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垠杉


“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紅色語錄”,正是梁軍那個時代的婦女們掙脫封建束縛的真實寫照。
梁軍1930年出生在黑龍江省明水縣,從小就被父母賣給地主家庭當童養媳,直到黑龍江解放后,她才擺脫了童養媳的命運,開始了獨立的生活。17歲那年,她說服家人來到了德都萌芽鄉村師范學校學習,在這所半耕半讀的學校里,她不但學到了文化科學知識,也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
不久,梁軍看到了一部蘇聯電影《巾幗英雄》,女主人公安格林娜帶領全村男女一邊打游擊,一邊開“火犁”,使梁軍很佩服。她暗下決心,有機會一定也要當一名女拖拉機手。后來,學校決定辦農場,準備派學員去北安參加拖拉機訓練班學習,梁軍第一個報了名。報到時她才發現,全班七十多個學員,只有她一個女生。
梁軍驕傲地說:“當我第一次駕駛‘鐵牛’跑起來時,心里不停地喊著:‘我也能像蘇聯女英雄一樣,開拖拉機為祖國建設做貢獻啦!’”
受梁軍的影響,學校又有11名女同學學習了拖拉機駕駛。1950年6月,學校舉行了隆重的命名儀式,宣布以梁軍命名的中國第一支女子拖拉機隊成立。北大荒的原野上從此多了一群開拖拉機的姑娘,她們在荒無人煙的野地里晝夜不停地開荒,吃的是水煮土豆,睡的是地窖,每天工作12個小時,蚊子叮腫了臉,夜間作業還多次遇到狼。梁軍說:“那時,我們以苦為樂,以苦為榮,也沒想過要什么名和利。”
1950年9月26日,梁軍光榮地出席了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大會,并作為農業代表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朱德總司令的接見。梁軍當時還帶著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毛主席給她的母校德都萌芽鄉村師范學校題寫校名,當她見到毛主席那一刻,竟激動得全給忘了。于是,她連夜寫信,匯報了學校的發展與現狀,請求毛主席題寫校名,托當時的全國總工會主席李立三轉交。第二天,李立三就把毛主席題寫的“萌芽學校”四個大字用信封裝好拿來了。
1959年,新款式的國產首批13臺“東方紅”拖拉機運抵黑龍江,此前梁軍駕駛的一直是進口拖拉機。第一次看到中國制造的拖拉機,梁軍按捺不住激動,跳上“東方紅”,興奮地兜了一圈。此時,一個想要采訪她的記者正好拍下了這一幕,并將照片發表出去。
在1962年第三套人民幣1元紙幣上,印著一位開拖拉機的女駕駛員,那就是梁軍。“不過,母親是在40年之后才知道這個人民幣女郎就是她”,梁軍的兒子王燕兵回憶說。
梁軍干了一輩子農機,與農機結下了不解之緣,離休后,她還經常到市郊走走,看看農機公司、農機研究所和農機學校,她對黑土地有太深的感情。梁軍說,回顧自己的一生,年輕時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北大荒建設,后來,又把后半生獻給了農機事業,如果讓她再選擇一次人生,她還會做一名拖拉機手,為祖國耕耘、拓荒,無怨無悔。
從舊社會的童養媳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從出生于邊陲小鎮的普通女性到享譽全國的勞動模范、人大代表,梁軍的一生見證了中國的變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