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榮華,現任上海建科預應力技術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科預應力)總經理。1998年加入上海建科預應力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先后參與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一期)工程、杭州蕭山機場工程施工、寧波櫟社機場工程、青島流亭機場(二期)工程、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二期)工程等項目。
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郊西北地窩堡,距烏魯木齊市區 16.8 km,與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并列為中國兩大國家門戶樞紐機場,為國家民用一級機場。此次擴建工作將按照2025 年處理年旅客吞吐量3 500萬人次規劃,終期將按照年旅客吞吐量5 000 萬人次規劃。
該工程包括旅客航站樓、樓前交通中心及停車庫、旅客過夜用房、能源中心。擴建工程同時還將新建第二、第三跑道、滑行道系統、站坪系統、貨運等功能配套設施。施榮華表示,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項目中建科預應力主要承擔預應力施工圖配合設計、預應力施工深化設計和預應力專業施工。該項目從項目方案階段專人配合設計院,派駐到設計院辦公、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了施工的諸多細節,為后續深化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最為重要的是,建科預應力派出了一支經歷了寧波機場、浦東機場1 期、2期再到衛星廳、虹橋機場改擴建、成都雙流機場、青島機場等眾多機場項目錘煉出的設計經驗豐富、擅長科研攻關的技術和施工管理團隊。
施榮華:歷年來我們先后承建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一期二期,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寧波櫟社機場,青島流亭機場,青島新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等機場類建設項目。此次機場項目最大的特點在于其特通中心的大跨度梁中采用了后張緩粘結預應力技術,該種技術擯棄了有粘結預應力施工工藝復雜、孔道灌漿質量難以保證、張拉端做法困難的缺點,以及無粘結預應力在抗震及主要承受動荷載的結構體系中的不足,施工簡便、與混凝土粘結錨固性能良好、施工質量易保證。第二個特殊的地方在于項目處于高寒、高烈度地區,年有效施工工期短,因此對預應力施工管理要求非常高。第三,該航站樓D 段結構單體最長約580 m,遠遠超出了混凝土結構伸縮縫55 m 的要求,屬于超長、超大面積混凝土結構。因此設計時考慮在D 段地下一層設置了隔震支座,減少結構的約束,并在板超長方向居中布置了無粘結預應力筋,以抵消由于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作用在板中產生的拉應力。

效果圖
施榮華:預應力是為了改善結構服役表現,在施工期間給結構預先施加的壓應力,結構服役期間預加壓應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載導致的拉應力,避免結構破壞。該項技術多用于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則是在結構承受荷載之前,預先對其施加壓力,在構件中產生壓應力,用以抵消或減小外荷載產生的拉應力,使結構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不產生裂縫或者出現較晚。
在該項目中建科預應力主要承擔了預應力構件設計、加工及施工的任務。同時,在烏魯木齊機場項目中,建科預應力將最新研發的濕氣型緩粘結鋼絞線應用其中。所謂緩粘結預應力,是指在施工階段預應力鋼絞線伸縮變形自由、不與周圍緩凝粘合劑產生粘結,而在施工完成后的預定時期內預應力筋通過固化的緩凝粘合劑與周圍混凝土產生粘結作用。
新疆屬于北方地區,一年有好幾個月都屬于寒冷時期,一旦天氣降溫到一定溫度,工程就得停工。但通過濕氣型緩粘結預應力技術,天氣再冷也可以動工,亦會更加環保。對于南方部分地震較頻繁的地區而言,緩粘結可以進一步加強建筑的抗震性,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
我公司正在參編的行業標準《濕氣型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和《濕氣型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專用粘合劑》。濕氣型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是采用濕氣固化型緩凝劑,通過吸收水分觸發緩粘劑的固化反應,緩粘劑逐步硬化達到緩粘結的目的。它是緩粘結預應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新階段,該種受溫度影響小,氣候適應性強。通過此次標準編制工作及今后的宣貫工作,我相信能為行業中的同仁帶來一點幫助。

效果圖
施榮華:上海建科預應力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經營范圍包括二級預應力工程施工;預應力工程專項設計;鋼結構和空間網架工程施工;建工、建材、工程機械專業領域的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及新產品的開發、研制、試銷等。
與早期以“科研、運營、設計”三位一體的定位有所變化,當前建科預應力以科研為主。目前公司員工總數在35 人左右,其中,高級工程師6 人。成立至今,建科預應力已獲得21 個魯班獎相關獎項,所參與的系列工程項目已獲得不少榮譽,并參與了上海大部分地標性項目。例如,2010 年世博會時參與國家展覽館的建設,上海浦東機場衛星廳及新疆烏魯木齊機場的擴建等項目。此外,建科預應力還積極參與了各類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
同時,建科預應力還與不少的設計公司有著深度合作。在專業設計的基礎上,建科預應力通過協助各大設計院設計部分預應力構件,共同協作完成各類工程項目。基于當前良好的發展態勢,建科預應力正逐步擴展設計和施工的領域范圍,亦希望通過從前提即參與設計的方式進一步完善施工細節。
隨著技術的發展,施工門檻地逐步降低給預應力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建科預應力的產值亦因此有所波動。建科預應力的每一步都走的太不容易。成功果實來之不易,主要有三方面的助力。一是不停地尋找機遇,而是重新開發老客戶;三是依托集團的力量,由此建科預應力在勇往直前的路上不停前行。
采訪最后,施榮華說:“用通俗的語言來說,預應力就是在結構承載荷載之前先施加一個反向力。當結構承載荷載時,正向的荷載和反向力相互抵消,使得結構得以保持平衡。作為一家立足預應力技術發展的公司,建科預應力在發展過程中同樣秉承著預應力巧妙平衡這一特質,在發展中依托上海建科集團優勢,又發揮著自身的創新精神,在科研與業務拓展中取得巧妙平衡,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