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珀,高善友,田 輝,康彥彪,張文超,邵珠令(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4)
河北某體育場主體結構為框架結構,環向部分設計為型鋼混凝土柱,共計 64 顆。
其中在 1、2、4 區結構單元中,沿環向 G 軸線、徑向 18 道軸線交點設計有超大橢圓形截面的型鋼混凝土柱,該鋼骨柱下插鋼筋混凝土承臺 1 950 mm。型鋼混凝土柱上部柱頂高出屋面看臺結構,一作為主體結構的一部分,二作為上部鋼結構罩棚的主要支撐,為達到裝飾美觀效果設計為橢圓形截面。型鋼混凝土柱設計詳細情況見表 1 所示。
型鋼混凝土柱環向間距約 29 m,其中位于 2、4 區罩棚鋼結構端頭封邊柱的橢圓形截面達 2.0 m×2.4 m,其余中間 16 根橢圓形截面為 1.7 m ×2.4 m,混凝土強度等級 C 40,鋼筋 HPB 300 級,HRB 400(Ⅲ)級,柱內型鋼柱材質 Q 345 B。
(1) 本工程型鋼柱地腳螺栓規格為 M 30,預埋長度 900 mm,外露長度 260 mm。該地腳螺栓需精準定位,以保證型鋼柱的設計位置。
(2) 型鋼柱底鋼板截面尺寸達 1 580 mm×2 050 mm,厚度 80 mm,該型鋼柱底板底部混凝土密實度必須控制好。
(3) 型鋼柱的縱向鋼筋較為密集,需處理好梁柱節點處各類構件鋼筋關系。型鋼柱翼緣板上焊有抗剪錨栓,套柱箍時受其影響,安裝后需要保證設計的形狀完好,并保證箍筋與縱筋緊密貼合,否則型鋼柱模板無法安裝。設計的箍筋密集,部分內置箍筋需要穿過型鋼柱的腹板,深化設計時設計穿筋孔,實際施工中箍筋拉鉤兩頭都帶鉤,普通箍筋無法穿過預留穿筋孔。
(4) 由于內置為實腹式十字形鋼骨柱,截面較大,型鋼柱影響普通對拉螺栓的貫通,且該鋼骨截面單邊長度超過 1 200 mm,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該型鋼混凝土柱模板施工質量,以達到裝飾的效果。
(5) 型鋼混凝土柱與鋼筋混凝土梁縱向受力的鋼筋采用鋼筋連接器,即在型鋼上焊接直螺紋套筒。本工程部分大梁與內置型鋼柱不正交,梁縱筋與型鋼柱存在夾角,需專門加工斜向端面的套筒,且本工程大梁上下排縱向受力鋼筋中存在三排鋼筋形式居多,鋼筋連接器需按設計位置在廠內完成焊接連接。

表1 橢圓形型鋼柱設計情況表
經過深化設計,地腳螺栓埋置深度 900 mm,型鋼柱底深入所在承臺基礎深度為 1 950 m,根據承臺鋼筋僅為底部單層鋼筋網片的特點,確定了“綁扎承臺底層鋼筋網片-固定型鋼柱地腳螺栓-澆筑承臺第 1 層混凝土-安裝第 1 節鋼骨柱-灌注柱底灌漿料-綁扎型鋼柱鋼筋-綁扎底板梁板鋼筋-基礎梁板承臺混凝土澆筑”的施工順序。
為保證型鋼柱底板與第 1 層承臺混凝土之間 40 mm 厚空隙設計和混凝土密實,最初設計了“C 40 微膨脹細石混凝土,待型鋼柱安裝就位后壓力注漿”的施工工藝。由于型鋼柱底板較大,40 mm 厚空隙較小,柱底中間部分無法保證混凝土密實,且采用后注漿工藝,需要對注漿部位采取密封措施,工序多,時間長。經過設計優化為高強度自流態的灌漿材料,采用“自重灌漿法”,完全依靠灌漿料自重自行流平并填充整個柱底灌注空間。經過優化后具有早強、高強等特點,縮短工期,并保證了柱底與承臺混凝土之間緊密接觸。
具體實施步驟見表 2。

表2 型鋼混凝土柱腳施工步驟
本工程型鋼混凝土柱設計為橢圓形,外圍箍筋規格為 14、16,箍筋 2 規格鋼筋硬度較大,加工成橢圓形難度大,成形后張力很大自身會彈開,需臨時綁牢。
(1) 外圍箍筋 2 加工成設計要求的平滑橢圓形難度大,現有的鋼筋加工機械無法滿足要求,項目部利用 QC 公關,確定利用鋼筋自己制作橢圓箍筋加工模具。① 橢圓形箍筋的放樣。我們先利用畫橢圓的方法對橢圓箍筋按 1∶1進行了現場放樣。② 制作橢圓鋼筋加工模具。橢圓完成放樣后,開始加工橢圓箍筋模具,采用 Φ 22 的 3 級鋼筋作為模具橢圓箍筋模具的主龍骨,豎向按照所放大樣每隔 5 cm 取一個點;采用 10 cm 的短鋼筋頭進行定位焊接;中間用鋼筋對撐,保證模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加工箍筋時不變形。并根據現場已有的箍筋加工設備,選擇可靠的連接方式,直接套放在鋼筋彎曲機即可,方便模具的安拆。③ 橢圓箍筋的加工。將直條鋼筋按照下料長度下料,先進行兩側箍筋的彎鉤加工。將一端彎鉤掛在模具上,開動鋼筋彎曲機轉動一圈,綁扎好后碼放待用即可,經測算加工效率提高了 30%。第 1 步:將箍筋加工模具放在鋼筋彎曲機上;第 2 步:直條箍筋彎頭端頭掛在模具上;第 3 步:開動彎曲機旋轉一圈;第 4 步:綁扎碼放整齊待用。④ 由于橢圓形箍筋加工成形后張力較大,需要及時綁扎,因此現場外圍橢圓箍筋采用“從柱頂沿型鋼柱縱筋箍碼箍筋放到設計位置”的安裝方法。
(2) 設計的橢圓矩形箍筋 1 為封閉箍,且需要穿過型鋼柱腹板,采取對型鋼柱腹板預留穿筋孔的方式,以便于箍筋穿入。與設計院溝通確認后將箍筋 1 優化設計,拆分為對稱兩個箍筋,現場采用焊接連接形式。
由于內置型鋼柱腹板影響普通對拉螺栓的貫通,且型鋼混凝土截面大,截面為橢圓形,普通木模板施工難度大,所以采用組拼式定型大鋼模板。
(1) 組拼式橢圓形大鋼模設計:18 顆橢圓形柱面板厚度 6 mm,背楞為 10 號槽鋼,柱模螺栓采用 M 20 mm×50 mm,根據橢圓形柱截面尺寸分為 1 700 mm×2 400 mm 和 2 000 mm ×2 400 mm 兩種,綜合考慮層高、周轉利用等因素,確定每套鋼模制作高度 7 m,豎向分為 4 節,其中 3 節高度 2 m,一節高度 1 m,為便于模板拆除,平面每節分為半橢圓對稱 4 塊。
(2) 現場采用豎向型鋼混凝土柱構件先行施工,待拆除模板后,再組織水平梁板結構施工,此種方法需要在型鋼柱上層層高最低梁底位置處留設水平施工縫,經與設計院溝通確認,柱頂水平施工縫設在柱頂框架梁底部 20 mm 處。
(3) 由于型鋼梁凝土設計等級為 C 45,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C 30、C 35 兩種,強度等級相差 3 級,在圖紙會審中提出經設計院核算確認,梁柱節點核心區混凝土可同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現場可組織梁柱節點混凝土同梁板水平結構同時澆筑。
體育場“內橢外圓”的平面設計特點,決定了部分大梁縱向受力鋼筋與型鋼混凝土柱翼緣鋼板不正交(非 90 °),如圖 1 所示。

圖1 梁縱筋與型鋼柱平面關
原設計中型鋼混凝土柱與梁縱筋采用鋼筋連接器的做法,鋼筋連接器與型鋼混凝土柱連接端頭存在夾角,斜向端頭套筒要專門定做,每顆型鋼柱每層梁位置鋼筋連接器均需深化設計,存在設計量大、時間長等問題,現場實際操作難度大;斜向大梁上下縱筋設計為 3 排鋼筋鋼排布形式,在與型鋼柱連接部位鋼筋密集,混凝土澆筑質量難以控制,尤其是 3 排縱筋連接板之間空隙。針對以上難點,采取了一下兩方面的優化。
(1) 聯系設計院溝將 3 排鋼筋盡量優化為 2 排布置。
(2) 將連接方式優化為“在型鋼上設置縱向鋼筋連接板”,無法優化的 3 排鋼筋中的第 2 排、第 3 排聯合設計為折板形連接板,見圖 2。

圖2 鋼筋優化布置示意圖
本工程 18 顆大橢圓形型鋼混凝土柱,確定了“綁扎承臺底層鋼筋網片—固定型鋼柱地腳螺栓—澆筑承臺第 1 層混凝土—安裝第 1 節鋼骨柱—灌注柱底灌漿料—綁扎型鋼柱鋼筋—綁扎底板梁板鋼筋—基礎梁板承臺混凝土澆筑”的施工順序,保證了地腳螺栓精準定位及柱底空間混凝土密實。對設計的橢圓形箍筋加工制作了專門的橢圓形箍筋加工裝置,提高了加工效率,針對該形狀的箍筋不穩定的特點,確定了“從柱頂沿柱縱筋由上到下碼放箍筋”的安裝方法,對型鋼混凝土柱由鋼筋連接器連接優化為鋼筋連接板連接,并優化梁縱筋排數,由 3 排優化為 2 排,3 排縱筋的連接鋼板聯合設計為折板形式,保證了梁柱節點核心區混凝土密實。該柱的施工采用組拼式大鋼模板,確定了先行組織豎向框架柱施工,再組織上層梁板結構施工的順序,保證了該超大橢圓形鋼混凝土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