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歡歡
【摘? ? 要】優秀的報紙版面,通常能使讀者感受到強烈的情感。在報紙版面設計中,適當地注入情感因素,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讓新聞稿件的內涵更加豐富、意義更加鮮明,還能提升報紙的品位。本文從報紙版面的情感張力展開分析,結合工作中的實際案例,探討報紙視覺設計中的情感傳達方式。
【關鍵詞】視覺設計;報紙版面;情感傳達
近些年來,許多報紙已經不滿足于僅僅用傳統的新聞稿件和圖片吸引讀者,而是試圖和讀者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報紙的許多版面在設計時也往往有意識地追求情感的感染力。新聞所引發的喜怒哀樂等情感,通過標題、文字、照片、圖表、插圖、制圖、底紋、框線等版面元素和美術編輯的各種設計技法,得到淋漓盡致的渲染和呈現。在近幾年諸多重大新聞事件專題報道中,這樣的情感表達尤其濃烈: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世界制造業大會、新冠疫情、抗洪搶險、長三角一體化、總書記視察安徽……報紙版面的情感張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報紙版面中的“情”
情感是報紙版面的“調味劑”,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優秀的報紙版面,通常能使讀者感受到強烈的情感。在對報紙版面的設計中,適當地注入情感因素,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讓新聞稿件的內涵更加豐富、意義更加鮮明,還能提升報紙的品位。
情感是報紙版面的“抓手”。報紙的版面,特別是像黨報這樣的大報版面,上面通常有多條篇幅大小不一的稿件。在設計時,版面編輯和美術編輯必須把握主次,才不至于讓版面顯得雜亂瑣碎,不知所云。面對眾多的稿件,最為簡單的做法,就是抓住重要的新聞稿件喚起讀者的內心情感。通常越是重要的新聞事件,對讀者的內心觸動就越強烈。以此為綱,既容易與讀者發生共鳴,又可以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
情感是報紙版面的一部分。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報道中,我們會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感到欣喜和自豪,這樣的欣喜和自豪,本身屬于新聞事件的反應和意義,不加以表達的話報道便談不上完整。在抗洪搶險報道中,悲痛的情感和人們在災難面前的堅強,是新聞報道的主基調,同時也是抗洪救災的主旋律。在這樣的報道中,如果編輯只追求所謂的純事實報道,反而抓不住重點,甚至會讓人誤入歧途。
留意近年來《安徽日報》對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我們可以發現,新聞報道大事必“有情”已是該報的常規動作。隨著對重大新聞事件報道的日益重視,《安徽日報》更是集中版面資源,運用多種手段,通過專題化報道,務求提升新聞的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重大新聞事件面前,沒有溫度的報道,傳達的其實是一種冷漠和疏離感,讀來讓人反感。這方面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是2008年汶川發生大地震時重慶《旅游新報》的一個封面,其背景是穿著比基尼在海邊歡笑的女子,底下通欄用大字寫著“本報推出汶川抗震特刊”。如此輕佻冷漠,既喪失了作為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也傷害了災區和全國人民的感情。該報出版后,立即引發讀者的強烈不滿。當地主管部門對其做出停刊決定,并處罰了相關責任人。
“情”要怎么傳達
報紙版面的“情”的背后,體現的是報紙的新聞定位、價值判斷和個性風格,是版面編輯和美術編輯的素養、情懷。新聞版面“言情”,有含蓄熱烈之分,有細節角度之變,但基礎只能是人之常情。
重大新聞當前,理清可用的新聞素材,確定好要述之“情”,便進入編輯和設計階段。“言情”的效果,取決于版面語言和視覺元素的綜合運用。筆者總結《安徽日報》近年來的實踐,得出如下一些啟示:
(一)條理必須清晰
新聞稿件胡亂堆砌,談不上版面設計,更談不上版面情感表達。越是重大的新聞報道,越應該對版面上的元素進行明確的分類,方便讀者簡單明了地掌握新聞事實。版面一目了然,便降低了讀者閱讀過程中的認知難度,給情感反應創造出可供參與的語境。
技術進步和美術編輯專業能力的提升,為報紙的專題報道提供了更多可供調用的版面語言。《安徽日報》在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往往拿出較大版面,甚至多個版面進行集中報道。雜志化的特刊封面、精心設計的報眉和版式,已成為《安徽日報》在進行專題報道時的常規操作。在多個版面中通過版次的安排,可以使讀者認識到這些版面的輕重關系;而在一個版面之內,則可以通過欄目的設置,對新聞素材進行分類整理、主次安排。
對多個版面集中報道而言,封面要精心設計,力求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其他版面視覺風格應和封面統一,具有視覺的連貫性。對單個版面報道而言,還要注意引導讀者閱讀的視覺流程,文字與標題、照片與制圖、圖表與插圖、底紋與框線、稿件與留白,這些版面語言和視覺元素必須進行合理布局,既不影響讀者的閱讀,又能美化版面,為版面錦上添花。
(二)在心理沖擊力上,簡勝于繁
201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7000萬江淮兒女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邁出堅實步伐的關鍵一年。當年的12月27日,《安徽日報》隆重推出了《朝著夢想再出發》紀念特刊,用八個版面全景式展現了一年來江淮大地的奮進歷程。這個特刊重要內容多,值得提煉到封面做導讀的自然也不少。但《安徽日報》摒棄了導讀欄,整個封面緊緊圍繞“朝著夢想再出發”七個字進行設計。采用暖色調,選用初升的朝陽下擁抱夢想的追夢人、展翅飛翔的鴿子等簡潔明了又風格統一的視覺元素,充分體現了江淮兒女為偉大夢想激蕩奮斗的豪情,最終呈現的效果簡潔有力,情感飽滿,讓人動容,給人巨大的心理沖擊。
筆者認為,報紙版面上越是簡潔的設計越方便讀者迅速把握和理解內容,也便于記憶。過多的視覺元素,反而分散版面焦點,不利于讀者形成對新聞的明晰認識。“簡”,是一種對本質的提煉,所謂“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把新聞最核心的要素萃取出來,結晶呈現,方能保證新聞不因“簡”而走“偏”;“簡”還是一種張揚,唯其“簡”,故能大,圖片可以放大,留白可以增大,文字可以疏朗,創意可以發揮,情感可以放大;“簡”又是握緊收回等待出擊的拳頭,所有的信息和情感,都濃縮到一起,產生一種閱讀的強制效果,讀者無可回避,并被深深吸引。
(三)充分利用版面要素特點
文字、照片、圖表、插圖、漫畫、制圖、底紋、框線等版面元素,共同構成了報紙版面的表現手段,并被形象地稱為“版面語言”。不同的版面語言,猶如不同內容的詞句,傳達出不同的內涵,具有不同的特點。通常而言,文字直抒心意,長于敘事說理;圖片直觀,歷歷在目,勝在清晰可感;底紋、框線、留白等,如彩云托月,能夠起到很好的烘托效果。對于報紙而言,文字是其基石、骨架。文字的表意和抒情功能,也最為直接明了。比如上述《安徽日報》2018年終特刊封面,“朝著夢想再出發”,七個字包含的情感信息,是任何圖片都取代不了的。
報紙在多年前就已進入“讀圖時代”,近年來面對新媒體的沖擊,更讓大多數報紙對視覺設計越來越重視。視覺上設計得好,整個版面便有了生機活力。好的設計,本身即富有情感張力。比如上面所舉《安徽日報》2018年終特刊封面的主圖,初升的朝陽下擁抱夢想的追夢人,有著巨大的視覺沖擊力,令人熱血沸騰、心胸激蕩,整個版面的情感感染力便噴薄而出。版面上展翅飛翔的鴿子、精心設計的字體等其他視覺元素,則起到了進一步烘托、完善、深化主題,增加視覺層次的作用。
如今版面語言和視覺元素隨著技術進步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無論文字、照片、圖表還是底紋框線,只要設計得好,都能達到很好的視覺效果。比如2020年8月28日的《安徽日報》11版,版面本身是黑白的,也沒有過多文字和圖片,經過美術編輯的精心設計后變得飽含深情,非常精彩。
“情”的傳達應有度
報紙“言情”,也應有度,否則就成了“濫情”。
首先,報紙版面的情感表達不能脫離新聞的基本屬性。無論版面語言如何動情,新聞都必須是對人或事件的客觀報道。情感只是新聞的“調味劑”,不能脫離新聞事實單獨存在,否則就會畫蛇添足、嘩眾取寵,淪為空洞的情感泡沫。所有的視覺元素,都是為了烘托主題,引導讀者閱讀,使新聞信息在讀者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讀者僅僅記得這些“調味劑”而忘了新聞信息,那么再精美的設計都是失敗的。[1]
其次,報紙版面的情感表達必須基于對新聞的價值判斷。什么樣的新聞適合做“有情”處理,必須依據新聞的內容和重要性。不可能把每條新聞都處理得“情深意切”,應當合理設計、突出重點。常規的新聞處理方式,仍然應該是客觀精簡的訊息傳遞。在多個版面的專題報道中,封面“情”濃,則其他版面的報道宜平實一些。一個版面之中,超過兩條新聞過于動情,則不太適宜。
最后,報紙版面的情感表達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和新聞紀律,尊重讀者,嚴守社會公德,不可宣揚暴力、仇恨等負面情緒。
注釋:
[1]劉浩.圖片專版的整體包裝[J].青年記者,2014(24):64-65.
(作者單位:安徽日報社)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