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度全球谷物產量增幅縮小 供應仍相對充足
聯合國糧農組織10月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谷物產量27.6億噸,同比增長2.1%,增幅連續2個月縮小。谷物庫存消費比同比略降,但處于過去10年來偏高水平,供應相對充足。聯合國糧農組織稱,2020/2021年度谷物貿易量仍趨增長,說明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挑戰和不確定性背景下,全球谷物市場韌性較強。9月份全球谷物價格指數104,環比上升5.1%,同比上升13.6%。
(一)谷物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谷物產量27.6億噸,比上年度創紀錄的產量增加5577萬噸,增幅2.1%,比9月預測數下調250萬噸。環比下調的主要原因是粗糧產量低于預期。預計全球谷物消費量27.44億噸,同比增加5448萬噸,比9月預測數下調276萬噸。預計谷物貿易量4.48億噸,同比增加1059萬噸,比9月上調620萬噸,創歷史新高。預計全球谷物期末庫存8.9億噸,同比增加1673萬噸,為歷史新高,但比9月預測數下調590萬噸。
1.小麥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小麥產量7.65億噸,比上年度增加330萬噸,比9月預測數上調486萬噸。澳大利亞良好天氣持續,預計產量在連續2年減產基礎上將會大幅反彈。歐盟和俄羅斯產量好于預期,支撐全球產量預報數上調。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小麥消費量7.57億噸,同比增加581萬噸,比9月預測數上調47萬噸,其中亞洲消費量好于預期。預計小麥貿易量1.85億噸,同比增加34萬噸,比9月預測數上調300萬噸。澳大利亞、歐盟和俄羅斯聯邦等主要出口國供應增加,有望滿足北非和亞洲等國進口增長的需求。預計全球小麥期末庫存2.85億噸,同比增加1005萬噸,是歷史次高。小麥庫存同比增量的大部分集中于中國,中國以外的多數國家小麥庫存下降。
2.玉米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產量11.71億噸,比上年度增加3280萬噸,創歷史紀錄。比9月預測下調1130萬噸,產量環比下調的主要原因:一是歐盟、俄羅斯和烏克蘭產區天氣干旱,玉米產量預期下降;二是不利天氣造成美國和中國玉米產量低于預期(但盡管如此,美國玉米種植面積擴大,產量仍大幅高于去年)。預計全球粗糧產量14.88億噸,比上年度增加4469萬噸,比9月預測數下調722萬噸。預計全球大麥產量1.57億噸,比9月預測數上調250萬噸。大麥產量調升主要是受歐盟和俄羅斯產量前景向好影響。預計全球玉米消費量11.68億噸,同比增加2800萬噸,比9月預測數下調570萬噸。預測數環比下調的主要原因是歐盟和美國的工業和飼用消費增長疲軟。預計全球粗糧消費量14.77億噸,同比增加4102萬噸。其中大麥消費高于預期,主要原因是玉米價格上漲,大麥在飼料原料中的競爭力上升,用量增加。預計玉米貿易量1.76億噸,同比增加400萬噸。中國玉米價格上漲,進口需求增加。歐盟玉米減產,預計進口量上升。美國玉米出口強勁回升,巴西和阿根廷玉米出口將比2019/2020年度的歷史高位有所回落。預計全球粗糧貿易量2.16億噸,同比增加723萬噸。除玉米貿易量增長外,大麥和高粱貿易量也趨于上升。預計全球玉米期末庫存3.57億噸,與上年度持平,比9月預測數下調980萬噸。玉米庫存環比下調的主要原因:一是美國玉米上年度結轉庫存下調,且截至9月1日的美國季度庫存明顯下降;二是歐盟和中國玉米產量前景差于預期,加上飼料需求旺盛,導致庫存預報數降低。預計全球粗糧庫存4.23億噸,同比增加705萬噸。
3.大米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產量5.09億噸,同比增加779萬噸,是歷史新高。印度、美國、斯里蘭卡稻米播種面積高于預期,產量上調。泰國灌溉用水緊張,產量前景較差,巴基斯坦和埃及產量低于預期。上述產量增減大體相當,10月份大米產量預測數環比基本持平。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消費量5.1億噸,同比增加766萬噸。大米供應充足,加上糧食援助計劃的實施,推動大米食用消費量繼續增長。預計全球大米貿易量4707萬噸,同比增加302萬噸。非洲進口需求復蘇是拉動大米貿易增長的主要動力。印度供應前景良好,預計出口量將創歷史新高。泰國、巴基斯坦和越南出口前景差于預期。預計全球大米期末庫存1.82億噸,與上年度歷史次高的庫存大體持平。印度因上年度結轉庫存上調,期末庫存高于預期。
(二)大豆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大豆產量3.71億噸,比上年度增加3150萬噸,增幅9.3%。預計全球大豆消費量3.7億噸,比上年度增加1350萬噸,增幅3.8%。預計全球大豆貿易量1.66億噸,比上年度增加70萬噸,增幅0.4%。預計全球大豆期末庫存580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20萬噸,增幅0.4%。
(一)國際小麥價格月環比上漲9.4%。10月8日,CBOT軟紅冬麥主力合約收盤價595.75美分/蒲式耳,月環比上漲51美分/蒲式耳,漲幅9.4%,是2015年7月份以來最高。歐盟委員會預計,2020年歐盟小麥產量將比5年均值降低8%。氣象預報稱,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冬小麥產區缺乏降雨,阿根廷產區干旱,共同推動小麥價格走高。
(二)國際玉米價格月環比上漲7.1%
10月8日,CBOT玉 米 主力合約收盤價387.25美分/蒲式耳,月環比上漲25.75美分/蒲式耳,漲幅7.1%。美國農業部公布的玉米季度庫存明顯低于市場預期。玉米出口較旺,截至10月1日,美國2020/2021年度新季玉米出口銷售2585萬噸,同比增長159%。
(三)國際市場大米價格下降。10月8日,泰國破碎率5%大米FOB報價493美元/噸,月環比下降26美元/噸;越南破碎率5%大米FOB報價465美元/噸,月環比下降20美元/噸。泰國大米出口疲軟,且月底新稻將收獲上市,對價格形成壓制。越南大米出口需求減弱,據越南政府初步統計,1-9月越南大米出口量503萬噸,同比下降0.6%。
(四)國際市場大豆價格月環比上漲7.8%。10月8日,CBOT大豆主力合約收盤價1050.75美分/蒲式耳,月環比上漲76.75美分/蒲式耳,漲幅7.8%。美國大豆出口步伐較快,截至10月1日,美國2020/2021年度新季大豆出口銷售4072萬噸,同比增長151%。我國累計采購美國2020年產新季大豆2211萬噸,同比增長362%。巴西天氣干旱,大豆種植延遲,頭號產區馬托格羅索州以該國貨幣雷亞爾計價的大豆價格達到歷史新高。
(一)市場預計中國將加快進口阿根廷大麥。阿根廷谷物貿易公司某外貿主管稱,由于中國和澳大利亞的貿易關系緊張,中國正在加快采購阿根廷大麥。預計2020年中國將從阿根廷進口至少25萬噸大麥,2021年進口量還將進一步提高。預計2021年中國進口80萬噸阿根廷大麥。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報告顯示,阿根廷大麥播種面積減少,但疫情導致出口放慢,大麥期末庫存大幅增加。交易所預計,2019/2020年度阿根廷大麥產量380萬噸,低于上年的510萬噸;出口量220萬噸,低于過去5年260萬噸的平均出口量。他預計,2020/2021年度阿根廷大麥產量349萬噸,出口達到250萬噸。澳大利亞大麥產量為1050~1100萬噸,需要尋找其他市場,以彌補失去中國市場的損失。預計澳大利亞將努力進入沙特市場,而每年11月至次年6月通常是阿根廷大麥供應沙特的時間。澳大利亞也將努力出口大麥到厄瓜多爾和秘魯等南美市場,不過巴西和哥倫比亞等進口國征收高額進口關稅,預計澳大利亞大麥難以獲得市場份額。
(二)拉尼娜現象可能威脅全球糧食生產。有國際氣象專家稱,溫和程度的拉尼娜天氣可能造成全球一些頭號谷物生產國天氣干燥、氣溫上升。最可能受到影響的國家是阿根廷、巴西和烏克蘭,美國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也很可能受到影響。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均表示,今年9-11月期間可能出現溫和的拉尼娜現象。氣象專家稱,出現拉尼娜現象的幾率已經提高。整體來看,拉尼娜現象造成東南亞、南非、印度和澳大利亞降雨量超過正常水平,而阿根廷、歐洲、巴西和美國南部天氣干燥。通常情況下,出現拉尼娜的年份將造成北美和南美干旱,玉米和大豆產量下降。此外,8月份美國玉米主產區出現了干旱天氣,造成中西部部分地區土壤墑情下降,對晚播大豆作物構成壓力。不過玉米作物已經成熟,對玉米單產造成進一步影響的可能性較低。9-11月美國南部地區降雨量可能低于正常水平,2021年春播開始時土壤墑情可能不足。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和小麥生產國和出口國,干旱天氣已經對玉米和小麥作物構成不利影響。9-11月歐洲主要小麥出口國氣溫可能高于正常水平。南半球夏季期間(12月至次年2月),阿根廷產區氣溫可能偏高,降雨可能偏低。如果拉尼娜現象變強,干旱將擴大到巴西南部。巴西部分地區降雨低于正常,已經導致土壤墑情不足。整體看,南美特別是阿根廷,玉米和大豆作物可能遇受損失。
(三)俄羅斯在全球小麥市場主導地位加強。俄羅斯有望繼續鞏固在全球小麥市場的主導地位。目前全球100多個國家采購俄羅斯小麥,俄羅斯在努力開拓新的海外市場。9月份阿爾及利亞調低了進口小麥蟲害標準,向俄羅斯小麥打開大門。2019年沙特阿拉伯也有過類似做法。英國某農業商品公司稱,俄羅斯小麥產量和出口量以驚人速度增長。澳大利亞某公司稱,進口國正在向更多的供應國開放,以便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小麥。近幾年俄羅斯提高了對土耳其、巴西、越南和坦桑尼亞等國家小麥出口。沙特放寬蟲害標準后,2020年俄羅斯開始向沙特出口小麥。2020/2021年度俄羅斯小麥產量創下歷史次高紀錄,有望重新奪回全球頭號小麥出口國地位。過去10年俄羅斯小麥以低廉的價格從美國和歐盟奪走出口市場份額,占據埃及等市場大部分份額。法國是阿爾及利亞的頭號小麥供應國,俄羅斯向阿爾及利亞出口小麥可能沖擊法國出口前景,預計2020/2021年度法國對歐盟以外地區小麥出口量減少一半。俄羅斯小麥作物狀況良好,供應鏈成本低廉,有助于提升俄羅斯市場份額。但俄羅斯可能面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競爭壓力,兩個國家小麥增產,出口能力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