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良,吳宏艷,李磊,李明,趙國喜
(中國人民解放軍96602 部隊醫(yī)院內科,云南 昆明)
本文對1 例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使用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取得較好效果,對治療體會進行總結。
患者男性,42 歲,于2019 年7 月21 日因“活動后胸悶、氣短半月,加重2d”入院。患者于半月前在活動后出現(xiàn)胸悶、氣短,偶有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及出汗,無心悸、心前區(qū)及背部疼痛等不適,之后運動耐力呈進行性下降。2d 前上述癥狀明顯加重,輕微活動后即出現(xiàn)口唇發(fā)紺、大汗淋漓,遂由家人送至本院門診就診。查體:血壓180/110mmHg,心率110 次/min,律齊,雙肺呼吸音稍粗,雙下肺可聞及濕性啰音,未聞及干鳴音。輔助檢查: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V3-V6 導聯(lián)ST 段壓低0.05-0.2mv,T 波倒置;N 末端B 型鈉尿肽前體(NT-ProBNP)6474.0pg/ml(參考值0-450pg/ml),心肌肌鈣蛋白I(cTnI)0.15ng/ml(參考值0-0.3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2u/L(參考值0-24u/L),血漿D-二聚體(DD)0.54mg/L(參考值0-0.5mg/L),余化驗結果正常;超聲心動圖示:左房前后徑(LA)50mm,右房前后徑(RA)48mm,左室舒張末期前后徑(LVEDD)62mm,右室舒張末期前后徑(RVEDD)26mm,室間隔厚度(IVS)11.2mm,舒張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D)11mm,左室射血分數(LVEF)38%,心臟四腔均擴大,以左心系統(tǒng)擴大為主,二尖瓣、三尖瓣輕度反流,室壁彌漫性運動障礙,初步診斷:急性左心衰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予以強心、利尿等對癥處理。入院后行冠狀動脈CT 造影(CTA)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繼續(xù)給予擴張血管、利尿、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室重構等對癥治療,5d 后復查NT-ProBNP2860.0pg/ml,cTnI0.12ng/ml,CK-MB8.6u/L,血漿D-二聚體0.34mg/L。經治療后患者癥狀好轉,后于2019 年8 月2 日出院,出院診斷:1.擴張型心肌病、急性左心衰竭、心功能Ⅲ級(NYHA 分級);2.高血壓病3 級、極高危組。出院醫(yī)囑:厄貝沙坦片150mg qd,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71.25mg qd,螺內酯片20mg qd,呋塞米片20mg qod,并囑患者定期復查腎功及電解質。
既往患者有高血壓病史5 年余,血壓最高為186/124mmHg,平素不規(guī)律服用降壓藥物,未監(jiān)測血壓波動情況;否認糖尿病、心臟病病史;吸煙24 年,10-20支/d,偶爾飲酒,家族中無遺傳病史。入科后查體:體溫36.4 ℃,脈 搏104 次/min,呼 吸24 次/min,右 上 肢 血 壓164/104mmHg,左上肢血壓160/100mmHg。口唇發(fā)紺,頸靜脈無怒張,甲狀腺無腫大,雙肺呼吸音稍粗,雙下肺可聞及細濕啰音,以左下肺明顯。心界叩診向左擴大,心率104次/min,律齊,可聞及S4 奔馬律,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無心包摩擦音。腹軟,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浮腫。
患者出院后遵醫(yī)囑規(guī)律用藥,胸悶、氣短呈間斷性發(fā)作,偶感心悸,在外自數脈搏偏快,遂于2019 年9 月4 日至本院門診復診,查血壓146/96mmHg,心率116 次/min,律齊,復查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V3-V6 導聯(lián)ST 段壓低0.05-0.1mv,T 波倒置,故將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的用量增至95mg qd,停用厄貝沙坦片150mg qd 后改為沙庫巴曲纈沙坦,因患者之前服用ARB 類藥物,因此沙庫巴曲纈沙坦的用量采用推薦的起始劑量,即50mg Bid,呋塞米片用量減至20mg/ 次,2 次/ 周,螺內酯片20mg qd 維持原劑量不變。經上述調整后,患者定期于門診復診時訴胸悶、氣短改善,未再感心悸,血壓波動在110-136/72-84mmHg,心率波動在60-72 次/min。后于12 月3 日復查NT-ProBNP128.0pg/ml,復查超聲心動圖示:LA36mm,RA37mm,LVEDD47mm,IVS10mm,LVEF48%;遂 將 沙庫巴曲纈沙坦增量至100mg Bid,但患者在使用上述劑量5d 后感頭暈,在外測血壓偏低,血壓波動在90-100/60-70mmHg,故又恢復至50mg Bid,后未再出現(xiàn)上述不適。
擴張型心肌病(DCM)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常見病之一[1]。它是一種以單側或雙側心室擴大并伴有心室收縮功能減退,伴有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為特征的原因未明的原發(fā)性心肌疾病,是冠心病、高血壓外導致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無特異性的治療方法,其預后極差[2]。心力衰竭的藥物治療雖然取得很多進展,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 年死亡率與惡性腫瘤相似,尋求新的治療手段已成必需[3]。新型心力衰竭治療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諾欣妥)是由諾華公司開發(fā)的雙效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該藥通過阻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和抑制腦啡肽酶,發(fā)揮舒張血管、預防和逆轉心血管重構和促尿鈉排泄等作用[4],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預后。PARADIGM-HF 研究證實:除主要和次要終點方面的獲益外,進一步分析揭示沙庫巴曲纈沙坦在降低NT-ProBNP 水平、減少患者因心力衰竭惡化住院或門急診就診方面同樣具有優(yōu)勢[3]。
盡管ACEI/ARB、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組成了被指南稱為“金三角”的心力衰竭基石治療方案[5],但本病例中,患者在此治療方案基礎上仍有癥狀,后停用厄貝沙坦片予以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90d 后胸悶、氣短改善,NT-ProBNP 由住院時的2860.0pg/ml 降至128.0pg/ml,LVEF 由入院時的38%升至48%,心臟四腔大小由原來的LA50mm,RA48mm,LVEDD62mm,RVEDD26mm 好轉為LA36mm,RA37mm,LVEDD47mm,顯示了其在治療心力衰竭方面的有效性[6-8]。由于患者在逐漸加量的過程中出現(xiàn)頭暈不適,測血壓偏低,故未能達到該藥的目標劑量200mg Bid,但并不影響該藥顯效[9,10]。目前國內關于沙庫巴曲纈沙坦的研究仍較少,希望能有更多的針對中國人群用藥經驗的研究,以指導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