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的深入推廣促使美術教師越發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思維、知識和能力三個方面,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對美術的認知程度和身心發展特點,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以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提高,實現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美術創新設計。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該進行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基礎和關鍵在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當前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思維和審美也越來越多樣化、豐富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善于幫助學生轉變思維,使學生創造出來的作品能夠同步于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的審美水平。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進行美術教學的創新,并通過這種方式來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3D 技術、PhotoShop 技術的有效應用,使學生對美術的認識不局限于教材,而是更加寬闊,并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于美術創造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能夠獲得一種全新的藝術感悟。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美術教學內容具有豐富化、多樣化的特點,而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興趣所在,以選擇更加高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三種美術教學手段。
第一,趣味導入法。對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建立在學生的興趣基礎之上的,因此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十分有必要。教師應針對教材內容的不同,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趣味性高的課堂導入環節,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并逐漸產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和熱情。
第二,合作探究學習法。針對美術教學內容中一些重難點展開教學時,教師使用合作探究教學法,設置富有層次感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有目的性地進行合作學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并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更加理想的學習效果。
第三,生活化教學法。作為一門建立在視覺基礎之上的學科,美術的視覺性十分突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尋找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美術元素,逐步實現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積累審美經驗,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在學習民間藝術方面的知識時,可以組織學生了解民間各種剪紙藝術、刺繡藝術等,幫助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習到更多的人文、傳統文化知識。
不斷優化美術課程結構。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也帶來了美術教學目標的革新,對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應體現在當前階段,還應該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使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得以持續發展和提高。當前美術教學更多的是注重對學生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培養,沒有做到對美術實踐和創造這一方面的課堂教學。針對這一點,院校有必要進行協調,使美術課程知識和課后實踐齊頭并進,在學生學習了一定的美術知識、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之后,組織學生進行美術實踐創作和體驗。例如,帶領學生參觀美術館、博物館,讓學生在賞析經典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提高審美能力,培養自身的審美素養。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校也可以組織豐富的美術社團活動和競賽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美術實踐機會和平臺,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的提高,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提高。
在美術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美術思維、美術創造和美術審美。教師有必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機結合美術教學內容和核心素養,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美術能力和美術核心素養的提高,推動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