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榮

“凡爾賽文學”在社交網絡上瘋狂傳播,它并非中法文學友好交流的衍生產品,而是網友自創的一種文體。其最大特點在于不經意間地露富、拐彎抹角地炫耀、潤物細無聲地展示一種高端品質生活,用何炅的話總結:“‘凡爾賽文學就是‘用最低調的話,炫最高調的耀。”
先通過幾個例子體會一下“凡爾賽文學”,比如,“真的太討厭了,男朋友送我的紅色法拉利太土了,直男就這審美嗎?”又如,“當家里沒有酒精的時候,默默地掏出SK-Ⅱ(日本高端護膚品)擦拭消毒,畢竟在我眼里,這玩意就是酒精。就連想流淚,也要狠狠憋住,去維多利亞港哭、去巴黎哭、去紐約哭、去倫敦哭……”
“凡爾賽文學”一詞的創始人、微博幽默博主“小奶球”表示,這個詞是從講述18世紀末法國凡爾賽宮貴族生活的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中找到的靈感。“有人每天在社交平臺上描述享用的高檔酒店、奢侈品、紅酒,字里行間透著‘淡淡的優越感,我就想用這個詞嘲諷那些人。他們無疑就是想用一種樸實無華的語氣來表達高人一等的感覺。”
對于“凡爾賽文學”,無數網友群起而攻之。雖然它和直接炫耀有著很大的不同,給人透出一種“你看我多低調,我都不直接告訴別人我很厲害”的感覺,但它在本質上仍然是炫耀,只不過采用了一種高級話術。正如一些網友所說,“凡爾賽文學”背后的那些“凡爾賽貴族”,分明有著一副虛榮可憐的軀殼,有著一種空虛的精神世界,又試圖掩蓋這一切。“高人一等”并沒有錯,但在公共空間,正確的“高人一等”應該是審慎而克制的。
無論是直接炫富,還是“凡爾賽”式炫富,對社會尤其是青少年傳遞的價值導向都是錯誤的。“凡爾賽貴族”拐彎抹角炫富的最終目的,在于表達對高貴生活的向往或滿足,展現自己被財富包裹的所謂“甜蜜負擔”,容易誤導青少年的消費觀。就像前兩年流行于社交平臺的“炫富挑戰”,無數“網紅”、名模假裝摔倒,并展現出身后的名包、豪車,以及散落一地的金錢、奢侈品等,受到不少青少年追捧。即便是娛樂,也改變不了其價值引導中對拜金炫富理念的現實傳遞。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有“凡爾賽文學”在傳播,也有“反凡爾賽文學”在網絡發酵。比如,“說出來挺不好意思的,我是最近才知道雞蛋是有殼的,以前都是吃管家剝好的,一直以為雞蛋都是白色的、軟軟的。”這體現出一些網友對“凡爾賽文學”及“凡爾賽貴族”的戲謔,以及對真誠表達的呼喚。若能讓“凡爾賽貴族”意識到自己價值取向上的問題,把注意力轉移到美好生活的實質上,而非刻意營造一種虛榮感或子虛烏有的高級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實際上,一個人真正的高貴是靠學識、修養、事業、個人能力等構建起來的。一個真正高貴的人,一定會低調謙卑,無論是在現實社交還是網絡社交中,都不會太過于招搖和高調。對于每個人而言,不管有錢沒錢,無論錦衣玉食、粗茶淡飯,無需炫耀,也不必自卑,這才是真正的從容與強大。
(編輯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