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湘原



關鍵詞:5G技術;智能情境;圖書館;智慧服務;結構方程模型
摘 要:基于5G技術的智能情境的廣泛應用給圖書館智慧服務的開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智能情境如何影響圖書館智慧服務是圖書館學界需要明確的關鍵問題。文章以93份調查問卷為數據源,利用AMOS軟件和結構方程模型,對影響智能情境與圖書館智慧服務關系的因素進行了假設和驗證,發現館員對圖書館智能情境有用性、易用性和可靠性的感知越強,則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效果就越好。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0)11-0096-04
1 背景
5G技術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通過移動寬帶提供更高速率、更短延時、更大規模和更低功耗的網絡技術。隨著5G技術的快速發展,以高新技術創新和智慧社會構建為基礎的智能情境得到廣泛應用,有效促進了圖書館智慧服務的開展[1]。目前,基于5G技術的智能情境已經引領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方向,其不僅能夠提高圖書館服務的效率,還能夠提升圖書館服務的智慧化水平[2],已有學者就“什么是智能情境”“如何開展智慧服務”“怎樣進行智慧服務創新”進行了相關研究,但關于智能情境與圖書館智慧服務關系的研究較少,更缺乏相應的實證檢驗。因此,筆者重點探究了基于5G技術的智能情境對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具體影響。
2 概念、模型及假設
2.1 概念界定
智能情境是運用5G技術的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新情境,是館員、讀者與圖書館軟、硬件設施通過大數據、云計算、虛擬仿真等信息技術進行交互,實現智慧化大數據管理、深度自主學習、虛擬現實體驗等的新情境。其中,智慧化大數據管理可使數據計算精細化和數據管理智能化,深度自主學習可使問題分析智能化和自我迭代智慧化,虛擬現實體驗可使現實情境模擬化和人機交互虛擬化[3]。
智慧服務是圖書館的新型服務方式,是通過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集個性、交互、智能于一體,對讀者的行為進行智慧化分析,智慧化獲取讀者的信息需求,提供知識組織創新、服務環境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的新型服務。其中,知識組織的創新有利于讀者實現自身價值,服務環境的創新可以構建綜合、立體的智能孵化環境,管理模式的創新可以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優化讀者的使用體驗[4]。
2.2 模型構建
圖書館智慧服務本質上是圖書館通過采用新技術實現的服務創新,Davis的技術接受模型顯示,圖書館智慧服務受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響[5],而Venkatesh的信息系統接受模型顯示,圖書館智慧服務受到感知可靠性的影響[6],即智能情境作用的發揮受到館員對圖書館智能情境感知的影響。因此,5G技術下的智能情境對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影響可以歸結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可靠性對館員使用意愿的影響,由此可構建出分析模型。見圖1。
2.3 研究假設
智能情境是影響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外在因素,智能情境有利于圖書館為讀者提供全新的服務方式,進而提升智慧服務的效果。感知有用性是館員參與并感知智能情境下圖書館技術應用的有用程度,感知易用性是館員參與并感知智能情境下圖書館技術應用的省力程度,感知可靠性是館員參與并感知智能情境下圖書館技術應用的風險程度。參考Davis的技術接受模型和Venkatesh的信息系統接受模型,筆者提出了以下三種假設:一是館員對圖書館智能情境有用性的感知越強,則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效果就越好,記為H1。二是館員對圖書館智能情境易用性的感知越強,則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效果就越好,記為H2。三是館員對圖書館智能情境可靠性的感知越強,則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效果就越好,記為H3。
3 問卷及數據收集
3.1 問卷設計
筆者利用李克特5級量表對模型變量進行測量,1~5分別代表著不同的符合程度,1代表“很不符合”,2代表“不符合”,3代表“一般”,4代表“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筆者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測量借鑒了Karahanna和Straub的研究成果[7],對感知可靠性的測量參考了Kim等人的研究成果,對智慧服務的測量借鑒了Liao和Chuang的研究成果[8],針對各個變量提出了相應的問題。見表1。
3.2 數據收集
筆者研究所需的數據主要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為了保證調查的隨機性和均衡性,筆者各隨機抽取了5家廣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東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門市、肇慶市、惠州市、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云浮市、韶關市、清遠市、梅州市和河源市的公共圖書館,在各圖書館中選擇一名館員發放紙質問卷或電子問卷兩種調查問卷。筆者共發放紙質問卷50份、電子問卷52份,回收有效問卷93份,問卷有效率為91.18%,并統計了被調查對象的個人基本信息表。見下頁表2。
4 有效性檢驗
為了保證假設檢驗結果的可靠性,筆者利用調查數據對模型的有效性進行了檢驗。模型的有效性檢驗可從內部一致性和區分性兩個方面進行,其中,檢驗內部一致性的常用數值標準為組合信度(CR)、克朗巴哈系數(Cronbachs ɑ)和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當CR的值大于0.7、Cronbachs ɑ的值大于0.7且AVE的值大于0.5時,模型的內部一致性可通過檢驗;檢驗區分性的常用方法為對AVE值開平方,當模型各個變量的AVE值的平方根大于該變量與其他變量的所有相關系數時,模型的區分性可通過檢驗。
如表3所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可靠性、智慧服務變量的CR值分別為0.799、0.856、0.821、0.808,均大于0.7;Cronbach′s ɑ系數值分別為0.791、0.822、0.807、0.814,均大于0.7;AVE值分別為0.635、0.608、0.597、0.616,均大于0.5。由此可知,模型變量的內部一致性良好,通過檢驗。
如表4所示,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可靠性、智慧服務變量的AVE值開平方后的數值分別為0.798、0.757、0.774、0.682,均大于該變量與其他變量的相關系數。由此可知,模型變量的區分性良好,通過檢驗。
5 假設驗證
為了更好地說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可靠性對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影響結果,筆者采用結構方程模型(SEM)對分析模型進行了檢驗,包括模型的擬合度評價和檢驗結果兩個方面。
如下頁表5所示,關于絕對擬合指數,CMIN/DF的值為1.14,小于2;RMR的值為0.021,小于0.05;RMSEA的值為0.047,小于0.05;GFI的值為0.916,大于0.9,說明擬合情況較好。關于增值擬合指數,NFI的值為0.857,大于0.8;TLI的值為0.925,大于0.9;CFI的值為0.914,大于0.9,說明擬合情況較好。關于簡約擬合指數,PGFI的值為0.692,大于0.5;PNFI的值為0.721,大于0.5;AIC的理論模型值為331.611,小于獨立模型值454.247和飽和模型值1547.235,也說明擬合情況較好。由此可見,模型的擬合度較好,分析結果是可信的,具有參考意義。
如下頁表6所示,感知有用性變量的影響系數為0.356,大于0,顯著性水平為0.000,小于0.01,說明感知有用性對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效果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即館員對圖書館智能情境有用性的感知越強,則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效果就越好,假設H1成立。感知易用性變量的影響系數為0.315,大于0,顯著性水平為0.001,小于0.01,說明感知易用性對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效果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即館員對圖書館智能情境易用性的感知越強,則圖書館智慧服務效果就越好,假設H2成立。感知可靠性變量的影響系數為0.232,大于0,顯著性水平為0.009,小于0.01,說明感知可靠性對圖書館智慧服務效果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即館員對圖書館智能情境可靠性的感知越強,則圖書館智慧服務效果就越好,假設H3成立。
6 結語
筆者此次的研究結果表明,基于5G技術的智能情境是影響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外在情境因素,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結果表明,智能情境與圖書館智慧服務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館員對智能情境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可靠性是提高圖書館智慧服務效果的關鍵因素。圖書館在開展智慧服務時應積極引入和構建智能情境,特別是重視智能情境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圖書館應利用智能情境優化讀者的使用體驗,增強館員對圖書館智能情境有用性的感知;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實現語音交互、虛擬現實互動等易用和實用的功能,增強館員對圖書館智能情境易用性的感知。
參考文獻:
[1] 程秀峰,周瑋珽,張小龍.面向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情境感知技術研究綜述[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0(5):4-12.
[2] 張慶普,陳茫,侯治平.智能情境、學習敏銳度與智慧服務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97名“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員的實證分析[J].情報學報,2018(12):1212-1223.
[3] 王建新,丁家友.情景感知系統在智能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5(7):64-69.
[4] 朱紅濤,李姝熹.國內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綜述[J].圖書館學研究,2019(16):2-8.
[5] Fred D.Davis.Perceived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3):319-340.
[6] ViswanathVenkatesh,HillolBala.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3 and a Research Agenda on Interventions[J].Decision Sciences,2008(2):273-315.
[7] Elena Karahanna,Detmar W Straub.The psychological origins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ease-of-use[J].Information&Management,1999(4):237-250.
[8] HuiLiao,AichiaChuang.A Multilevel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Employee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Customer Outcome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1):41-58.
(編校:馮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