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


摘 要:我國高速的城市化進程使城市周邊的許多自然生態景觀被吞并,由于沒有得以合理科學的規劃設計,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出現種種問題。文章從環境設計的角度出發,以武漢東湖綠道景觀設計等方案為例,分析濱水景觀設計對于城市景觀規劃的重塑意義及作用。
關鍵詞:城市景觀;濱水景觀;景觀設計;重塑
我國數十年來經濟飛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城市化進程,而在城市不斷的發展擴張中,許多處于城市周邊的天然水系等自然生態區域也被吞并在城市建設當中,導致了我國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出現了種種不足與弊病,例如自然資源與城市景觀沒有緊密有機地聯系,城市景觀規劃設計面積不足以及方式單一,等等。由于城市景觀與城市中的自然生態景觀沒有得以合理科學的結合與規劃設計,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對于大自然的渴望就與之形成了矛盾。
本文從景觀設計的角度出發,強調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自然生態資源有助于改變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弊病現狀,以武漢東湖綠道景觀設計等方案為例,分析濱水景觀設計對于城市景觀規劃的重塑意義及作用。
一、目前我國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弊病與不足
城市景觀設計是在城市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必須以整體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目前我國城市的規劃現狀大多缺乏總體長遠的統籌,城市景觀設計與城市規劃顯得松散脫節,這是首要的問題所在,比如許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并不重視景觀規劃設計,導致在城市景觀設計方面質量低下,朝令夕改的現象時常出現,同一城市不同區域的景觀設計風格與規格不一致,在整個城市的景觀規劃上無法達成統一。這樣的現狀使得城市景觀無法合理健康地發展。
其次是當下我國許多城市景觀設計千篇一律,沒有發掘本地域傳統文化、風土人情特色,完全復制克隆其他地方的景觀設計方案,導致景觀設計沒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地的生態自然資源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的問題,得不到當地百姓的認同。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歷史和建筑文化,傳承保留下來的傳統的古城以及古建筑都將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景觀資源,但是在現階段的城市景觀建筑設計中,古城和古建筑不僅沒有得到良好的保護,原有的一些古城和古建筑甚至被大量破壞,致使眾多的文明被湮沒[1]。
再次就是當下我國許多城市景觀設計對功能性重視不夠,與實際解決城市生態環境的問題相脫節。部分城市當下的環境生態問題日趨嚴重,原因主要是城市工業化進程過快帶來了一系列環境污染,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為設計的核心含義,應該在城市景觀設計的層面上將功能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理應更加注重功能性。當下我國城市景觀設計大多以景觀小品為主,并沒有與系統的景觀規劃相結合,導致利用城市景觀改善城市自然生態環境的想法并沒有完全實現。
二、濱水景觀設計架構
從人類文明產生以來,毗鄰水系的地區都會成為建造鄉鎮、城市、貿易區的首要選擇,除了便利的水系交通航運條件以外,人們內心渴望親水的天性也促使我們希望在居住地附近有水系存在,所以我們在水系旁邊修建家園與居住區的愿望就自然而然確立了下來。水系的經過與流通為一座城市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濱水區多呈現出沿江河、湖邊以及海濱走向的帶狀空間布局。在進行規劃設計時,應將這個地區作為一個整體,全面統籌設計,通過林蔭步道、自行車道、景觀節點等將整條濱水景觀帶有機地連接起來,從而以濱水生態帶為主體建立一個立體的濱水景觀區域。這樣的濱水景觀區域不僅從功能性上來說有助于改變城市的生態環境,在藝術審美性上來說也有助于人們貼近水系,滿足人們在城市當中渴望親近自然的心理。
從具體的規劃設計思想上看,濱水景觀帶是無法改變整個區域的生態景觀的,而濱水景觀帶的立體延伸才應該是設計的重點,例如對于貼近水面的親水木站臺,以及在濱水景觀帶交錯與集中綠地的景觀節點我們可以進行重點設計處理,并且將藝術效果放大,將其設計成景觀廣場或者休閑觀景亭等有趣的景觀節點。而濱水景觀帶周邊的建筑應當配合科學的城市景觀規劃的統籌,降低密度與高度,從而將水系帶來的自然氣息向城市內滲透,并且從景觀設計角度上來說,降低周邊建筑密度與高度也有助于人們對于自然水系與濱水景觀的欣賞。在設計中我們應當在濱水景觀帶周邊合理布置適合的觀景點以供人們休閑。在江河湖等內陸水系景觀的設計中,連接兩岸的橋也是重點景觀元素,我們應當在兩岸統一設計風格,并以橋體為連接,有機地將整條濱湖景觀帶連接在一起,保證人們在橋上也可以欣賞到景觀全景(圖1)。
三、濱水景觀設計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重要作用
濱水景觀設計是城市水系以及城市景觀改造的核心元素。一個城市優秀的景觀規劃設計不僅取決于整體協調的統籌思想,更需要發掘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傳統文化特色,濱水景觀設計可以作為整體城市景觀規劃中的重點以及核心來布置。從整體上來看,濱水景觀帶可以帶動周邊的人流以及商圈發展,優化該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在其延伸的區域可以有效布置景觀節點來推動整條景觀帶的連接,繼而將濱水景觀帶所帶來的景觀優化作用以及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滲透到城市的更深層次中去。
對許多已經規劃完成但卻出現了諸多弊病與不足的城市景觀區域來說,濱水景觀設計的重塑意義頗為重大,尤其是擁有自然水域的城市來說,有效合理地結合自然水域來進行景觀設計對于整座城市的景觀規劃具有方方面面的推動作用。例如可以將濱水景觀帶作為一個景觀中心節點向四周有目的性地進行延伸,在不同區域不同特色的景觀節點之間以綠化步道或者車行流線等進行連接,進而串聯起整座城市的景觀規劃網絡。作為中心的濱湖景觀帶不僅可以隨水系進行延伸,也可以在途經流域的重要景觀節點相交叉進行重點景觀規劃。例如法國巴黎塞納河以及英國倫敦泰晤士河都是以此為基調進行景觀布置,當年的工業霧都倫敦更是通過優秀的景觀規劃一步步地將自然環境不斷優化,將景觀與自然生態有機結合在一起。所以濱水景觀設計對于整個城市的景觀規劃設計來說應該起重點引導的作用,在一些有著豐富的自然水域但景觀規劃并不完善的城市,更是具有非同一般的重塑意義。
四、以武漢東湖綠道為例分析濱水景觀
對于城市景觀規劃的重塑意義
武漢因為其發達密集的水系以及分布錯落有致的自然湖泊被稱為“千湖之城”,其中,東湖位于武昌區,作為緊鄰武漢大學等高等學府的美麗自然湖泊,東湖成為了武漢人民心中最為喜愛的城市內自然水域。然而在早先的武漢市景觀規劃中,關于東湖沿湖周邊的景觀設計規劃并沒有成為一個緊密的、體系完整的規劃設計,只是零零散散地在其周邊布置過一些公園以及碼頭等節點,沒有有機地將東湖這塊自然資源完整緊密地與城市結合在一起。
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2015年東湖沿湖周邊的景觀重新進行規劃設計,2016年底一期工程建成開通,建成了國內首個5A級旅游景區綠道,而在未來該項目將逐漸完善,最終將建成約124千米長的整體綠道景觀項目。
東湖綠道景觀設計方案擁有四條主干線主題綠道,分別為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與郊野道(圖2)。而在每條綠道干線中又穿插了不同的景觀節點、門戶景觀以及驛站。例如磨山道全長6千米,從磨山北門進入,磨山道將游人從湖邊引入山林,體驗行走在山水之間多層次的空間變換。該條綠道楚風漢韻濃厚,一側是開闊的湖面,而另一側是掩映在山林之中的楚市、楚才園等景點,盡顯自然與人文交織的山水楚文化。到達離騷碑,走進森林,在這里,綠道讓位大樹,磨山道因地制宜(圖3)。
在具體規劃要素中,環湖綠道在建設中優先考慮到自然節點、人文節點以及城市公共空間的串聯規劃,并充分發揮武漢當地特色。其中,自然節點包括磨山風景名勝區、東湖旅游度假區等,人文節點包括人文遺跡,如楚天臺等。在此基礎上,環東湖綠道靈活地采用了駁岸設計,根據河道斷面所處位置的不同,因地制宜,靈活采取不同的設計:坡度緩或腹地大的河段采用自然原生駁岸,達到穩定河岸的目的;較陡的坡岸或沖蝕較嚴重的地段,采用仿自然型駁岸,選用天然石材、木材護底,并配以植被種植以增強堤岸抗洪能力;防洪要求較高而且腹地較小的河段,采用臺階式人工自然駁岸,用鋼筋混凝土等材料確保大的抗洪能力。
在駁岸設計的規劃中,綠道充分考慮到濱水植被植物配置的層次性與原生性,在配置層次上分水體植物配置、駁岸植物配置、濱水植物配置三個大的層次。水體植物配置以保護水體生態為主,增添觀賞功能的同時有效促進水體的自凈功能。駁岸植物配置有遮有露,使用垂柳和迎春花等植物,令細長柔和的枝條下垂至水面遮擋石岸。濱水植物宜選用耐水喜濕、姿態優美、色澤鮮明的喬木和灌木,搭配遠景、近景和孤植的種植方式。
東湖綠道從整體結構上強調用慢行道系統串聯各類節點,在具有綠化用地之處或重要的節點處(如楚天臺、磨山風景區等)劃定出一定范圍的綠化緩沖區,并在慢行道周邊劃定出一定范圍的綠道控制區。此結構中綠化緩沖區在慢行道周邊形成統一連續的整體,并且在節點與棲息地之間建立起自然的連接廊道。
武漢東湖綠道景觀設計項目對于整個武漢市的景觀規劃來說,具有非同一般的重塑意義。從環境藝術設計的角度來說,武漢市傳統的景觀規劃設計項目都以長江為依托,在江水兩岸規劃設計江灘景觀,而在眾多的自然湖泊分布上并沒有合理有效的景觀設計,所以新規劃設計的東湖綠道濱湖景觀帶從整體上來說帶動了武昌區周邊的景觀區域,并且在兩條江灘景觀帶的南側建立了一個堅實的景觀核心支點作為依托,中間輔以各類節點與交通流線穿插,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城市景觀體系。這樣一條親水并且處在城市中心的大型自然景觀區域是人們所向往的親近自然的場所,這樣的景觀區域對于城市景觀規劃的推動與重塑是深遠且潛移默化的。東湖綠道局部綠鏈和整體步行環的建設,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很好的步行游憩空間,在密集的大都市建筑環境中是非常珍貴的(圖4)。
故綠道網絡為框架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規劃和發展中重要的環節,也必然成為兼具生態、景觀、游憩使用功能和體現城市土地價值整治綜合提升等優越性的城市生長模式。我國具有土地國有的優越性,城市規劃及景觀發展中如果及早確立宏觀的綠色基礎設施和綠道網絡的觀念,會使城市發展、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在生態、經濟、社會方面產生不可忽視的長遠價值。
五、結語
濱水景觀設計對于城市景觀規劃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重塑意義,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隨著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以及科技的進步發展,濱水景觀設計的形式一定會因不同地域特色而更加豐富。諸多沒有自然水域流經的城市也可以通過開發人工水域或人工引入自然水域進入城市,創造濱水景觀設計的基礎條件。從環境設計的角度來講,濱水景觀設計對于未來城市景觀規劃的意義及影響會越來越重要,從功能性及藝術性兩方面都可以對現在不夠完善的城市景觀重新規劃塑造,從而改善城市自然生態環境,滿足人們對大自然的渴望,以尋求人所能到達的地方,實現人與自然的最大和諧[2]。從大的視角來看,不同的城市或者鄉村間都可以依托濱水景觀帶為基礎向四周進行景觀延伸,繼而將不同城市鄉村連接在一起,并以城市群為整體,以自然景觀為基礎,融入當地風土人情、傳統文化進行景觀規劃上的統籌設計,進而達到充分協調統一、總體規劃設計,滿足人們對豐富多彩生活環境的美好向往。
參考文獻:
[1]石忠貴,黃麗霞.當代中國城市景觀設計的現狀與發展[J].廣東科技,2013(11):219-220.
[2]陸娟.論當代中國城市景觀設計的現狀與出路[J].藝術百家,2007(1):73-76.
作者單位:
湖北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