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克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重視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要求“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本文以“我是小小兵”為例,闡述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在游戲前——游戲中——游戲后三個階段的適宜指導策略。
關鍵詞:戶外自主游戲 游戲內容
一、“宜”動不動——我們的問題
活動“厲害了,我的國”結束后,應孩子們的要求馬上開展了“打仗”的游戲。不久,有的亂跑,有的搶玩具,老師不停喊著:“注意安全”。活動結束,教師點評:“今天你們玩得怎樣?有什么問題嗎?”孩子們標準化地從規則、文明游戲上進行闡述,戶外自主游戲“圓滿”結束。
以上案例中我們發現:
(一)“自主”內容缺乏探究
上述活動看似與主題密切相關,且是孩子們自發引出的,但是部分幼兒在游戲時漫無目的。多種現象讓我們看到了戶外自主游戲的價值缺失。
(二)“自主”指導伸縮無底
調查顯示,不少教師認為:自主性游戲是不能指導的,要管住自己的手和嘴,看到問題不敢更不懂介入,致使老師只會“管”安全。但是,教師在鼓勵兒童自主探索的前提下,給兒童適當的指導和幫助是很必要的。
(三)“自主”評價本位缺席
戶外自主游戲的評價要時刻把握“兒童本位”的原則。但是大部分教師開展的模式化評價,不能體現“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發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與指導”的理念。
識變從“宜”——我們的策略
戶外自主游戲緣起孩子的興趣和需要,貫穿孩子的自主計劃、思考。我們嘗試從確定游戲內容、助推游戲發展、提升游戲價值三個層面進行適宜指導。
二、活動前,循序漸進,確定游戲內容
(一)偶發事件,引發游戲內容
1.材料引發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有興趣的材料是學習最好的刺激。”在槍戰游戲后,兩個孩子坐在走廊上,前方可見紅旗,他們手持積木槍,以紅旗為信號自演自導“小小兵”的游戲:風吹動紅旗表示勝利了就歡呼;紅旗不動了表示敵人來了就安靜。于是,趁著主題的熱度,“我是小小兵”應時而生。
2.經驗引發
《指南》中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我們發現孩子們喜歡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變成游戲。端午節后的游戲中,浩浩用木塊搭了一條船,手拿長木條坐到船里面,玩起了劃槳的游戲。看到這一幕,幾個孩子模仿著也搭起了船,“龍舟賽”活動生成了。
(二)分析游戲可行性
1.觀察在先,剖析兒童自主行為價值性
孩子借助經驗、興趣、材料等引發“小小兵”游戲時,教師需要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以及活動的背景意義對幼兒的游戲行為和游戲內容進行一個剖析,以確定是否可以推進、如何推進,明確游戲的價值。
2.計劃在前,支持兒童自主繪制網絡圖
在游戲前,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來生成游戲計劃。教師引導用個人計劃、小組計劃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圖文、符號來繪制游戲網絡圖。
三、活動中,靈活支持,助推游戲開展
(一)參與中的“顯、隱”支持
1.自主落實規則
【案例一】凌亂的“戰場”
“小小兵”草地游戲中,有的孩子被打中了還在跑,有的到對方的場地攻擊起自己人,“戰場”一片混亂,更是一片狼藉。磊磊(化名)氣呼呼地跑過來說:“我不要和他們打仗了,他們不遵守規則。”孩子認識到了“戰場”凌亂的問題所在,于是當即開展“拯救戰場”的活動,有了完美落實。
2.協同創設環境
【案例二】遷移“戰場”
一天,銘銘說:“王老師,我們還要玩‘小小兵,可是幼兒園里找不到一個可以鉆進去躲避敵人的地方”。幼兒園沒有,那怎么辦呢?瞬間,實踐園的戰壕圖呈現在我的腦海中,這是一個天然的“戰場”,而且符合孩子們提出的要求。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戶外自主活動環境,幫助孩子開展自主活動。
3.“平、直”介入,助力自主游戲
(1)危險事件——垂直介入
【案例三】飛奪沖鋒槍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我們需要及時評估、正確制止有危險的行為,并和孩子梳理危險事件以免出現意外事故。如實踐園中的“我是小小兵”的游戲,孩子們玩得很盡興。忽然,彬彬快速穿越障礙,攻進對方的營地,舉著“槍”攻擊對方小兵的頭部,我立刻跑過去直接制止,并對彬彬進行教育。
(2)隱形問題——平行介入
【案例四】活躍的戰場
陶行知先生說:教師要“變成孩子”,與孩子共享快樂。這次的“小小兵”游戲是孩子們設計的水槍大戰。紅隊被藍隊打得沒了信心,甚至睜不開眼,于是,我主動加入紅隊,我的加入給“戰友”增強了信心,也讓對方更加興奮。參與中,我突感游戲缺少氣氛,于是,轉身連上藍牙,用音箱增加了戰爭音樂,戰爭有了高潮也有了停歇,更加逼真,孩子們更加投入開展游戲。
三、活動后,多元評價,提升游戲價值
(一)追隨幼兒自制網絡圖評價
教師作為教育的支持者,將幼兒網絡圖與《指南》《綱要》鏈接,分析可行性,了解方向性。如“小小兵”前期計劃中,幼兒用五角星點評自己在游戲中的表現,在游戲之后用不同顏色的筆在網絡圖上進行調整。教師就以孩子的需要滿足、快樂自主為根本出發點,對不同時段孩子的表現進行分析、評價。
(二)借助幼兒多樣的自主表現評價
在戶外自主游戲開展中,幼兒喜歡用語言來表述游戲過程中的感受,用趣事繪畫、符號寫作等方式來記錄游戲的瞬間。此時,我們需要用專業的知識評價孩子的表征,全面了解孩子,讓自主游戲更加有價值性。
四、一點一滴——我們的收獲
教師對于戶外自主游戲的適宜指導,踐行了“以兒童為本”的教育觀和發展觀,孩子們成了游戲的創造者和主導者,同時,提高了幼兒游戲的計劃性、價值性,也對“現代中國人”的培養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邱學青.關于兒童的自主性游戲[J].學前教育研究,2001(6):36—37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