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妮,張愛華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陜西 西安 710038)
患兒田某,10歲,2018年1月無誘因出現腹脹查血常規示:白細胞722.4×109/L,血小板58×109/L,行骨髓細胞學、免疫組化及染色體等檢查明確診斷為“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確診此病后,孩子父母陪同患兒配合積極治療,但未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得知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延長孩子生存的手段。因孩子生病后,母親又產下一弟弟,留有臍帶血,與其哥哥配型后為全相合。遂到我院行臍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入院后完善移植前相關檢查和準備工作。預處理選用FBA方案(阿糖胞苷注射液2.3 g天-2×5 d,氟達拉濱35 mg-2×5 d,白舒非108.8mg,口服苯妥英鈉0.1gQ8預防抽搐)。預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環孢霉素A(CsA)、驍悉、短程甲氨碟呤17 mg,d+1;11.5 mg,d+3、+6;預防感染方案為:更昔洛韋預防性抗病毒,伏立康唑預防真菌感染,黃連素腸道清潔。結果:移植后+23d粒細胞植活,+34d血小板植活,骨髓顯示造血開始重建。移植過程中出現PICC管道靜脈炎,癲癇,心理問題,及時給予對癥處理后緩解;出院后隨訪 150d,未發生急、慢性GVHD[1-2]。
2.1 心理護理
(l)進人空氣層流病室前的護理干預措施:①與患兒父母交流,從而促使護理人員能夠詳細掌握患兒日常生活習慣,包括愛好、飲食習慣以及性格的等,通過加強交流掌握患兒實際心理動態,適當向患兒提出問題,以此對患兒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緩解患兒手術恐懼情緒,更多給以鼓勵和安慰,讓患兒以輕松的心情對待問題。②向患兒的父母和患兒講解移植的相關知識,用通俗的語言介紹,對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有的患兒會顧慮很多,哭著對家長說:“不想移植了,萬一不成功就沒命啦。”針對患兒的恐懼心理我們可以讓家長帶孩子到移植病室,親眼看一看即將出院的患兒。通過電話讓孩子進行交流,從而消除患兒的恐懼和疑慮,堅定移植的信心。
(2)進人層流室后的護理干預措施:①人移植病室的首印效應患兒進住的第一天,所接觸的人和物在心理上造成的印象,會影響整個移植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因此要安排有經驗,與患兒在人病室前就建立良好關系的護士迎接患兒,鼓勵患兒與父母輕松告別,消除患兒的被遺棄感和陌生感。② 穩定情緒,適應環境待患兒進入后,即將患兒消毒好的玩具、書籍展示給患兒,分散注意力。③ 護理人員需要合理安排患兒的治療時間,同時切實加強對患兒接受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在嚴格遵循患兒治療規則的情況下陪伴患兒做游戲,從而不斷豐富患兒生活內容。不僅如此,護理人員還可以采用講故事等方法不斷拉近彼此的距離,從而提升患兒的治療依從性。④ 消除患兒對治療的厭惡和抵觸情緒疾病帶來的痛苦,使患兒對治療護理產生厭惡和抵觸情緒,我們可以采取激勵和施惠法,激發患兒內在的積極性,如注射前,和患兒說“這個寶貝可堅強了,阿姨們都夸,打針從來不哭,一會兒阿姨陪你玩。”或用比較法激勵他“這個小朋友雖然年齡小,但比那個大孩子還勇敢。”增強患兒的自信心,但也應有必要的批評,要含蓄、委婉。⑤ 以母愛行為做好母愛替代,填補母愛空白從心理學上講,感情的融洽是一個從心理相容到相融的過程。護理人員在對患兒施護過程中需要充分進入到母親的角色,以此才能夠密切觀察患兒實際情況,充分站在患兒的角度思考體會患兒的實際護理需求,同時最大程度滿足患兒實際護理需求。通過相互彌補心理空缺的辦法逐漸拉近患兒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距離,獲取患兒的信任,給予患兒充分的安全感,依次為患兒提供更全面的護理服務。另外在進行實際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兒的冷暖情況、病程動態等進行詳細記錄,同時與患兒交流過程中要充分注意說話態度,保持和藹的態度,同時當患兒出現哭鬧情緒時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安撫和誘導患兒。不僅如此,護理人員還可以模仿患兒家屬的口吻與其交流,例如可以采用“小寶貝”、“乖寶寶”等昵稱稱呼患兒,從而提升患兒的親切感,給予患兒充分的關愛。為了提升患兒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護理人員可以模仿父母摟抱孩子的方式摟抱患兒,給予患兒適當的安慰,撫摸患兒背部或頭部等,也可以采用贊美的語氣與患兒對話,從而滿足患兒的心理需求。⑥高度的責任心,敏銳觀察在治療過程中病情變化快,癥狀常不典型,同時加之由于患兒年齡相對較小,無法準確的表達自身真實感受。因此,護理人員在對患兒進行護理過程中需具備高度責任心,密切觀察患兒病情,強化與患兒的溝通,從而掌握患兒心理變化,學會利用患兒的哭聲以及面部表情,甚至動作觀察患兒身體變化,以此詳細掌握患兒身體不適情況,從而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3]。
2.2 靜脈導管的護理。當患兒收入層流病房后,我們首先需要對患兒帶入的PICC進行再評估及日常維護,眾所周知,移植患者的PICC管猶如一條生命線,然而為患兒新置的PICC管路,在預處理+3天,穿刺點上方3 cm處出現約5×5 cm大小硬結伴輕度疼痛,出現此癥狀后護理組第一時間與院內靜療組專家聯系,確診為“機械性靜脈炎X期”,輕者及時干預后可以緩解再用,重者將有拔管的風險,如果沒有了PICC管路做治療后盾,對于移植患兒猶如雪上加霜,首先患兒年齡幼小僅有10歲,反復穿刺的痛苦不言而喻,加上患兒的不配合,同時會影響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刺激性藥物對血管的損傷也是不可估量的,面對這樣的問題隱患,我們必須將可預知的不良后果遏制在搖籃當中?首先,暫停PICC導管輸液一天,移除貼膜后,硬結處給予磁療貼貼敷,嚴密觀察硬結情況,進行班班交接與評估,但預處理治療不能間斷,為了保證治療和保護血管,使用安全留置針的同時,沿著血管方向給予水膠體敷料貼敷,嚴密觀察及詢問患者主訴,這一天的治療進展安全,我們也是長吁一口氣,驚喜的是第二天硬結大小及疼痛癥狀較前日有所減輕,我們請示靜療專家后,開管繼續輸液預處理治療,輸液過程中嚴密觀察局部情況及詢問患者主訴。第三天PICC管口上方3 cm處5×5 cm硬結明顯消退,疼痛也得到了明顯改善,說明我們的方法有效,繼續同前護理措施,第六天硬結完全消退,按壓無疼痛,患者生命線得到了有效保障,這里我們也得到了一個深刻教訓,即PICC每日評估對預防靜脈炎發生是極其重要,責護必須嚴格執行[4]。
2.3 干細胞回輸護理。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當天,由專人負責回輸,回輸過程中患兒自訴頭痛難忍,血壓最高154/108 mmHg,醫生考慮冷凍液引起,立即口服降壓藥,靜脈給予呋塞米利尿,同時水化、堿化對癥支持治療,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回輸結束后頭痛癥狀逐漸緩解。當日下午15點患兒突然出現答非所問,雙眼向上方斜視,立即給予氧氣3/min持續吸入,甘露醇125 mL快速輸注降低顱內壓,進而患兒突然出現呼之不應,牙關經閉,立即給予開口器預防舌咬傷,加大氧流量至5/min,地西泮5 mg靜推,持續約2 min后緩解。患兒出現癲癇發作的原因考慮為藥物因素可能性大,停用環孢素、伏立康唑可疑藥物,急查肝腎功電解質、出凝血均無異常,排除代謝因素,為控制癲癇再次發作,給予苯妥英鈉0.2 g輸注,12小時后給予0.1 g輸注,24小時后給予0.1 g 1/日維持治療,期間如再次發作臨時給予地西泮控制癥狀,同時給予復方甘露醇125 mL1/8 h降顱壓,卡托普利12.5 mg3/日口服控制血壓,持續心電監護,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移植后+2天,患兒一般情況穩定,未再抽搐,意識清楚,精神食欲可,生命體征平穩。中樞癥狀已控制,苯妥英鈉緩慢減量,由于預防GVHD的藥物不能中斷,因此給予短效的甲氨碟呤預防。
2.4 移植結束后的健康指導。移植結束后,患兒體能、心理等個方面的消耗都很大,叮囑患兒避免玩游戲忘記休息,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合理飲食,保持健康心情。出院前協助患兒進行功能鍛煉,囑其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去游樂等公共場所,限制探望人數,加強營養,適當活動,按時按量服藥,定期來院復查,有不適和異常情況及時就診[5]。
通過對該患兒的護理,我們意識到小兒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風險大,不可預測問題多,病情變化復雜,護理工作量大且要求高。因此,需要護理人員要有豐富的專科知識,全面精湛的專業技術,還要有很強的責任心、敏銳的洞察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及相互協助和溝通能力。本例雖然出現了多種問題,但最終通過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安全度過骨髓抑制期,平安出院。目前移植后1年多,血髓象處于緩解狀態,STR檢測提示100%供者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