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不僅影響美觀和健康,還影響走路姿勢,讓人容易摔倒。臨床上也發現肥胖者摔倒風險高,而且年紀越大越容易摔倒。
體重大,重心有變化。足底壓力可幫助調整身體的重心位置,只有對壓力感覺敏感,才能及時發現重心偏離,再用肌肉調整姿勢,保持平衡。胖人對重心移動造成的壓力變化不敏感,自然很難將身體重心控制在中間。另外,長胖后,雖然腿變粗了,但肌肉增長的幅度遠遠趕不上脂肪,不足以在走路時維持平衡。大多數人肥胖以腹型肥胖為主,這會讓人重心向前偏移。有研究表明,重心前移意味著向前撲倒、向后仰面、左右側滑的風險都升高。
肥胖與運動執行能力負相關。2016年曾有一項關于“肥胖人群的執行功能和跌倒風險的測量”的研究。結果顯示,和非肥胖人群相比,肥胖的人更容易發生注意力分散、視覺運動跟蹤和認知靈活性障礙。專家認為,這也是胖人容易摔倒的原因之一。
腰腿負擔重,易受傷。胖人過多的脂肪主要集中在上肢、胸腹、腰部,給下肢的組織、關節帶來沉重的負擔。走路時全身重量都壓在腳上,易出現腳痛;體重每增加1公斤,膝關節等承重關節壓力明顯增加,所以髖、膝疼痛常見;由于姿勢控制困難,胖人還易出現脊柱曲度異常、膝外翻及過伸、扁平足等情況,引起腰椎、腰部肌肉、下肢關節損傷。
比一般人更容易疲勞。胖人走路的特點是速度較慢、步伐較短、兩腳之間寬度大、胳膊抬得高、腿比較直(髖、膝關節屈曲角度小)、大腿和臀部左右擺動和轉動多。這是因為他們肌肉力量不足,身體為了減少能量消耗、維持平衡和減小關節壓力,不知不覺調整了姿勢。其中抬高胳膊是為了保持平衡,速度慢和短步伐可以減小膝關節沖擊力。這些改變不光降低走路速度,還讓身體更累。
胖人減肥有技巧。體重較大且平時很少運動者,應先從不負重的運動開始,緩解關節壓力,如游泳、騎車等,之后再逐漸增加負重運動。除了有氧運動,推薦胖人做些抗阻運動,不僅增加熱量消耗,提高基礎代謝、幫助減重,還能加強肌肉力量、降低關節壓力。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