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維
摘要: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報道中,萬載縣融媒體中心采取協同作戰模式,全媒聯動、融媒傳播,匯聚媒體智慧和生產力量,信息共享、共同策劃,將傳播效力最大化,壯大主流輿論。文章以萬載一農民捐贈150噸蘿卜支援武漢的新聞事件為切入點,反映整合資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成了現代融媒體人創新發展的新理念。
關鍵詞: 全媒聯動? 融媒傳播? 新聞案例
2020年3月3日,央視《新聞聯播》在“八方支援 匯聚合力”專欄播報江西萬載縣三興鎮農民先后5次共捐贈150噸自產蘿卜,從萬載運到湖北分發給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接受捐贈的湖北武漢市洪山區環衛局清掃四隊隊員吳貴安說:“感謝江西老表的無償援助,我們吃著蘿卜心里甜,讓我們一起戰勝疫情,武漢加油!”在當時疫情肆虐的嚴峻情況下,來自萬載的這條新聞給無數熒幕前的人們注入了一股暖流。從挖掘新聞素材,到策劃選題,萬載縣融媒體中心圍繞“萬載農民捐贈蔬菜援助武漢”這一新聞在電視、新媒體兩微一端展開了全媒體、立體化的宣傳報道。
注重以小見大,用小角度來反映大主題
今年2月初,萬載縣融媒體中心團隊在新媒體平臺留意到一個信息:萬載縣三興鎮農民胥基礎準備捐贈30噸愛心蘿卜支援武漢。團隊立即意識到這個農民捐蘿卜看起來雖然事小,且很普通,但其反映出的東西卻很有意義,值得關注。
隨著對農民捐獻蘿卜抗疫這一新聞采訪的深入,我們對這個事件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思考:胥基礎是萬載縣三興鎮的農民,曾在深圳打拼20多年,后返鄉創業,現在是三興鎮紅旗村海達威種養合作社負責人。得知武漢發生疫情后,當地居民急缺生活物資,他希望向武漢疫區捐贈30噸蔬菜,幫助湖北人民共渡難關。這是一個農民的愛心,但又不僅是這一個農民的愛心。在它的背后體現著疫情面前,大江南北的凡人都自愿加入到這場戰“疫”中幫助湖北人民共渡難關。
通過這一思考,我們確定了一個更立體的主題:以胥基礎想法設法向武漢捐贈蔬菜為主線,來折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愛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幫助湖北人民共渡難關。
采取“引導+服務”方式,推動小故事做大做實
在胥基礎采摘完蘿卜后,他發現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各地實行了不同程度的交通管制,個人運送蔬菜到武漢疫區成了一個大難題,他這份愛心可能無法送達武漢疫情災區人民手中,事情是否就此作罷?在采訪中,胥基礎堅持說:“我在湖北有很多朋友,疫情發生后,看到當地急缺物資,想為湖北的朋友打打氣,這些蘿卜一定要捐出去。”他的這種執意震撼了我們,他非常需要媒體的介入,來實現自己完成捐贈蔬菜支援武漢的凡人善舉。
我們幫助他在微博、抖音平臺發布求助信息,希望有人可以幫助解決運輸。信息一經推出閱讀量超過10萬+,在網絡平臺持續發酵。江西廣播電視臺公共農業頻道的記者與我們取得聯系,通過他們的牽線搭橋,與湖北衛視的記者取得了聯系,最終在江西、湖北兩地記者的共同努力下,胥基礎通過武漢吉安商會解決了特殊時期的交通運輸問題。
2月10日,經過多方努力,在萬載辦理好相關捐贈手續和通行證后,兩輛貨車滿載著32噸蔬菜從萬載縣三興鎮出發,承載著胥基礎對武漢人民的深情厚誼,星夜兼程到達武漢,并交由武漢市洪山區接收,隨后統一調度分發給當地市民。當天,我們在電視、微博、微信、客戶端推送了這一信息,江西省多家媒體轉載。而在胥基礎的引領帶動下,萬載縣許多蔬菜種植戶也紛紛伸出援手,把自己種的蔬菜一同捐贈給武漢。隨著加入的種植戶越來越多,捐贈運輸渠道的暢通,捐往武漢的蔬菜也越來越多,前后五批共150噸愛心蔬菜從江西萬載出發,定向提供給武漢。
融媒協作創新,發出萬載好聲音
在疫情爆發初期,萬載縣融媒體中心第一時間建立了融媒協作群,匯集各平臺編輯互動交流,共同策劃戰疫報道。在對“萬載農民捐贈蔬菜援助武漢”事件將近一個月的持續跟蹤報道后,胥基礎5次對武漢捐贈蔬菜的這一善舉于3月3日最終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5月9日,萬載融媒體中心助力胥基礎捐贈武漢抗擊疫情案例也入選由《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聯合《新聞戰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共同發起的“縣級融媒 齊心抗疫”創新案例。
(作者單位:萬載縣融媒體中心)欄目責編:樂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