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會議指出,2020 年,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要準確把握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扎實做好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一是著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要加快立法修規,規范權力運行,優化儲備體系,創新執法督查,嚴格責任制考核。二是持續夯實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根基。抓好糧食收購,加快糧食“去庫存”,提升應急保供能力,加強糧食質量管理,推進倉儲規范化信息化。三是全力加快糧食產業強省建設。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聚力支持園區集聚發展,組織編制“十四五”規劃,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四是積極發揮政治建設統領作用。加強政治機關建設,鍛造作風優良隊伍,鞏固巡視整改成效,推進轉作風抓落實,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貴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會議要求,新的一年要補短板、抓重點、出亮點,強化落地執行,努力開創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改革發展新局面。一是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提高黨建工作水平。二是堅持以產業幫扶為手段,鞏固助力脫貧攻堅成效。三是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四是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五是堅持以落實整改為導向,破解難題搞好頂層設計。六是堅持以保供穩價為重點,落實“六穩”要求堅守安全保障底線。會議強調,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要聚焦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核心職能,突出“深化改革、轉型發展”時代主題,堅守安全穩定廉政“三條底線”,推動糧食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推進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積極構建科學發展、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層次分明、規范有序、創新持續的貴州糧食和物資儲備保障體系,為奪取脫貧攻堅決戰之年根本性勝利貢獻力量。
山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會議要求,2020 年,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進一步樹立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聚焦糧食供需結構矛盾突出問題,創新完善糧食宏觀調控,切實增強管好“米袋子”“菜籃子”的緊迫感;聚焦糧食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的問題,進一步發揮“小雜糧王國”品牌優勢,做強現代特色糧食產業;聚焦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統籌做好糧食和物資儲備制度建設、規劃編制、應急保障等各項工作;聚焦國有糧食企業經營難、基層部門職能銜接難等問題,全面加強部門自身建設,凝共識、集眾智、聚合力,不斷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努力推動建設更高層次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構建統一的地方糧食和物資儲備體系。
近期,浙江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浙江局共同向浙江省人民政府上報了關于貫徹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會議精神的報告,研究提出貫徹落實舉措。一是持續深化改革。健全糧食儲備安全機制,使糧食儲備規模與口糧消費和生產能力相匹配,建立政府糧食儲備與口糧消費掛鉤機制。重新核定省、市、縣三級儲備規模,調整優化儲備比例和品種結構。二是進一步壓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制定各級黨委、政府保障糧食安全責任清單,加強日常監督管理,提高責任制考核的精準性和實效性。三是全面實施“五優聯動”。總結“五優聯動”試點經驗,圍繞農民增收、企業盈利、政府減虧目標,有針對性補齊糧食種植品種和生產管理、收購分品種分等級定價和分倉存放、低溫庫建設和水分標準、本地糧源消化、品牌建設等短板。四是加快“浙江糧倉”建設。推進數字化轉型,通過信息化平臺和大數據分析,實時掌握糧食生產、儲備、消費情況和鐵路、港口、大型糧食批發市場糧食流通數據,提升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水平。五是高水平謀劃“十四五”發展。高水平謀劃制定浙江省糧食行業發展、重要物資儲備和糧食物資信息化建設三個“十四五”專項規劃。六是全力做好糧油保供穩價工作。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保供穩價和恢復生產工作。
云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會議強調,2020 年要按照“123456”的工作思路,即:圍繞“一條主線”(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推進“兩項改革”(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糧食和物資儲備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破解“三大難題”(儲備糧輪換虧損、糧食產業發展、項目建設落地),強化“四項保障”(一是制度保障;二是法治保障;三是供應保障;四是應急保障),建立和完善五大體系(儲備糧管理體系、現代糧食產業體系、現代糧食市場體系、四級救災物資儲備體系、重要戰略物資儲備體系)。圍繞工作思路,不斷提升“六個能力”(落實儲備管理體制改革精神,不斷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構建現代糧食產業體系,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能力;科學規劃“十四五”發展新藍圖,不斷提升規劃建設能力;緊緊圍繞部門新職能新要求,不斷提升監管服務能力;深刻把握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升開放創新能力;嚴要求推進責任制考核落實,不斷提升牽頭抓總能力)。
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集體學習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會議精神,研究確定“五個全面”貫徹落實措施。一是全面提升儲備流通能力。推動盡快出臺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實施意見,完善物資儲備管理制度規定。嚴格執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抓好市場化糧食收購,加快物流園區建設,深化產銷合作,加強監測預警,確保糧食供應和市場穩定。推進法治糧食建設,創新糧食執法機制,強化糧食質量監管,守住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底線。二是全面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完善產購儲加銷體系,打造一批規模優勢突出、創新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龍頭企業,扶持一批有技術、有市場、有活力的骨干企業。三是全面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建設。推進實施“555”工程(培育5 個典型示范縣、50 個示范企業、500 個“中國好糧油”示范店)。深入推進軍糧供應工程建設,做好軍糧供應工作。四是全面打造“齊魯糧油”公共品牌。推進“政府+區域+企業”三級品牌戰略統合,持續打造“齊魯糧油”公共品牌,不斷提升品牌市場競爭力、占有率。五是全面強化糧食安全責任考核。以考核推動工作落實,不斷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