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第二十屆高中生閱讀與寫作作文大賽初賽命了兩道題《書里書外》《線上線下》,筆者都做了指導。其中,對《書里書外》的指導強調:“這里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
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作者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里的名著。諸如《鎧甲勇士》《查理九世》《怪物大師》《斗破蒼穹》《武功乾坤》《斗羅大陸》《龍族》《牧神記》《遮天》之類,都是如我一般的“一本正經”的語文老師們沒有讀過的,甚至沒有聽說過的,或者是不屑一顧、嗤之以鼻的!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這些作品他是讀得津津有味的,對他的影響也是奇妙、獨特而又積極的。
這篇文章,我是被吸引住了。不僅因其流暢的文筆,神來的表達,至真的呼喚,更有作者內心世界真實的流露。同時,也引起了我的沉思。
從書內到書外,作者在冷眼和蔑視中一路走來。老師和家長眼里的末流作品,卻是作者的興趣所在,并且,實實在在推動了作者的成長!推動人成長的難道一定要經典名著嗎?
進一步思考,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我們要做的是,順其興趣,積極引導,指向縱深。
不可否認,名著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上,在藝術建構的獨特性上,在語言運用的精煉精彩上,各個方面,都是典范。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正是這一切,對于文學素養尚很欠缺的中學生來說,都是高大上的,他們的接受能力和評判能力都達不到這樣的高度。
無論如何,再也不能把非名著作品當成“洪水猛獸”,更不能借此對中學生封禁,也不能以浪費時間為名禁讀了。
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摒棄一切為了考試而閱讀的教學行為!為了考試而閱讀,偏離了閱讀為人生成長、為人性凈化的根本宗旨,讓閱讀者因走向功利而喪盡閱讀興趣,也違逆創作的終極目的!
(摘自《中國青年報》孫善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