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贏,包括孩子,但有些家長把輸贏看得太重,以至于孩子也時刻想著要超越別人。競爭雖能教會孩子如何努力、爭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但過度競爭會損害孩子對周圍環境的正確認知,最終導致他們在成年階段遇到諸多人際關系問題。美國“積極生活”網站總結了不要讓孩子太計較輸贏的幾個原因,父母可借鑒學習。
傷害自尊。在任何情況下都想獲勝,會對自尊產生負面影響,就像吃了太多的糖會導致蛀牙一樣。當孩子們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想方設法獲勝中,他們的目的是用勝利來增強自尊。適度的獲勝意愿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并起到作用。然而,超過一定限度使他們依賴勝利來讓自己感覺良好。大多數情況下,贏家只是少數人,甚至只有一個。因此,如果輸了,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沉重打擊。
過分關注自我。競爭性強的孩子通常以自我為中心,不看重團隊利益。團隊比賽中,獲勝欲強烈的孩子,總是試圖超越隊友,以至于采取一些不良手段。這就會剝奪運動帶來的樂趣,導致無法與同齡人和諧相處。一個人一生中大多數情況下需要與團隊合作,做不到這點,長大后就會遇到很多麻煩,比如無法面對挫折和挑戰,難以擺脫困境等。
引起倦怠。倦怠本質上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疲憊形式。假如你跑了一整天,最后累得筋疲力盡,動彈不了,這是身體層面的疲憊,倦怠是精神能量被耗盡了。不斷的獲勝壓力更可能導致以下問題:壓力太大,忽視事情本身帶來的真正樂趣,逐漸失去熱情和激情。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