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立鋒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好網絡信息技術,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究的。本文從網絡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入手,提出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應用中的一些問題,簡單地闡述了網絡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式。
一、信息技術的優勢
1.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創建教學情境,能吸引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運用多媒體創設并導入學習情境,能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數學知識由靜態變成動態,由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得輕松快樂,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講授“對稱”一課前,教師運用課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物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使學生更快進入學習狀態。隨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呢?”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腦海中就會初步形成“腦相圖”,這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也可以利用信息化設備創設應用情境。例如,在教學“統計”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創設這樣的情境:調查統計某某車道在某一時段通過多少輛車。學生根據問題搜集數據并通過相互合作完成數據的分析整理,這樣就實現了讓學生參與學習、感悟知識。
2.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知識的演化過程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演化過程,理解知識,從而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信心。如在“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定理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不是直接把定論告訴學生,而是通過操作學具“三角形”度量角的度數,然后再求出三個角的和,從而推斷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這個結論。經過這個環節,學生們很容易地理解了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3.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信息技術走進課堂,讓抽象的知識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他們調動思維,認真思考,思維模式由發散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同時,靜態的、枯燥的知識也變得動態形象,更利于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難點。
二、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1.信息技術要真正地服務于課堂教學。網絡多媒體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時,教師要注意學科的認知規律,不要讓多媒體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多媒體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只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教師在設計課件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尺度。
2.對于傳統教學媒體的使用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有的教師認為運用多媒體教學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先進的信息化工具省時省力,便把傳統的教學媒體全部“否掉”,這是不正確的。很多傳統教學工具有它的獨特優勢,例如,在講授“平行四邊形面積”這一課時,教師制作了非常好看的課件,學生也從中總結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但是學生并沒體驗到“知識的生成”過程,只是通過教師的演示記住了結論。如果運用傳統教學媒體讓學生自己動一動、拼一拼,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總之,現今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農村小學也正在逐步推廣在課堂中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需要教師們特別是農村教師共同努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