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麗麗 潘涌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持續蔓延,使得教育系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教育發展陷入困境。面對危機情境,關鍵要發揮教師“引領者”的核心作用。教師作為“引領者”,不僅可以扭轉疫情帶來的教育危機,也將開辟教師教育發展新路徑、重塑教育未來。
新時代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鑄就教育日新月異的發展格局。持續的新冠疫情危機,使得教育教學環境、資源、方式等發生重大變化。傳統教師的職業地位岌岌可危,教師發展陷入“困境”。
首先,持續的疫情危機是教師陷入“困境”的導火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文件《在危機時期支持教師和教育人員》顯示,迄今為止,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實施了全國性的學校關閉措施,超過15.7億學生失學,占世界在校生總數的90%以上。這些行動雖然對遏制疫情蔓延和保護公眾健康至關重要,但進一步加劇了全球學習危機。世界上幾乎一半的學習者與互聯網脫節,造成了嚴重的教育中斷。
在此情況下,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調動一系列技術資源和模式,將學校環境中的學習內容帶到學習者的家中,以確保學習的連續性。然而,教師在線教學面臨著諸多考驗。相較于傳統的學校課堂學習,在線學習的環境、資源發生了變化,教師的教學內容、形式也需隨之變化。此外,教師自身也承受著來自家庭和生活的壓力,缺乏社會心理支持和必要的職業培訓。
其次,潛在的職業危機是教師陷入“困境”的長期隱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有關2020年國際教師節的介紹中指出,在全球范圍內,教師職業地位有所下降,對教師的尊敬也普遍下降。人們越來越關注教師的能力和資格水平,以至于家庭及社會也不再系統地支持教師的權威或代位父母的概念。面臨充滿危機和挑戰的時局變遷,僅作為知識傳播者的教師職業危機逐漸浮現。長期以來,教師被冠以“教書匠”的職業稱號。然而,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創造未來的能力,教師職業的長足發展則需教師積極參與開發課程資源、組織教材建設、探索教學方法乃至重塑教育教學信念等,創新發展教育教學。
持續的疫情危機與潛在的職業危機使教師陷入“困境”。然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危機亦是挑戰。教師唯有將危機轉化為教育改革、行動的契機,才能絕處逢生。
教師是教育系統的中堅力量,是實現學習目標的“引領者”。面臨“困境”,必須對教師的傳統角色做更廣泛的解釋,讓教師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教師與學生的學習互動中,教師的權威和能力是核心。因而,發揮教師作為“引領者”的核心作用,是破解危機、扭轉全局的必要之舉。
第一,引領教育恢復與治理。作為“引領者”的教師,始終奮戰在教學工作一線,能夠以卓越的行動力實現教育恢復與治理。疫情暴發之初,由于有教育當局的有效指導及教學支持,一些教師不斷適應變化的新形勢,在組織教學活動上表現出極大的能動性和靈活性。無論是通過互聯網、手機、電視還是廣播,他們都盡力以最快的行動力來確保學生持續學習。后疫情時期,教師在提供優質的遠程教學、重新開放學校以及統籌學習進程方面也都作出了貢獻。

第二,保障教育效率與質量。教師始終聯系并把控一線教育教學工作,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全球教育合作伙伴越來越關注教師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如何發揮重要作用的問題。疫情危機大大減緩了許多全球目標的實施進程,加劇全球學習危機和教育不平等。特別是《2030年教育行動框架》強調的第四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即“確保包容性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所有人的終身學習機會”,從首要的教育機會問題轉向教育質量和學習成果上。而教師的引領對于包容性和高質量的教育至關重要。教師不僅在教學和課程方面,而且在教育治理、效率、有效協調,以及對學習和成績的監控與評估方面都發揮著引領作用。
隨著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作為“引領者”的教師著力于教育的恢復與治理,已初見成效。然而,戰勝疫情危機不是目的,危機只是變革教師教育發展的催化劑,培養教師“引領力”才是一項長久而艱巨的任務。具體而言,“引領力”是指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中能產生積極效應的職業能力。培養教師“引領力”,可以從以下3方面著手:
1.拓寬專業能力是核心。教師“引領力”依賴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面對復雜多變的危機環境,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必然要不斷地豐富化,除去最基本的教育學知識及課堂教學技能等,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在線教育教學培訓。
拓寬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主要從初始教師教育和持續專業發展教育入手。一方面,初始教師教育要不斷更新和改革專業課程內容,確保教師習得遠程教育知識與技能、在線課堂管理以及創新的在線教學法等,不斷拓展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要根據教育環境的特殊性,對教師進行及時、有效的培訓。
2.增強應變能力是關鍵。應變能力是教師置身危機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的敏銳的反思能力,以及在化解危機中付諸實踐的行動力。可持續發展目標2030年教育指導委員會呼吁各國政府,讓教育發展融入更多教師的“聲音”,支持教師作為反思型的實踐者。因此,增強教師的應變能力是應變革而需、提升教師引領效應的關鍵。
釋放教師自主權以及提供適當的資源和幫助,可以有效增強教師的應變能力。教師憑借豐富的教育教學知識、技能和經驗,對教育教學的變革與發展有著最大解說權。教育的變革與發展需要融入教師的“聲音”,給予教師自主決策權。例如,應對疫情危機,需要讓教師參與制定教育對策,帶頭實施針對當前形勢的靈活方案。此外,教育發展要為教師提供必要的財力和物力資源,以保障高質量教學的恢復和完善。比如,開發定期培訓教師的在線平臺和資源,使所有教師能夠隨時隨地接受專業培訓等。
3.激發創新能力是目標。教師的“引領力”突出體現在教師創新能力的發揮上。創新能力是以知識和實踐為基礎,支持取得更優成果的有形能力。在資源受限和具有挑戰性的危機環境中,教育行業百廢待興,發展教師的創新能力是改革教育教學的突破口。
團隊協作是創新的重要驅動力。創造性工作是個人與其環境(包括環境中的其他個人)相互作用的結果。當代研究也越來越重視將創新能力作為一種集體努力,而非純粹的個體建構。因而,教師創新能力的激發需要在團隊協作的教學實踐中實現。無論面對何種危機,作為教師的教學專家、班主任及其他課堂的組織人員,都不能局限于狹隘的角色定義,而要通過參與性對話的團體實踐活動,在協作中激發創新的靈感,作出有影響力的決策來引導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