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唐宋《衣服令》對比研究

2020-12-23 04:12:00羅富誠謝紅
絲綢 2020年11期

羅富誠 謝紅

摘要: 《衣服令》是古代一種規范冠服制度的重要法律,是反映某一歷史時期服飾制度最真實的記載。目前,不論是法學界還是服裝史學界,對《衣服令》的研究并不多,唐、宋《衣服令》的聯系還不甚明晰。文章采用文獻研究法和對比研究法,通過對唐、宋《衣服令》的比較,分析了唐、宋兩代服飾制度的相承性和差異性,認為歷史的演變導致不同朝代政治形勢的不同,以及當朝不同政治勢力對“禮”的解釋權的爭奪是二者存在異同的兩大原因。明確唐、宋六百多年間服飾制度的演變情況將有助于理解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的內在關聯,進而把握中國古代服飾的發展脈絡。

關鍵詞: 服裝史;唐宋服飾制度;《衣服令》;對比研究;皇帝冠服

中圖分類號: TS941.12;K892.23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 1001-7003(2020)11-0094-06

引用頁碼: 111203

Abstract: The Yi Fu Ling was an important law that regulated the costume system in ancient times. And, it recorded the costume system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in the most authentic way. At present, there is not much research on "Yi Fu Ling" in both the legal circle and the circle of costume histo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 Fu Ling"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s not clear.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study. Through comparing "Yi Fu Ling" in Tang dynasty and Song dynas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heritance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stume system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holds that different political situations of different dynasties caused by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est for the right to interpret "rites" among different political forces are the two main reasons for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costume system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for over six hundred years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inner relationship of costume system and grasp the development of costume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Key words: history of costume; the costume system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Yi Fu Ling; comparative study; emperors costumes

經過南北朝和隋代的多次修訂,“令”的重要性逐漸提升,在唐宋時期達到最高峰。唐朝形成的“律、令、格、式”法律體系,規范著國家的大小事務。唐代中后期,“敕”的地位上升,使得“律、令、格、式”的法律體系發生了變化,到宋代神宗時期形成了“敕、令、格、式”的法律體系?!傲睢比允撬未审w系的主干。《衣服令》作為《令》的篇目之一,以法律的形式規定當時的服飾制度。無論從完整性還是嚴謹性方面,唐、宋《衣服令》都堪稱精髓,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國外,仁井天陞[1]根據沿襲唐代《永徽令》的《日本養老令》及其他中日史料典籍,完成了《唐令拾遺》,其中復原唐代《衣服令》66條,隨后又完成了《唐令拾遺補》[2],為唐《衣服令》增補了8條,其研究結果影響深遠。在國內,呂麗[3]分析了古代冠服制度與禮儀和法制的關系,闡述了冠服制度與禮儀法律的關系問題,但沒有研究冠服制度與令典之間的聯系。鄭顯文等[4]梳理了從夏商時期到清朝關于服飾形制的法律規定,其中提到了宋代《衣服令》的一些內容。倪晨輝[5]對宋代《衣服令》進行了復原研究,梳理了宋《衣服令》幾次修訂的內容。本文分析了唐、宋《衣服令》的特點,探究其異同及異同產生的原因。

1?唐、宋《衣服令》的特點

皇帝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身份至尊貴至顯耀,其服飾自然也是集大成之作。皇帝服飾種類多樣,禮數周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著裝。歷代《輿服志》等相關文獻典籍和文書法令關于皇帝服飾的記述是最詳細、豐富的,《衣服令》也不例外。由于內容繁多,篇幅有限,因此本文選取記載最為詳實的皇帝冠服為例,對《衣服令》進行比較,并從從令文頒行、服飾種類和服飾規制來闡述唐、宋《衣服令》的特點。

1.1?令文頒行

唐代頒行的《衣服令》有四令,分別為《武德令》《永徽令》《開元七年令》和《開元二十五年令》[1]。在頒行時間上,各令時間差距不同,以《永徽令》和《開元七年令》差距最大,為68年,開元二令相距最小,為18年。在令文修訂上,唐代皇帝冠服修訂幅度小?;实鄞篝妹嵩谒牧钪幸幹平韵嗤?,白帢和翼善冠僅分別出現于前二令和后二令中,其余皇帝服飾則經由《武德令》修訂成《開元令》后,開元二令的規制又相同。由此可見,唐代《衣服令》中皇帝冠服的內容較為穩定,變化小。

宋代頒行的《衣服令》目前已知有五令,分別為《淳化令》《天圣令》《元豐令》《政和六年令》和《乾道令》[5]。在頒行時間上,以第二和第三令、第四和第五令間隔最大,分別為55年和54年,淳化和天圣二令差距最小,為35年。在令文修訂上,宋代皇帝冠服修訂情形呈現近似“山”型,中間高兩頭低,即從宋初到北宋中期的修訂幅度大,后又恢復回近似初始規定。宋五令皆有大裘冕的記載,其中淳化和天圣二令相同,其余三令皆有改動。而袞冕五令的記載都不相同,以《天圣令》的體例和內容修訂最大。規定通天冠、絳紗袍的三令皆不相同,分別是《淳化令》《天圣令》和《政和六年令》。綜上所述,宋代《衣服令》中皇帝冠服規制變化幅度大,每個令典或多或少都存在修訂的情況。唐宋兩代的令典匯總如表1所示。

1.2?服飾種類

唐代皇帝服飾種類繁多,不同季節和場合的服用不盡相同。《衣服令》共記載有14種,分別是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繡(絺)冕、玄冕、通天冠、武弁、弁服、黑介幘、白紗帽、平巾幘、白帢、翼善冠[1]。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繡(絺)冕、玄冕屬于祭服;通天冠、弁服為朝服;武弁、黑介幘、平巾幘、翼善冠為常服;余下白紗帽、白帢,白紗帽為皇帝宴見賓客之服,白帢為大臣逝世時所服。

《宋史·輿服志》有云:“天子之服,一曰大裘冕,二曰袞冕,三曰通天冠、絳紗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七曰御閱服?!盵6]但根據已知的宋《衣服令》,有記載的皇帝冠服僅有大裘冕、袞冕、通天冠3種[5],即祭服和朝服兩類,數量少于唐代。

1.3?服飾規制

唐代的皇帝服飾規制基本沿襲隋制,變化幅度小,中規中矩。大裘冕沒有修訂變化,服色和樣式相同,都符合歷代傳統。袞冕與通天冠的修訂僅是內容表述的變化,實質上并無差別。

宋代的皇帝服飾細節在不同時期的令典中都有或大或小的修訂,在整體合乎古制的基礎上進行改動。大裘冕冕冠、組綬、裳和領的服色在不同令典中都有變動,而在樣式上后三令多出了玉瑱的記載,裘服的材質在《乾道令》中由黑羔皮改為黑繒。袞冕在《天圣令》中顯示出最大幅度地華麗化,出現了其他令典未曾有的樣式,“冕板以龍鱗錦表,上綴玉為七星,旁施琥珀瓶、犀瓶各二十四,周綴金絲網,鈿以真珠、雜寶玉,加紫云白鶴錦里。四柱飾以七寶……(蔽膝)升龍二并織成,間以云朵,飾以金鈒花鈿窠,裝以真珠、琥珀、雜寶玉……青羅四神帶二,繡四神盤結……金鈒花,四神玉鼻?!盵5]而其余令文中則是顏色、樣式和穿著場合的部分調整,通天冠亦為如此。

2?唐、宋《衣服令》的異同點

服飾入令緣起于西晉,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不同朝代的《衣服令》在借鑒前朝的同時,依據本朝的具體情況進行修訂,形成了不同朝代的《衣服令》。因此,不同朝代的《衣服令》會存在相同與差異。就唐宋兩代而言,其相同點是保持了大體形制構件的一致性,遵循了古代學說。而差異之處如前所述的三個特點,體現在三個方面。

2.1?唐、宋《衣服令》的相承性

唐、宋《衣服令》中冠服的相同之處主要體現在總體的形制構件上。唐宋時期的皇帝大裘冕和袞冕基本保留了冕旒、玉簪導、裘服、中單、蔽膝、大小綬、襪舄、劍、鏢首和玉佩的結構樣式。通天冠、絳紗袍也整體相同。

在服色上,唐、宋大致遵循了“陰陽五行說”和“五德終始說”等思想,做到“衣正色,裳間色”。其中,青、赤、黃、白、黑為五方正色,紺、紅、縹、紫、流黃為間色[7]。依照“陰陽五行說”,正色為“陽”,間色“陰”;表色為“陽”,里色為“陰”;上衣為“陽”,下裳為“陰”;外為“陽”,內為“陰”。唐令和宋《淳化令》的大裘冕,冕冠為“玄表纁里”;大裘服上衣下裳,上衣“以黑羔皮,玄領褾襟緣”,下裳為“朱裳”,“蔽膝隨裳色”;“白紗中單,皂領青褾襟裾……朱襪,赤舄”[1]。其中,青、玄屬黑色系,朱、纁、赤為紅色系。玄色為帶紅的黑色;纁色為略發黃的紅色;青色在服飾中指偏黑的藍色;皂色為黑色,用于服飾邊緣[8]。這些顏色的選用基本遵循了封建禮教和陰陽學說。

2.2?唐、宋《衣服令》的差異性

唐、宋《衣服令》的實質是以宋《天圣令》為界劃分的唐令譜系和宋令譜系。《宋會要輯稿》指出宋開國之初,沿用唐代法律體系[9]?!端问贰ば谭ㄒ弧芬草d:“宋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隨時損益則有編敕?!盵6]當今研究也認為“后唐以來及太宗淳化及至道間??焙蟮摹读睢贰妒健?,在內容上實仍為《唐令》與《唐式》,所謂‘淳化令式,其實只有文本??币饬x而并無立法意義[10]”。因此,唐、宋《衣服令》的區別,準確來說應該是唐令譜系與宋令譜系的區別。

在令文頒行上,宋代令文的數量和修訂幅度多于唐代??傮w而言,宋《衣服令》比唐代多一令,而在具體服飾種類中,宋大裘冕、通天冠比唐代多一令,但在袞冕上則多兩令(表2)。且相較于唐令的穩定性,宋令在令文數量和令文內容上呈現出明顯的變化趨勢。

在服飾種類上,令文中唐代皇帝冠服有14種,遠多于宋代目前已知的3種,前者是后者的四倍還多,二者相同的冠服種類為大裘冕、袞冕和通天冠。

在服飾規制上,唐、宋《衣服令》差異是最大,如表3—表5所示。首先表現在服色上,唐、宋大裘冕的冕冠色、玉簪導組色和大裘服色有所差異。冕冠色由唐令譜系的“玄表纁里”到宋《元豐令》開始的“玄表朱里”和“青表纁里”。服色從唐令譜系的六彩變為宋的單一色彩。大裘服色的變化體現在領袖和裳上,領袖由玄改黑,裳色則為“朱—纁—朱”。袞冕、通天冠的服色變化分別體現在冕板、衣裳、大帶、蔽膝、大綬、襪六個部位和中單邊緣、裙、蔽膝三個部位,圍繞五方正色和間色進行。其次是在服飾樣式上,無論是唐令譜系還是宋令譜系,大裘冕都較穩定,僅有兩處改動,即唐令譜系相較于宋令譜系沒有“玉瑱”的記載和大裘服面料的變化,唯在《乾道令》中“以黑繒為之”。最后,在冕冠上,相較于唐令譜系,宋令袞冕的變化和描述更加詳細,兩令譜系的冕板記載在尺寸、珠旒、玉簪導、蔽膝、中單和綬帶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此外,以《天圣令》袞冕為代表,其所載之樣式繁復奢華,珠光寶氣。通天冠則僅在冠部和衣裳的細節處有些許材質上的差別。

通過分析比對可以知道,唐、宋《衣服令》在大體形制構件不變及服色遵循古代學說的基礎上,存在令文數量、服飾種類和服飾規制上的差異。其中,服飾規制的差異又主要體現在服色、服飾樣式和冕冠三個細節上。這為后續的原因分析奠定了基礎。

3?唐、宋《衣服令》異同探析

《衣服令》作為記載服飾規制的令典,它的修訂意味著服制的變化,反過來說,具體服飾的改制則是《衣服令》修訂的前提。在改朝換代的歷史進程中,冠服都處在“揚棄”的過程,即在吸收前朝服制的基礎上,根據本朝的情況進行修訂,從而形成了不同朝代《衣服令》之間存在異同的局面。中國古代冠服雖然具有明顯的制度延續性,但是歷朝歷代在具體的細節操作上因時損益。其延續的相同之處是服飾總體的形制構件,及其所蘊含的“禮”——古代冠服制度的核心,二者謂之“魂”。上至秦漢,下至明清,各個朝代都在宣揚其正統地位,服飾便是最直接的象征,即便是滿族統治的清代冠服也保持了大體的形制構件,以示其正統地位。而差異點則在服飾細節處,謂之“表”。不同“代”或同“代”不同“朝”之間都可能存在細節上的變動,上述唐、宋兩代或宋代兩朝之間的皇帝冠服在服色、構件尺寸、面料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就是例證。

3.1?唐、宋《衣服令》“同”的原因

在服飾規制上,唐令承襲隋令,宋令揚棄唐令。法令中單獨出現關于服飾的篇目,目前已知最早的是西晉《晉令》,當時稱為《服制令》[11]。然而“雖有‘晉服制令的記載,但從《晉書·輿服志》的記述來看,晉對曹魏以來的服飾傳統,‘尊而無改,通篇并未見晉服制令的相關內容,行文也不過《后漢書·輿服志》的翻版而已。”[12]可見服飾訂令是始于隋(582年)《開皇令》,亦即《晉令》有名無實,《衣服令》有實質修訂的朝代是隋代。而宋令就是在繼承唐令的基礎上,根據本朝服飾的改制情況,進行了《衣服令》的修訂。

唐、宋《衣服令》的相同之處是二者皆遵循古制,沿周之禮,保留了整體的形制構件。唐朝顯慶初年,長孫無忌等官員上奏討論冕服與祭祀事宜時,就提到“國朝冕服,雖仿古制”[6],也就是說,唐朝的冕服是依古制而作的。而宋朝在太祖建隆元年制作冕服時,也是“皆仿虞、周、漢、唐之舊”。太宗時期亦不曾有過變動,史書載“不聞改作”[6]。此外,《宋史·輿服志》在討論服飾形制時,常引用《周禮》《禮經》《玉藻》等早期禮書經典,沿襲古禮的習慣于此也可以看出。因而,唐、宋《衣服令》“同”就同在其服飾制度核心。

3.2?唐、宋《衣服令》“異”的原因

唐、宋《衣服令》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兩個朝代政治形勢的不同,以及當時政治勢力對“禮”的解釋權的爭奪是造成唐、宋《衣服令》差異的主要原因。

究其根本原因,誠如唯物辯證法中“發展”“辯證否定”的觀點——“世界是發展的,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認識是發展的”和“新事物產生于舊事物,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不同朝代的服飾總是視本朝的情況而發展的,新修的服制產生于舊的服制,它吸取、保留、改造了舊服制中的積極因素,即上文所說的“魂”,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衣服令》的修訂就是反映了當時服飾的發展。晉對前朝服飾“尊而無改”,隋代訂定新令,到唐、宋令的差異,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是歷史的發展從根本上導致了唐、宋《衣服令》的差異。

就政局而言,歷代以來,為了凸顯朝代交替的正當性,營造本朝優于前代的氛圍,執政當局常常在制度和法令等方面著墨,以進行必要的政治宣傳,力圖有煥然一新的社會氣象,起到安人心、穩政局的作用。隋末天下大亂,李氏趁勢而起建立唐朝,待局勢逐漸穩定后,便開始著手修訂令典,于高祖武德七年(624年)頒布了第一部《衣服令》(《武德令》)。到了玄宗后期,由于朝政荒廢等原因,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君儲逃亡,國家從此陷入動蕩,根本無力修改令文。隨著戰亂平息,唐朝法律體系進入新的變革期,“唐后期敕和格后敕的編制,取代了唐前期律令的修訂,成為唐中后期最具效力的法律文件。”[12]正是因為這一政治局勢,所以唐《衣服令》的修訂僅到開元年為止。而在承襲后周的基礎上建立的大宋,直到公元979年才基本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統一了南方。加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經常襲擾,導致宋朝在994年才頒行首部《衣服令》(《淳化令》)。由于后續北宋政局的相對穩定,北宋年間相繼修訂了共四部《衣服令》。爾后又因靖康之難,宋廷南遷,時隔54年才頒布了服飾改制的最后一部令典——《乾道令》。

就“禮”的解釋權而言,中國古代冠服是等級與制度的外化表現,其核心在“禮”,“禮有以文為貴者。天子龍袞……此以文為貴也。有以素為貴者。致敬無文……此以素為貴也?!盵13]禮服有“尚文(紋)”與“尚質”的差別,也就是說,“禮”有崇尚精美紋飾和崇尚質樸素雅兩種價值取向。穿著于登基等隆重場合的袞冕,因其飾有十二章紋、華彩等,為“尚文”的代表。用于祭天的大裘冕則樸實無華,被視為“尚質”禮服[14]。朝廷中的“改革派”與“守舊派”爭奪“禮”的解釋權,在辯論禮服應該“尚文”還是“尚質”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

唐顯慶元年(656年),以長孫無忌為首的修禮官員上奏“今請憲章故實,郊祀天地,皆服袞冕,其大裘請停,仍改禮令”[15],得到了高宗的同意。玄宗時沿用了此習慣,在開元十一年(723年),中書令張說奏稱:“令所司造二冕呈進,上以大裘樸略,冕又無旒,既不可通用于寒暑,乃廢不用之。自是元正朝會依禮令用袞冕及通天冠,大祭祀依《郊特牲》亦用袞冕。”[16]由此可看出,祭天時所穿的大裘冕被袞冕取而代之,大裘冕“雖在于令文,不復施用”。后來的開元二令則在以“禮”為指導原則下,保留了令文,實際上卻不再使用,從而使得唐《衣服令》中大裘冕的令文未有修訂。

而宋代《衣服令》的變動,具體表現在爭論“大裘之制”和反復修訂“袞冕之制”。北宋中后期,圍繞“大裘之制”的爭論開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詳定所與陸佃各自引經據典,爭論在祭祀場合中大裘冕的服用情況,兩年后,尚書禮部又請求參考隋制,“于是神宗始服大裘,而加袞冕焉”[6]。在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又有新的爭論,“禮部言:‘元豐所造大裘,雖用黑羔皮,乃作短袍樣,襲于袞衣之下,仍與袞服同冕,未合典禮……上官均、吳安詩、常安民、劉唐老、襲原、姚勔請依元豐新禮,丁騭請循祖宗故事,王愈請仿唐制,朱光庭、周秩請以玄衣襲裘。獨禮部員外郎何洵直在元豐中嘗預詳定,以陸佃所議有可疑者八……佃復破其說……”[6]正是這兩次的爭論,使得在淳化和天圣二令中未有變化的大裘冕重新修訂,其差異體現在《元豐令》和《政和六年令》中。而“袞冕之制”,則是在“尚文”和“尚質”之間反復。宋初太祖登基,此時的禮服制度沿襲唐、五代之舊,令文未改。于是太常禮院請太祖定奪禮服之制:“準少府監牒,請具袞龍衣、絳紗袍、通天冠制度令式。袞冕,垂白珠十有二旒……”[6]得到了太祖的同意。建隆二年(961年),太子詹事尹拙、工部尚書竇儀認為應遵循《周禮》,“今請令君臣袞冕以下并畫充耳,以合正文”[6],也被批準。一年后,“少府監楊格、少監王處訥等上新造皇帝冠冕。先是,郊祀冠冕,多飾以珠玉,帝以華而且重,故命改制之”[6]。之后執政的太宗和真宗也認為袞冕繁飾,下令簡省。但他們的詔令并未產生持久的效果。仁宗初即位,“守舊派”太后劉娥為實際掌權者,她喜歡穿著皇帝服飾,多次在冕服細節上做文章,以至于仁宗親政后多次進行袞冕簡化的行動,均以失敗告終。加上五代遺風等因素,造就了《天圣令》中袞冕形制的繁飾復雜。劉太后的逝世,讓仁宗改革服制的阻力消失了一大部分,他于景祐二年(1035年),以“帝后及群臣冠服,多沿唐舊而循用之,久則有司浸為繁文,以失法度”[6]為理由,詔有關部門入內,下令改制袞冕,“蠲減珍華,務從簡約”。此次改制依然未實行太久,冠服制作部門仍舊添加華麗的裝飾。而后至嘉祐元年(1056年),大臣王洙不再視若無睹,上奏“天子法服,冕旒形度重大,華飾稍繁,愿集禮官參定”[6],不久后又以“稍增侈如故”結束。終仁宗一世,袞冕都未完全恢復到常規的狀態,以太后為首“守舊派”贏得了勝利。到了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以太常禮院李育為代表的“改革派”再次對“繁飾”表達了強烈不滿,在奏章中進行了嚴厲批評,指出其不合古禮“尚質”之處,并回顧了大宋開國以來歷任皇帝對繁飾的不認可,指責制造冠服的“有司”玩忽職守,未認真執行旨令,希望繁飾之風能夠停止[6]。經過這次激烈的爭論,袞冕于禮無據的部分大多被取消,“繁飾化”得到控制,為后來《元豐令》中袞冕的簡省奠定了禮制基礎[14]。

綜上所言,生產力所造就的外在屬性和政治文化所賦予的內在意涵,使得服飾不僅作為一種單純的物品存在,而是制度與等級的象征。禮服的頻繁修訂,反映了當時政治集團內部的黨派之爭,以冕服制度為載體,爭奪“禮”的解釋權,表達各派的立場,借此劃清界線,分清敵友。因此,不同朝代的服飾定令在遵循西周、秦漢古制的基本前提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融入本朝特色,造成兩代之間《衣服令》的異同。

4?結?語

《衣服令》是古代規定服飾制度的法律,本文以記載最為詳細的皇帝冠服為例子切入。通過研究發現,唐、宋《衣服令》的相同點是形制構件的大體一致,服飾用色遵循了“陰陽五行說”和“五德終始說”等學說。而其特點與差異體現在令文頒行、服飾種類和服飾規制上。前兩點主要是數量上的差異,服飾規制則是內容上的差異——皇帝冠服在服色、服飾樣式和冕冠上有著細節性變化。分析認為,遵循古制,沿襲周禮是唐、宋《衣服令》有相同點的原因,而二者的差異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兩個朝代政治形勢的不同,以及當時政治勢力對“禮”的解釋權的爭奪是其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仁井田陞. 唐令拾遺[M]. 王占通, 栗勁, 郭延德, 等, 編譯. 吉林: 長春出版社, 1989: 306-334.

RENJINGTIAN Sheng. Tang Ling Shi Yi[M]. Compiled by WANG Zhantong, LI Lin, GUO Yande, et al. Jilin: Changchun Publishing House, 1989: 306-334.

[2]仁井田陞. 唐令拾遺補[M]. 池田溫, 編譯. 東京: 東京大學出版社, 1997.

RENJINGTIAN Sheng. Tang Ling Shi Yi Bu[M]. Compiled by CHITIAN Wen. Tokyo: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97.

[3]呂麗. 古代冠服禮儀的法律規制[J]. 法制與社會發展, 2004(6): 55-59.

L Li. The etiquette legal system in ancient China[J]. 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04(6): 55-59.

[4]鄭顯文, 管曉立. 中國古代服飾的法律制度初探[J]. 青海民族研究, 2014, 25(4): 122-125.

ZHENG Xianwen, GUAN Xiaoli. A study on dress and personal adornment system of ancient China[J]. Qinghai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4, 25(4): 122-125.

[5]倪晨輝. “為邦之道”與唐宋令典研究: 以《鹵簿令》《衣服令》《樂令》復原為中心[D]. 吉林: 吉林大學, 2017: 113-138.

NI Chenhui.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Study on the Statute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Emphasis on the Restoration of Statutes on Honor Guard, Statutes on Costumes and Statutes on Music[D]. Jilin: Jilin University, 2017: 113-138.

[6]脫脫. 宋史[M]. 北京: 中華書局, 1999: 2353-?3315.

TUO Tuo.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M]. Beijing: Zhonghua Book, 1999: 2353-?3315.

[7]王安安. 古代服飾制度中服色的文化內涵[J]. 文博, 2003(3): 36-39.

WANG Ana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lothing color in ancient costume system[J]. Wenbo, 2003(3): 36-39.

[8]華雯. 從《輿服志》看宋代服飾色彩[J]. 大眾文藝, 2018(20): 232-233.

HUA Wen. Observe the dress color of Song dynasty from Yufu Zhi[J]. Popular Literature, 2018(20): 232-233.

[9]徐松. 宋會要輯稿[M]. 劉琳, 刁忠民, 舒大剛, 等, 點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8211.

XU Song. Song Hui Yao Ji Gao[M]. Collated by LIU Lin, DIAO Zhongmin, SHU Dagang, et al. Shanghai: Shanghai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2014: 8211.

[10]樓勁. 辨所謂“淳化令式”[J]. 敦煌學輯刊, 2005(2): 382-383.

LOU Jin. On the so-called "Chun Hua Ling Shi"[J]. Journal of Dunhuang Studies, 2005(2): 382-383.

[11]蕭子顯. 南齊書[M]. 周國林, 點校. 長沙: 岳麓書社, 1998: 179.

XIAO Zixian. Book of Qi[M]. Collated by ZHOU Guolin. Changsha: Yuelu Publishing House, 1998: 179.

[12]納春英. 唐代的服飾制度與服令變化[J].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 2010, 27(4): 69-73.

NA Chunying. On the changes of clothing system and clothing act in the Tang dynasty[J]. 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2010, 27(4): 69-73.

[13]戴圣. 禮記[M]. 崔高維, 點校. 沈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0: 82.

DAI Sheng. The Book of Rites[M]. Collated by CUI Gaowei. Shenyang: Liaoning Education Press, 2000: 82.

[14]陳詩宇. 宋仁宗的袞冕: 中國史上最華麗的大禮服[EB/OL]. (2020-05-28)[2020-06-24]. https: //mp. weixin. qq. com/s/qGPyukz4vh0LYDdz-0j0Ig.

CHEN Shiyu. Song Renzongs Gun Mian: The most gorgeous gown in the history of China[EB/OL]. (2020-05-28)[2020-06-24]. https://mp.weixin.qq.com/s/qGPyukz4vh0LYDdz-0j0Ig.

[15]王溥. 唐會要[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859.

WANG Pu. Tang Hui Yao[M]. Shanghai: Shanghai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2006: 859.

[16]劉昫. 舊唐書[M].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187.

LIU Xu. Old Book of Tang[M]. Changchun: Jili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5: 11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99re免费视频|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欧美成在线视频| www.精品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91亚洲精选| 97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99精品久久|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91娇喘视频| 日韩精品毛片| 婷五月综合| 欧美精品啪啪| 久久久亚洲国产美女国产盗摄| 午夜综合网| 国产成人夜色91|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另类视频|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 久久精品丝袜|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成人午夜久久|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人妖无码第一页|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一级在线毛片|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伊人蕉久影院|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专区| 性网站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h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视频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午夜不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