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瑞杰 徐颯 王薈蘋 史娟娟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臟內一科,河南 鄭州 450001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經成為影響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目前超過1/3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患有CKD[1-3]。人體的體重由肌肉、礦物質、蛋白質和水分組成,正常情況下各種成分保持均衡的比例,得以維持身體的健康;體成分不平衡時會出現肥胖、水腫、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等癥狀。近年來,直接節段多頻率生物電阻抗分析法利用人體脂肪組織、蛋白質、無機鹽、體內水分等不同成分的導電性差異測定人體成分的含量,可直接測量人體指標[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骨骼肌含量等],因其操作簡單無創、可準確快速評估人體成分,已被廣泛運用[4]。生物電阻抗法可以對患者的營養狀況、肥胖程度、體液分布進行快速的監測,為患者的救治及營養狀況的糾正爭取時間[5],在慢性腎臟病人群中也得以運用[6]。為了解老年CKD患者人體成分及健康狀況,本研究應用Inbody770人體成分分析儀對老年CKD患者進行人體成分測定,為老年CKD患者人體成分的綜合評估提供依據,并為老年CKD患者疾病管理提供對策。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19年3~10月在腎臟內科住院的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符合K/DOQI指南診斷為慢性腎臟病患者;③患者無意識及精神異常,能配合人體成分分析儀測量。排除標準:①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影響肌肉含量變化的代謝性疾?。虎陂L期臥床或無法站立不能稱取體重及不能配合測量者;③體內放置有金屬醫療器械或起搏器(對生物電阻抗測量值有一定程度干擾);④拒絕參加本研究者。
人體成分測量采用拜斯倍斯醫療器械公司提供的生物電阻抗分析儀Inbody770(設備編號:C71800507),由接受過統一正規操作流程培訓的研究員完成測量。在患者①未進行靜脈輸液;②在進食至少2 h后;③排空大小便時進行測量,盡量著單衣,赤足站立,研究員將個人信息輸入到儀器后開始進行電阻測量,全程約60 s。測量指標包括體重、BMI、骨骼肌、體脂肪、去脂體重指數、體脂百分比、肌肉量、骨骼肌指數等。

本研究共納入466例老年CKD患者,男232例(49.8%),女234例(50.2%)。患者年齡為(69.19±6.07)歲,最大90歲,最小60歲;身高為(158.21±7.77)cm;體重(64.54±11.38)kg;BMI為(24.54±3.52)kg/m2。
466例老年CKD患者健康評分為44~107分,平均(74.71±9.02)分,該數據為非正態分布,四分位間距是74(69,79)分。按健康評分四分位數的第二分位和第三分位為界點[7],將患者分成3組:組1:(≤74.0分,n=244,占52.4%),組2:(75.0~79.0分,n=110,占2.6%),組3:(≥80.0分,n=112,占24.0%)。不同組患者的健康評分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3組老年CKD患者健康評分比較 Table 1 Comparison of health score among three group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KD
老年CKD患者健康評分與體成分進行Pearson分析、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老年CKD患者健康評分與體成分相關分析結果
本研究采用人體成分分析儀直接測量的人體成分結果為研究數據,能更直接客觀準確地評價患者的健康狀況。健康評分是人體成分分析儀綜合人體各成分(脂肪、肌肉、水分、蛋白質、無機鹽等)測量指標給出的綜合健康評分。人體各成分越平衡,健康評分越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CKD患者得分在≤74.0分占52.4%,75.0~79.0分占23.6%,≥80.0分占24.0%。說明老年CKD患者的健康評分得分情況不容樂觀,人體各組成成分在逐步流失。與老年非CKD患者相比,老年CKD病人的腎功能儲備明顯低于非CKD人群[8],還會出現一系列問題:腎臟萎縮變小,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及腎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9],導致腎功能減退,調節內環境穩定性差。隨著體成分的改變,老年CKD患者的腎功能下降,健康評分綜合得分≤74分占52.4%,體成分狀況令人堪憂。因此,作為醫務人員應該關注老年CKD人群,通過人體成分分析報告綜合判斷患者身體情況,通過健康教育等方式及時采取飲食、活動等干預措施,幫助患者調整至最佳身體狀態。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健康評分與部分體成分相關。可將其分為三類:肥胖程度[10-11]:腰臀比、內臟脂肪面積、體脂肪、體脂百分比;營養狀況:身體水分、蛋白質;骨骼情況:無機鹽、骨礦物質含量、骨骼肌含量、肌肉量、骨骼肌指數[12]、去脂體重指數[13]相關。有研究[14]顯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數量與年齡、內臟脂肪關系最密切,其次是全身的骨骼肌、BMI、營養;而與四肢脂肪量、WHR相關性差??梢钥闯?,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數量與肥胖程度、骨骼情況、營養狀況相關,與本研究結論一致。體成分的監測利于及早篩查高危人群,提前針對高危因素進行干預,一定程度上減輕對機體的損傷。
3.2.1肥胖程度:結果顯示,≤74分的患者腰臀比、內臟脂肪面積、體脂肪、體脂百分比均高于其他兩組。健康評分與肥胖程度相關指標呈負相關,肥胖相關體成分指標顯示肥胖程度越高,健康評分越低,健康狀況越差。這與既往研究[15-16]認為“肥胖是CKD患者的獨立危險因素”一致??赡苁且驗槔夏耆穗S著年齡的增加,機體細胞數量減少、功能減退,新陳代謝逐漸變慢,攝入較多而機體吸收較少,導致脂肪堆積;體力活動減少,脂肪分解減少而合成增加,造成脂肪積聚,因而患者體脂肪、體脂百分比、肥胖度較高。老年患者的肥胖多以腹型肥胖為主,因而腰臀比、內臟脂肪面積較高。有研究[17]顯示,超重和肥胖會增加老年人群患CKD的風險,肥胖可導致慢性腎臟病進展、加重腎損傷。提示應該關注老年CKD患者的體成分報告,通過各項指標綜合判斷患者的肥胖程度,及早采取措施,制定健康管理計劃幫助患者改善肥胖狀況,從而一定程度上減輕肥胖對腎臟的損傷。
3.2.2營養狀況:結果顯示,≤74分的患者蛋白質含量、身體水分均低于其他兩組。蛋白質量是反映被測者營養狀態、身體發育和健康程度的主要因素,蛋白質含量較低會引發營養不良、水腫等問題。隨著年齡增加,全身含水量減少,特別是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外液量相對增加,易出現水腫,細胞內液是細胞外液及體內電解質改變的緩沖系統,細胞內液減少,老年人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的功能減低,易出現電解質紊亂。腎臟是調節電解質平衡的重要器官,當腎功能減退時,會加劇電解質紊亂,從而引起其他器官損害。相關分析顯示,健康評分與營養狀況呈正相關,營養狀況相關體成分指標顯示營養狀況越差,健康評分越低。本研究中≤74分的患者占52.4%,這與以往研究“老年CKD患者的營養不良風險較高”一致。原因可能是:年齡的增長使得機體自身攝入能力下降,毒素的蓄積使得CKD患者厭食和消化過程失調,蛋白質及能量攝入不足,以及體內存在的多種代謝過程失調均會導致營養不良。有研究[20-21]顯示,水分不足、營養不良與腎功能減退密切相關,營養不良會加速腎功能惡化,出現低蛋白血癥,進而出現血容量和心輸出量下降,腎功能下降又會加重營養不良。提示應注重老年CKD患者的營養篩查,通過成分分析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及時給予合理營養支持,預防CKD患者營養不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3.2.3骨骼情況:結果顯示,≤74分的患者無機鹽含量、骨礦物質含量、骨骼肌含量、肌肉量、骨骼肌指數、去脂體重指數均低于其他兩組。無機鹽、骨礦物質與骨骼強度和內環境穩定密切相關,骨組織礦物質和骨基質均減少,致骨密度降低、骨強度下降,易出現跌倒、骨折;肌肉組織的重量減少會出現肌肉萎縮,肌肉細胞數量減少致功能下降;骨骼肌含量、骨骼肌指數是反映肌少癥的重要指標[22];去脂體重指數可反映骨骼肌水平[13]。相關分析顯示,健康評分與骨骼情況指標呈正相關,骨骼情況越差,健康評分越低,與以往相關研究結論一致。既往研究認為,肌少癥的發生使患者運動和日常生活能力受損,跌倒殘疾風險顯著增加[23],加重CKD患者的生理、心理負擔,降低患者生活質量[24],因而健康狀況較差。原因可能是:年齡的增長使老年人合成激素減少,機體內骨骼肌蛋白質等合成、分解代謝失衡,肌肉神經等萎縮、退化、功能減退;老年人日?;顒恿繙p少,缺乏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骨內血液循環衰退,肌肉退行性改變及肌肉衰減,這些都會導致骨骼肌水平下降,增加跌倒、骨折風險、肌肉減少癥發生率?!都∩侔Y共識》[25]中指出,運動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的生長,加強營養干預改善肌肉蛋白質的合成[26],改善身體各系統功能,調節心理狀態、延緩衰老和提高生存質量。提示應關注老年CKD患者的骨骼情況,通過體成分測量及時評估患者的骨骼與肌肉情況,樹立風險意識,篩選骨折高危人群[27],及時給予運動指導和干預,提高患者的運動和生活能力,降低跌倒、骨折風險,防治肌少癥。
老年CKD患者健康評分得分不容樂觀,人體各組成成分在逐步流失。肥胖程度、營養狀況、骨骼情況影響患者的體成分健康評分??筛鶕w成分報告綜合評估老年CKD患者的肥胖程度、營養狀況、骨骼情況,及時給予營養、運動等健康指導,為患者實施健康管理計劃,幫助患者改善體成分異常狀況,盡量減輕因體成分改變對腎臟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