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合肥市非正規就業發展于改革開放后,近幾年隨著合肥市的飛速發展,合肥市非正規就業勞動者成倍增長,在加速城市化進程、促進就業、滿足百姓需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非正規就業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如法律缺失、管理不善、政策不力、保障不足等。因此,對非正規就業的發展進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便促進非正規就業的健康發展。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quite severe. Informal employment in Hefei develope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efei, informal employed workers in Hefei have multiplied,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promoting employment, and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However,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l employment, such as lack of laws, mismanagement, weak policies and insufficient guarantee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l employment is studied in depth to find out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formal employment.
【關鍵詞】非正規就業;合肥市;生活滿意度;發展
【Keywords】informal employment; Hefei; life satisfaction;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F249.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12-0094-02
1 引言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城市化進程加速,農村生產力大大解放,眾多農民涌入城市,非正規就業興起。近年來,關于非正規就業與流動商販治理研究逐漸增多,吳要武(2009)從微觀和城市兩個層面得出非正規就業者的教育收益率不低于正規就業。胡鞍鋼、趙黎(2006),提出發展非正規經濟是創造就業,促進增長的秘訣。胡鳳霞、姚先國(2011)通過實證分析指出,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非正規就業是某些群體被擠到低級市場的結果。上述研究對非正規就業都進行比較深入研究,但很少有研究者對非正規就業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發展前景作系統研究。
2 非正規就業者暨流動商販生存狀況分析
論文對合肥市各個高校小吃街、商業街的流動攤點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回收問卷179份,問卷回收率73.15%。通過對問卷回收整理,統計分析,得出以下成果。
2.1 流動商販基本情況
2.1.1 流動商販來源地區
根據問卷統計分析,流動商販以外來農村為主占比41.77%,其余依次是本地農村29.11%,外來城鎮16.46%,本地城鎮12.66%。其中可以得出兩點結論:①農村大于城鎮。調查流動商販中來自農村為70.88%,而城鎮只有三成不到。從中可以反映出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城市,其中大部分進入市場制度不健全,法律體系不完善的非正規勞動力市場。②外來多于本地。流動商販中本地只有41.77%,外來人口則接近六成。合肥由于近幾年突飛猛進的發展,吸引大批外來人員進入。
2.1.2 年齡分布均勻
受訪者男性居多,男女比率為1.93∶1。受訪者年齡分布廣泛且較為均勻,從20歲到50歲以上,從青年人,中年人到老年人,各個年齡段都有且各年齡段比重相差不多。從事流動商販行業老少皆有,充分說明其門檻低,無年齡限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3 教育水平偏低
流動商販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多數為高中及以下學歷,大專及本科以上極少。其中多數為小學或初中學歷占比58.22%。教育水平低與其多來自農村地區有著密切關系。低學歷使得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只能進入非正規就業行業,難以找到一份正規的工作,即使找到也因種種原因被淘汰。
2.1.4 家庭規模
流動商販家庭規模和中國傳統家庭一致,多為3~5人。共同生活成員數量比家庭規模人數要少,家庭規模加權平均數為4.43,而共同生活成員數量加權平均數只有3.78。有些流動商販家庭存在留守兒童或者老人情況。
2.2 非正規就業者暨流動商販生活滿意度分析
2.2.1 流動商販收支情況
合肥市流動商販收入偏低,平均月收入為3993.2元,考慮到流動商販一般為夫妻式作坊,而此收入是以其攤位計算,與流動商販個人真實月收入有誤差,綜合來看其收入水平不高。其中收入低于2500元的占到28.21%,過半流動商販收入區間在2501~6500元,收入高于6500元的較少,占調查樣本的16.66%。部分流動商販在收入可觀的同時消費支出也不少,3000元以上的占到了34.30%,但多數受訪者每月支出在1000~3000元,其中攤位管理費、房屋租金、子女上學開銷占到了消費支出的絕大部分。
2.2.2 社會保障
流動商販的社會保障少,相較于正規就業者的五險一金,流動商販們除了基本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外,幾乎無其他商業保險。僅有3%的受訪者購買了商業保險,且多為年輕人,無任何商業保險的超過20%。
2.2.3 收入比重
家庭收入及其收入形式影響流動商販生活滿意度。接近六成的受訪者將擺攤收入作為其家庭最主要收入,幾乎無其他收入來源,只有13.65%的受訪者將擺攤當作家庭副產業(收入比重在40%以下)。收入形式單一化,應對風險能力就大打折扣。
2.2.4 收入滿意度
流動商販對于其收入水平多數比較滿意,這主要因為現在收入與之前當農民收入要高,比打工可支配時間多,相對自由。但收入水平提高困難,收入水平不穩定;社會保障不健全,擔心老無所依;收入形式單一化,無應對風險能力等各方面原因限制了流動商販生活滿意度的提高。
2.2.5 對城管滿意度
流動商販與城管之間矛盾由來已久,近年來,城管暴力執法,流動商販暴力執法等危機事件,引發社會各界輿論強烈反應,各種批評之聲隨之而來。受訪者對城管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曲線基本一致,對城管滿意度一般,有28.38%的受訪者城管執法不是很滿意,相互抵觸情緒依在。
2.3 流動商販生活滿意度與年齡的關系
生活不滿意度與年齡成正相關:從圖1可以看出生活不滿意度與年齡之間有一定聯系,流動商販整體滿意度一般。40歲以前的中青年對目前生活較為滿意,而40歲之后的中老年生活滿意度較低,生活不滿意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中老年出來從事流動商販行業的多數為生活所迫,擔心老無所依,整體生活滿意度低。而中青年則對生活相對樂觀,出來擺攤既有不錯的收入,又有充足的時間可供娛樂消遣,因此對他們來說擺攤是份可以接受的職業,對生活較為滿意。
2.4 流動商販生活滿意度與教育程度的關系
生活滿意度與教育程度成正相關:教育程度的高低影響著流動商販對生活的滿意程度,高學歷意味著高見識,對生活的理解程度就不同。高中及以上學歷生活滿意度整體高于高中以下,教育水平越高對生活不滿意就越少,他們會更注重享受生活的樂趣,而不是一味抱怨社會,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生活會越來越好。而教育水平低的人,則會把自己所遇到的困難歸結于外界環境,生活滿意度低。
3 存在的問題
3.1 自身人力資本不足
流動商販多來自農村,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水平反映一個人素質與潛力。教育程度高的人就有更多意愿以及精力去發展,而年齡較大則限制他們去發展,對發展沒有渴望,做好現在就很滿足。教育水平高的人會有更多想法去發展,而多數流動商販教育水平低,想發展也沒有好的眼界與判斷力,從事正規行業淘汰幾率大。
3.2 總體收入不高
流動商販總體收入不高,并且生活在城市,子女又大都在合肥上學,開支較大。靠擺攤收入勉強能維持生計,家庭又大都無其他收入來源,多數以擺攤收入為家庭唯一收入來源,應對風險能力差。
3.3 生活滿意度不高
流動商販對于目前生活不甚滿意。接近三成對生活不滿意,不到兩成對城管感到滿意。生活滿意度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隨教育程度提升而增加。對以后養老的擔憂,與子女上學難,增加了流動商販對生活的不滿。
【參考文獻】
【1】吳要武.非正規就業者的未來[J].經濟研究,2009,44(07):91-106.
【2】胡鞍鋼,趙黎.我國轉型期城鎮非正規就業與非正規經濟(1990—2004)[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3):111-119.
【作者簡介】張永霞(1996-),女,安徽馬鞍山人,研究生在讀,從事人口與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