相應的關鍵點;③確定場地設計目標;④將場地規劃策略完善;⑤合理布局LID技術設施。
(2)城市濱水景觀當中LID開發策略分析。城市雨洪管理一般會對三種策略進行應用。其一,在場地以及四周區域對雨水進行滯留儲存,能夠將管道與池塘系統進行緩慢釋放;其二,借助土壤下滲能力,在源頭處對暴雨水源頭進行控制;其三,利用場地規劃方法對地表徑流進行控制。此外,LID設計策略以及相應的措施挑選會通過不同的因素進行,例如:場地當中的功能定位、地質狀況、植被情況等等。在開展濱水環境LID規劃設計當中,要與場地存在的特殊條件充分結合,對LID技術體系、城市土地規劃設計等一系列復合關系給予高度強調,進而站在多個層面,例如:政策和管理層面、經濟和技術層面,有效開發和管理城市濱水區[4]。
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其一,在應用該開發理念的基礎之上,需要將上游場地和下游場地以及建設區域當中的各個部門,例如:市政部門、規劃部門和水域部門進行有效協調,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高度強調,與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構建進行統一規劃,以便實現最強的管理目標,進而對區域敏感性自然資源加強保護,并對水域自然環境進行保護,使其得到相應的修復;其二,對場地開發模式優化給予高度強調,通過聚集式發展,對不透水區域的面積進行限制,進而使水域具備的綜合功能有所強化,并給出宏觀性指導,使環境開發控制工作、配套政策法規以及后期的管理等得到完善,進而對水體環境開放空間、生態安全格局等,提出相應的策略。
(3)城市濱水景觀設計途徑分析。城市雨水控制系統,可以使徑流體積有所削減,實現污染物控制的效果,進而消減峰流量,使匯流時間得以延長,將雨水集蓄進行應用,并將雨水進行轉輸排放等各項目標實現。其中,主要措施為對其源頭開展控制,做好傳輸控制和終端處理。濱水景觀LID設計當中,一定要分析好現場的條件以及空間需求,與雨洪生態過程當中的不同管理階段設計目標進行結合之后,對相應的技術措施和方法進行比選,進而使雨水從源頭一直到末端的連續水文過程都能得到系統的完善。
4結束語
總之,探究城市濱水空間當中的景觀,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例如:針對濱水綠地的開發以及保護、城市生態的恢復以及建設等等。其中,將城市郊外的河道景觀開發進行完善,有益于對水體和河道的治理,能夠為居民提供更加舒適健康的休閑空間和生活環境,這也是各個城市當前重點考慮的建設項目。LID目標當中的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使得水域空間的開發更為合理,進而對水環境進行了整治,是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對城市雨水問題的解決非常有效。但是,低影響開發還有非常強的地域性和復雜性特征,在實踐當中需要對大量的因素綜合考慮,并得到政策和管理的支持,以便使該模式在更多的項目建設當中得到有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雪利,朱安靜.關于低影響開發在城市綠地建設中的應用研究——以襄陽東津新區白石街新建工程為例[J].建筑與文化,2020(3):104-105.
[2] 丁海昕,吳嘉琿.低影響開發理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規劃中的應用示例[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15-20.
[3] 徐銀龍.“低影響開發”理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5(12):108-109.
[4] 柳驊.低影響開發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解析[J].生態經濟,2014,30(11):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