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旭峰 王志強
【摘? 要】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在不斷深化,核心內容即為金融精準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保證其高質量發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從目前我國存在的制約金融精準支持實體經濟的問題入手,分析具體成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金融精準支持實體經濟的路徑與方法,為金融精準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ation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financi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is also deepening. The core content is to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serve the real economy and ensure i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accurate 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real economy in China, analyzes the specific causes, and proposes the path and method of accurate 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real economy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ccurate 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real economy.
【關鍵詞】金融;實體經濟;精準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Keywords】 finance; real economy; precision support;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
【中圖分類號】 F832;F1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12-0064-02
1 引言
201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方向。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2019年2月22日,在中央金融行業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中央政治局級別的會議上。
此后,在《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上,多次刊登有關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與金融精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容。通過精準滴灌,改善有效供給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成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地之舉。而通過增加有效供給,破除、減少無效低效供給,將會真正使有限的信貸資源流向真正需要資金的實體經濟中,實現金融對于實體經濟的精準支持。
實體經濟是金融生存的基礎,金融是實體經濟活力的源泉,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一方面,金融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保障。眾多的實體企業作為金融系統服務面對的主要客戶群體,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能夠為金融體系和金融機構穩定提供堅實保障。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通過調節儲蓄與投資的比例,金融在資金供給與需求之間建立聯系,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高效支持。
2 基本理論概述
2.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金融供給側改革
2.1.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容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于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的。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通過調整增量部分來實現存量部分的調整,具體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通過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產權結構、投融資結構、分配結構與消費結構等,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資源再生,實現公平分配,實現流通結構優化,實現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2.1.2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解決金融供給不充分、不平衡與金融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的矛盾為主要目的,改革的著力點應放在增加有效高效供給,減少無效低效供給,同時要保證使供給渠道暢通,讓金融與實體經濟實現真正的良性互動。
2.2 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作為應是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金融與實體經濟,在經濟新常態下,一方面,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起著穩定增長與重要支撐的作用,對于推動金融體系健康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另一方面,金融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堅實保障,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撐。只有二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具備長遠發展的基礎與動力。
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金融精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從供給端著力加強金融結構性改革,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增強金融系統的創新能力,改善金融系統的供給能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目前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在:①貨幣資金向實體經濟傳導不暢。目前我國部分金融機構為了實現資金的內部循環,通過調整資產與負債在表內與表外、銀行與非銀行的分布,對實體經濟未形成有效傳導,貨幣資金利用率很低,而相對應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難以解決。②社會融資結構不平衡。長期以來,間接融資是我國社會融資體系的主要形式,其中銀行貸款一直占主導地位,相對而言占比重較低的是直接融資,尤其是作為金融發展短板的股權融資占比更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存量社會融資總規模為251.31萬億元,其中間接融資占比為86%,直接融資占比則不足14%。③金融機構發展不均衡。作為金融業發展重心的銀行業,長期處于金融業的主導地位,而保險業、證券業和信托業等其他金融機構則發展相對不足。據統計,2019年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規模為318.69萬億元,其中銀行業成功躍升世界最大的銀行體系之一,原因即為2019年銀行業機構總資產超過了290萬億元,而保險業和證券業總資產規模則為28.68萬億元,僅相當于當年度銀行業總資產規模的10%左右。④金融市場發展失衡。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從整體上分析,銀行信貸與貨幣市場占比較大,而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則略顯不足。而對于金融市場分析,則顯示出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對占比較大,而交易所債券市場和銀行柜臺債券市場占比較小。⑤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從供給與需求的角度來分析,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的服務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科技化與高質量的趨勢,而供給端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則表現為種類少、科技化不強、質量不高等特點,整體突出表現為金融服務供給與需求不平衡、資源配置效率相對偏弱。
4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金融精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策略
4.1 疏通金融體系的資金傳導渠道,增加更多服務實體機構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是暢通金融體系內部的資金傳導渠道,推動中小銀行和非銀行機構作為傳導主體,同時嘗試引入更多資金服務實體,包括保險資金、產業資金、民營資金參與PPP項目和重大工程建設。
4.2 提升直接融資比例,弱化實體經濟對銀行的融資依賴
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作為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點內容,同時也是未來金融發展和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具體措施可以嘗試發展存款單、商業票據、銀行票據和保險單等間接融資工具,增加更多有效供給,降低實體經濟對銀行信貸的融資依存度。
4.3 構建多元化金融體系,全方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仍然是以大、中型金融機構為主,而小微金融機構相對較少。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包括完善金融機構布局、大力推動非銀行金融機構、小微金融機構快速發展。具體措施為全力支持證券、信托、期貨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與銀行、保險構成多元化金融機構體系;更要嘗試鼓勵各地在金融風險可控的情況下,設立更多小微金融機構,用以支持小微企業與民營企業的發展。
4.4 深入推進金融服務供給側改革,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解決實體經濟的融資問題,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主要任務。要從根本上解決實體經濟的融資問題,關鍵著力點除了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之外,應大力發展股權與債權融資市場,建設高效高質的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目前我國證券市場正在推進的注冊制改革,同時政府積極推進的退市制度,都有利于完善資本市場機制,有利于資本市場資源配置。
4.5 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力度,真正實現精準服務實體經濟
一是推動金融與科技要素的融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精準服務實體經濟,滿足金融需求;二是促進金融創新,提供綠色金融、消費金融、汽車金融等創新金融業態發展的平臺,通過金融創新來滿足實體經濟精準支持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蒲紅.新常態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8(29):51-52.
【2】周小全.淺談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矛盾與實踐路徑[J].中國金融,2019(09):21-23.
【3】王小艷.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前沿理論,2020(19):108-110.
【4】張同功,趙得志,趙梓涵.新時代背景下山東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率研究[J].青島理工大學,2019,35(06):35-41.
【5】金雪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金融支持[J].浙江經濟,2016(10):25.
【6】甄新偉.全面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N].經濟參考報,2019-02-25(1).
【7】綜合中國政府網,新華網,經濟參考報消息.精準施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效果逐步顯現[J].財經界,2018(09).
【基金項目】青島濱海學院校級課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山東省金融精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研究(2020RY10)。
【作者簡介】倫旭峰(1976-),女,山東濰坊人,經濟師,從事金融領域風險防控及風險導向審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