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

電視連續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紀曉嵐,可謂優點多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伶牙俐齒,多次舌戰和珅等人。同時還長得一表人才,也稱得上風流倜儻,與杜曉月等女性先后產生了情緣。不過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絕對沒有上述的優點,據紀連海老師查閱史料考證,紀曉嵐并非伶牙俐齒,還有輕微的口吃,長相也極其一般,起碼在當時稱不上一表人才。尤其與和珅的關系,即使算不上知心朋友,也絕對稱得上交情不一般。不難看出,電視劇中的紀曉嵐與現實中的紀曉嵐差別很大,若單純討論哪個紀曉嵐比較真實,肯定要屬史書記載的生活形象。不過若論哪個形象深入人心,流傳得比較廣,自然是電視劇中的藝術形象。
話說到此,其實不僅是劇中的正面人物紀曉嵐,反面人物和珅也適用這一規則。據多種史料記載,現實中的和珅并非一無是處,除了貪污受賄等問題,其實也有一些優點。比如說和珅的知識比較淵博,起碼精通滿、漢、蒙古、藏四種文字。其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曾經擔任或兼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御前大臣、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內務府總管、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正白旗鑲藍旗都統、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等多個重要職位。尤其和珅對書法也有一定的造詣,客觀講應該算有才無德的那種類型。但大多數人眼中的和珅,只是劇中的貪官污吏形象,只會玩權弄術,只會陽奉陰違,只會徇私枉法。
史書史料記載的是現實典型,而電視劇中塑造的是藝術形象。當現實典型與藝術形象狹路相逢,孰優孰劣孰強孰弱不言而喻,現實典型在藝術形象面前不得不甘拜下風。藝術形象在群眾腦中根深蒂固,比如在相當部分人的意識里,只要提到和珅,腦海中閃現出的即是演員王剛的模樣,別人飾演和珅無論如何都覺得不夠像。這其中原因之一,是藝術形象畢竟經過了加工提煉,具體說就是圍繞情節發展或人物性格需要進行合理虛構,通過虛構讓情節更曲折,讓矛盾更激化,讓性格更突出,也讓形象更令人難忘。另一個原因就是藝術形象的傳播途徑有優勢,傳播范圍更大。現實典型在坊間傳播速度尚可,但區域畢竟非常有限,至于史書史料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去讀。反而小說很少有人不讀,至于電影電視很多人都不會少看。這么強的傳播途徑,這么廣的傳播范圍,藝術形象如果超越不了現實典型,那真是作者或創作者的失敗。
許多藝術形象在加工提煉過程中都被改動過了。紀曉嵐從有點口吃變成了鐵齒銅牙,而有些優點的和珅則被寫得一無是處。不過,也有藝術形象采用維持現實典型基本特點的加工提煉,作家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即是如此,實現了現實典型與藝術形象的完美統一。其實加工提煉并非完全等于改動,設想如果略有口吃的紀曉嵐屢屢舌戰和珅等人,那“口吃”說不準會像那桿大煙袋一樣流傳甚廣,或者如果有些才華的和珅因為官德政德品德不善而被追責,為官必須德才兼備的道理會更深刻,作品的教育引導功能也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