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君 史志梅
摘? 要:鄉鎮企業對于提高基層生活水平、提高就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環保方面潛藏著某些治理危機。以環保評估為切入點,以某鄉鎮塑料產業為例,深入分析環保評審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基層企業環保達標,提高企業的環保治理水平,促進產業的優化升級,提升鄉鎮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
關鍵詞:塑料產業? 環保評估? 對策? 基層治理
中圖分類號:X38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7(c)-0099-03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valu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Plastic Enterprises
LI Xiujun*? SHI Zhimei
(Liuguanzhuang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Ju county, Rizhao Citg, Shandong Province,Rizhao,Shandong Province,276512 China)
Abstract: Township enterpri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basic level of living and employment,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are some governance crises in the aspec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k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ess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taking a township plastic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essment, promote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s of grass-roots enterprises, improve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promotes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es, improves 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ownship governance system.
Key Words: Plastics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essment; Countermeasures; Local governance
鄉鎮組織相應國家號召,落實國家生態環境政策,實施了一系列行動,比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水污染治理、藍天保衛戰等,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以鄉鎮塑料產業為例,研究在生態環境治理中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1,2]。一方面,塑料產業是該鄉鎮的支出支柱產業,對該鄉鎮的綜合收入做出了突出貢獻,關系鄉鎮的平穩運行和經濟發展。現有塑料經營業戶3000余家,其中28家為規模以上企業,26家企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產值約占全國的1/5;另一方面,對照國家政策和上級部門要求,該鄉鎮的塑料產業環境問題突出,社會關注度高、群眾反映強烈,急切需要進行治理,以推動塑料產業的轉型升級。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環保專業人才缺乏。很多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普遍感到環保人才的缺乏,很多是退伍軍人、其他專業畢業生等,環保技術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另外,基層環保部門業務能力建設相對滯后,編制人數較少或者未設置獨立的環保部門,但由于環保技術涉及生物技術、化學等專門知識,環保檢查時,基層人員大多關心“數據”,而對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并不清楚,因此企業就存在漏報、瞞報或謊報的情況,導致環保治理流于形式。
(2)環保評估達不到要求。大部分企業不符合土地規劃,缺乏用地手續,導致環保評估手續無法辦理;部分企業的安全距離不達標,距離居民區、學校等距離過近,不能達到環保要求的安全距離;存在未批先建的情形,不符合產能要求,也缺乏環評手續,因而需要繳納罰款才能辦理環評手續,因而導致了辦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環保評估的新難度。根據國家環保要求,新辦理的環保評估手續需要尋找替代源,而由于受總量的限制,因而下一步的環保評估具有新的難度。
(4)環保設備利用不充分。一方面受到塑料產業人才的制約,大多數是家庭式、作坊式的散戶組成,影響了該產業設備的進一步升級;另一方面,缺乏對專業設備的認知,一些安裝環保設備的企業還未能有效地使用設備,客觀上也造成了環評的不合格。
(5)環保評估缺乏有效指導。環保評估是專業性很強的活動,需要專業公司的指導和參與,因而如何有效地銜接第三方環保評估公司也是制約環保進展的重要方面。
2? 企業分類治理及其堅持的原則
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在采取停產措施的基礎上,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分類整治”的原則,實施分類的整治處理,積極推動塑料企業環保評估和轉型升級。
(1)取締類企業。不符合各類規劃的,比如土地利用規劃、鄉鎮總體規劃和其他有關規劃;不符合國家、省、市產業政策,屬于淘汰落后產能的;不符合塑料行業準入(規范)條件的;污染物無法穩定達標排放或無相關治污措施、整治無望的;在生態紅線管控區內的建設項目等等。
(2)整治類企業。對不屬于取締類,經整改后能夠達標的,此時需要完善企業手續,達到整治標準或者目標,然后進行環保評估。新建、改擴建塑料制品行業建設項目選址須符合環境功能區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應符合相應的行業發展規劃。
(3)混合類型的企業。要加強服務工作,科學的引導,企業需求的一定服務,企業不需求的也不干擾企業,理清企業和政府管理的關系,扎扎實實地促進環保企業的自組織運行。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形成企業—政府—社會公眾多主體參與治理的新格局
多中心治理采取整合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多主體的參與,多主體彼此資源寫作、溝通交流,形成合力對塑料產業或公司進行治理,這種治理以服務為導向,以滿足環保要求為目標,以相互信任為基礎,體現多方共贏的社會管理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治理的效能。環保管理或者稽查涉及部門眾多,由工商管理、土地資源或規劃、稅務、公安等相關部門的協同治理,以此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實現環保事業的共贏。
3.2 形成多元共治局面
形成政府、社會及塑料企業各方主體的良性互動,利用環保法律關停或取締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塑料企業,對于整治類企業在治理滿足要求后,及其獲取環保評審,對于圓滿完成環保要求,加大環保投入的企業,強化激勵措施,注重企業環保的補助,以上治理手段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3.3 政府加大資金投入
從源頭上加強治理,企業改擴建要滿足各類規劃要求,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在環保領域的投入[3-5],以形成良性的循環,最終提升生態治理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塑料企業環保的治理問題。
利用好國家各項環保基金,統籌安排,有效推進。即按照國家的專項環保治理,又要按照規劃實施常態的環保治理,層層推進,共同創造環保事業的進步。政府也要配套各項環保基金,并落實到實處。
3.4 加強環保人才隊伍建設
對于已經從事環保管理的基層人員,采用傳幫帶、業務培訓和短期進修等形式,盡快提高環保專業素質,對基本的環保技術能靈活運用,切實保障環保管理落到實處。
對于將引進的環保專業人才,要加強考核和管理,切實保障環保人員的待遇水平,環保稽查屬于責任心較強的環節,因此要加強專業環保人才的管理。
加強基層環保人員的激勵措施。基層環保人員任務重,所涉及的企業具有濃厚的“家鄉情”,一方面是稅收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也具有老鄉般的感情,因此地方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激勵措施和保障機制,有效地推動環保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強化環保管理人員的處罰措施。在激勵的基礎上,明確環保管理人員管理不當的處罰或者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5 加強前端—過程—績效的管理
把宣傳環保意識和理念作為基層環保部門重要的任務,使得非環保行為不出現,即加強前端管理。
環保問題出現以后,強化管理和疏導,分層次、分等級進行治理[6],使得非環保行為及時遏制住,并盡快改善,即加強過程管理。
對發現的破壞環保的行為堅決進行取締、關停或者其他符合法律的措施。而對于環保意識較強的企業,加大宣傳力度,在資金上、項目安排上等環節給予獎勵。從而營造良好的環保氛圍。
4? 結語
該文針對塑料產業環保考核中出現的問題,如何提高環保意識、促進企業發展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相關解對策。但主要的措施在于服務鄉鎮企業,幫助企業合法通過環保的改良,服務于企業。如何針對不同企業的類型制定匹配的治理措施,也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佚名.緊扣環保指標 狠抓薄弱環節 確保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技術評估達標[J].衡陽通訊,2019(5):21-22.
[2] 熊悅茗.環保企業評估中常用估值模型的適用性分析[J].納稅,2019,13(13):204-205.
[3] 顏海波,王穎,侯光輝.涉環保建設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及防控[J].環境與發展,2018,30(10):10-11.
[4] 何翠云.環保行業發展需要合力推進[N].中華工商時報,2020-06-16(3).
[5] 張魁鋒.基于環保竣工驗收對建設項目環評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24):8,10.
[6] 侯玉蓮.當前農村環境治理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6,14(29):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