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河 李琍
摘要: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當代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和通行做法。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變革,高等教育人才供給與產業人才需求結構不匹配的問題卻日益凸顯。本文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探討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模式改革,以成果導向教育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中心,建立以“產業發展需要”為目標、以“提升能力”為核心、以“課程改革”與“教學評價”為抓手的符合新時代需求的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模式。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電子商務;培養模式;核心能力
★基金項目: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與質量提升路徑研究”(編號:FBJG20180055)的研究成果。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它是專業性認證機構針對高等教育機構開設的職業性專業教育實施的專門性認證,由專門職業或行業協會會同該專業領域的教育工作者和行業專家一起進行,旨在為專門職業領域從業者的預備教育提供質量保證。1989年,美國、英國、加拿大、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6個國家的工程專業團體簽署《華盛頓協議》,現已發展成為國際互認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2016年6月2日,我國成為第18個《華盛頓協議》正式會員。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倡導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教育和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該理念從認證專業的教育目標、學生能力及未來發展方向出發,設計專業性的教學內容和方案,輔以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作為重要的專業評價依據,并建立長效的質量監管和提升改進機制。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培養模式改革,是進一步提升培養質量,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1、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電子商務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朝陽產業”、“綠色產業”之稱,具有人力資本含量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高和技術新、業態新、方式新的特點,以其市場全球化、交易連續化、成本低廉化、資源集約化等優勢,廣泛滲透到生產、流通、消費及民生等領域。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并明確指出,發展電子商務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舉措。一方面,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呈現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我國電子商務行業交易總額達36.8萬億元,同比增長16.3%;就主要細分市場結構而言,B2B電商占比66.4%,B2C占比16.48%,C2C占比12.33%,生活服務電商占比4.44%;共融資665起,投融資金額為1933.81億元。另一方面,隨著電子商務產業日趨劇烈的內容與結構變革,高等教育人才供給與產業人才需求結構不匹配的問題日益凸顯。我國自2001年開設電子商務本科專業以來,已形成了博士、碩士、本科、高職高專、自考等不同層次的電子商務專業教育體系。但電子商務專業融合了經濟學、管理學和信息科學等學科理論與方法,屬于典型的交叉學科,這也導致人才培養存在定位模糊、內容不清等問題。因此,面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實踐,如何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來厘清和凝練電子商務專業的定位、培養目標、核心能力以及培養模式,從而保證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結構相適應,已是我國電子商務高等教育的當務之急。
2、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路徑分析
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行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模式改革,應以成果導向教育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中心,將專業培養模式變革為真正以“產業發展需要”為目標、以“提升能力”為核心、以“課程改革”與“教學評價”為抓手的符合新時代需求的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模式。
2.1 確定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核心能力
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以充分了解國家及社會發展需要、行業及產業發展需要、學校定位與發展目標、學生發展及家長期望為前提。據華經產業研究院調查統計,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行業崗位人才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為產品類、設計類、職能類、市場類、技術類。結合當前專業發展形勢、行業發展特點、企業用人需求等因素,組織邀請學界、業界及雇主代表成立專業咨詢委員會,討論并確定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核心能力。
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培養具備國際視野、互聯網思維和人文素養,擁有經濟學、管理學和信息科學等交叉學科知識的電子商務研究人才;培養具備堅實電子商務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具有互聯網商務應用技能的電子商務實務人才;培養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具備執著創新精神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人才。
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包含7個方面:第一,創新和應用信息科技及數學知識的能力;第二,執行電子商務所需信息技術、技巧及使用現代信息工具的能力;第三,設計及評估電子商務系統、組件和程序的能力;第四,電子商務項目運營管理、有效溝通、領域整合和團隊合作的能力;第五,發掘、分析、應用電子商務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及應對復雜的綜合性信息問題的能力;第六,敏于商業時事議題,了解電子商務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并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第七,理解及遵守專業倫理,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元觀點。
2.2 修訂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應以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為主線,形成課程鏈(縱向)和課程群(橫向),進而按照對培養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貢獻度”來確定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或人才聯合培養項目,關注國內外最新動態,開拓眼界、豐富知識,培養國際視野。
課程體系一般由理論通識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實踐課、基礎素質與社會實踐等課程組成。為了適應電子商務行業多樣化的人才需求,適當縮減專業必修課的課時,增設專業選修課以供學生個性化的選擇。
在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理論知識的前提下,一方面積極開展校外專業實習基地建設和校企合作教學模式,邀請學界、業界專家進行講座分享,加強學生對本專業發展前沿、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的了解。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指導教師負責制的Capstone課程開設。每一位老師指導數位學生,通過課程指導教師之專長引導學生養成正確、完整的專業執行能力,再經由完整綜合實作的演練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以培養學生具備電子商務實務分析、創造及方案設計之能力。最后,進行成果展示,以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協作精神以及企劃、執行完整實作方案的能力。與此同時,制訂獎勵辦法,鼓勵學生將成果用于參加電子商務“創意 創新 創業”比賽、“互聯網+”、大學生“挑戰杯”等各類學科競賽,甚至付諸產業實踐,在比賽和實踐中鍛煉、提高學生專業核心能力。
2.3 構建電子商務專業師資提升體系
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水平是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決定因素,也是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核心能力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師資隊伍的建設應與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聯系起來,堅持“全程性發展與階段性發展”、“全體發展與個性化發展”相結合,根據不同教師的專業背景和學科發展需要,形成專業團隊,既為個體發展提供平臺,又致力于打造特色鮮明的學科團隊。此外,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使師資培訓活動常態化,一方面,邀請知名學者和業界專家到校分享,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參加高水平的學術會議與各類業界工程實訓,以便于跟蹤學科前沿、提升專業水平、緊跟行業發展動態。
為不斷提升專任教師的教學能力,定期舉行專任教師的教學研討和經驗交流會,提倡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研究,實行“助教制”,發揚新老教師“傳幫帶”的優秀傳統,并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競賽,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此外,大力推行同行及學生二級評教機制,將意見和建議反饋給任課教師,有針對性地改進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引入翻轉課堂、MOOC等先進教學手段,實現以培養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為目標的五個轉變,即教學從灌輸課堂向對話課堂轉變、從封閉課堂向開放課堂轉變、從知識課堂向能力課堂轉變、從重學輕思向學思結合轉變、從重教輕學向教主于學轉變。
2.4 完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及反饋機制
人才培養質量評估及反饋機制是確保定期檢測培養目標和學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定期進行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確保課程與教學持續符合產業需求的重要保證。
一般而言,可以在每學期期中與期末對本專業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并隨機選擇代表參加座談會,聽取學習效果意見與建議,并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在每年6月,邀請應屆畢業生進行座談和問卷調查,完成對自身核心能力達成度的自我評量,并對專業課程設置、培養過程、專業師資等提出寶貴建議;利用校友返校聚會或招聘等契機和微信、微博等平臺,每年邀請100名以上、畢業3年以上的校友,對自身核心能力的培養質量滿意程度評分,并結合工作發展,分析核心能力培養的側重點及課程體系的改進措施;每2年邀請不少于20家本專業用人單位或雇主對畢業生核心能力達成度進行總體評量,分析其員工招聘或考核時主要關注的核心能力,給出本專業人才需求及培養的建議。
將上述調查問卷及座談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召開由學界、業界及雇主代表組成的專業咨詢委員會,重新審視專業培養模式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并適當修正培養目標、學生核心能力、人才培養方式及課程體系設置等。
3、結束語
作為一種國際公認的評價體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對電子商務專業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定位有著重大的意義。深入貫徹從培養目標、核心能力、培養方案、師資隊伍、課程改革、教學評價等方面出發,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堅持以“產業發展需要”為導向,不斷完善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模式,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 曾嵐婷,林文.跨境電商方向實踐教學模式探析——以應用技術型本科為例[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20(01):75-78+102.
[2] 孫浩.現代學徒制下“多層次、分段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04): 51-54.
[3] 趙明鳳,張璐斯.“課程+競賽+孵化”模式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07):1-2.
[4] 李細妹.關于跨境電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03):142-144.
[5] 袁麗娜,高文海.以能力為導向的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01):108-112.
[6] 徐旭.電子商務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3(01):83-85.
[7] 吳位剛,王景河.基于產學研凝聚協同創新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電子商務,2017(11):71-73.
[8] 瞿輝,王景河.產業導向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6(17):94-96.
[9] 王景河,陳國華.高校電子商務學科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模式(BUCM)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5,23(05):65-68.
作者簡介:
王景河,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電子商務學科中關于網絡營銷理論及電子商務技術方面的研究;
李琍,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