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登其木格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鑲黃旗蒙醫醫院,內蒙古 錫林郭勒盟)
雖然全國各級蒙醫醫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及經濟來發展蒙醫護理,也取得了相對不錯的成績,并形成了蒙醫護理規范,完善了蒙醫護理相關的《護理操作規程》《護理操作指導手冊》《蒙醫護理方案》等,也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認可和贊揚[1]。但在這整個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護理管理問題,對蒙醫護理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2]。如何充分利用蒙醫護理特色、與現代護理技術無縫銜接,還有待進一步深究。本文就蒙醫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應采取的對策進行分析和討論,詳細報道如下。
蒙醫飲食護理是通過合理飲食來滋補身體、提高身體抵抗力、調節三根內在發病因素[3]。蒙醫認為食物是產生、滋養體內七素的物質基礎,在合理調整飲食下有助于保持三根平衡、有助于疾病康復,還能延年益壽。辨證分型中“赫依型”體質者胃堅實,“希拉型”體質者胃柔軟,而“巴達根型”體質者胃介于堅柔之間。食物也有輕重性質之別,重性食物能益食半飽,輕性食物能吃飽。所以進食時要適應胃質、胃容量,還要配合胃火,確保順利消化。其中赫依型三根部位在消化部位(主要是大腸)、關節、髖沿、耳朵、皮膚等。希拉型三根部位在胃、臍、血、汗、黃水、精華、皮膚,主要在消化與未消化之間的部位。巴達根型三根部位在頭、肺、喉部、肌肉、骨髓、鼻、舌、二便、精液及精華,在消化道未消化之處。熱性食物結合粗糙食物會使得赫依積蓄,發生寒涼時赫依發作,此時食用溫而油膩食物能平息赫依。同理,寒涼、銳性食物能平息希拉[4]。
主要包括精神調養、勞逸結合、時序護理。
①勞逸結合:生活中堅持規律作息,勞逸適度。過度勞累會損耗氣血,導致氣虛力乏、四肢困倦、疲憊,可誘發心腦疾病。過度安逸又會增盛巴達根,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臟腑功能弱、抵抗力低,出現食欲不振、精神不振、乏力。
②精神調養:人的精神活動隨環境、事物變化而改變。情緒波動太大或受到精神刺激會導致三根失調,氣血不和,從而發病。
③時序護理:掌握四季氣候變化特點,抵御外邪入侵,可預防疾病。四季更換、寒熱交替,均會影響人體生命活動。蒙醫將季節分為六時,根據六時對人體的影響而采取針對性調理方法,如夏冬季節以溫熱飲食起居為宜,春季以粗糙為宜,秋季以涼性為宜。在疾病治療中,冬季蓄積的巴達根可借春季陰雨潮濕發作,可以催吐法治之。春季蓄積的赫依能借助夏季的陰雨潮濕發作,可以輕導瀉灌腸法治之。夏季蓄積的希拉能借秋季殘暑發作,可以瀉法治之。
蒙醫傳統、獨特的外治技術是蒙醫護理工作的特色,包括拔火罐、鹽熱敷療法、諾哈拉呼療術、熏蒸療法、艾灸法、耳穴埋豆、蒙藥濕敷療法、五花藥浴、蒙藥?。ㄊ郑┳愕鹊?,深受大家歡迎[5]。在現代護理事業發展迅速的情況下,蒙醫護理學也在不斷吸取現代護理的理論精華,再結合蒙醫護理學的寒熱平調論、整體論、引病外除論、辨證施護等特色理論,使得蒙醫護理體系更加完善和豐富。蒙醫特色護理在疾病預防、治療、保健、康復中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我國目前高等院校內極少開設蒙醫護理專業,僅在內蒙古醫科大學及呼倫貝爾蒙醫學校、內蒙古民族大學等為數不多的學校里開設了蒙醫護理專業,招收了少量蒙醫護理專業學生,每年學生輸出數量不多。近些年,蒙醫醫院迅速發展和擴大規模,蒙醫護理專業人才嚴重缺乏,使得蒙醫護理崗位上多為西醫護理專業人才,這些人在蒙醫特色護理管理開展中面臨著蒙醫基礎理論盲區。
2010 年我國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相關工作指南中就要求醫院護理人員中70%以上必須接受過系統性中醫知識和技能培訓,這其中包括在中醫藥學校或中醫護理專業畢業、畢業于西醫專業但3 年內接受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100 h以上者[6]。目前,蒙醫醫院醫療質量檢查中也明確說明蒙醫護理人員要接受100 h 以上的蒙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各級蒙醫醫院內部員工培訓也囊擴蒙醫醫藥知識和護理技能等相關內容,但由于大家本身教育背景不同,思維模式、理論體系也都不同,西醫專業出身的護理人員在吸收蒙醫知識中遇到一定的困難,以我院為例,近幾年考慮到蒙醫護理發展及蒙醫護理書寫規范要求,全院在崗護理人員及新入職護士都聘用蒙文授課的人員,雖然蒙文授課,但是在院校里授課是西醫護理內容,所以在后續工作中加強蒙醫護理知識培訓,也會不如三年在校系統的學習蒙醫理論,更何況,大部分蒙醫醫院聘用的護理人員里,有一部分是其他民族護士、學的西醫護理,只能參加漢語講授的相關培訓,使得蒙醫知識培訓的受眾范圍縮小,培訓效果也大打折扣。在各級醫院蒙醫藥知識及實踐技能考核中明顯可見蒙醫藥及護理技能培訓質量不盡人意,還需改進。
除了少數蒙授的護理專業人員,大多數護理人員所接觸的蒙醫知識還是很有限的,對蒙醫術語運用能力也很低,辨證施護還需以護理人員辨證分析為基礎,也有護理人員不會蒙語表述、不會蒙文書寫。護理記錄中自然不能體現蒙醫護理特色。另外,護理記錄還是解決醫療糾紛中的重要憑證,必須要客觀、真實、完善、準確。
各級醫院在開展不同程度的蒙醫護理技術時,為了安全起見,也只會選擇無創、操作簡單的項目。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蒙醫護理技術的推廣進度、限制了其推廣范圍。另外,蒙醫特色護理管理雖然不斷完善,但也缺乏經驗,在發展過程中困難很多,也沒有知名的學科帶頭人,臨床蒙醫護理優勢還未凸顯,也沒有體現蒙醫護理內涵,不能準確辨證分型、辨證施護。
蒙醫醫院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招聘計劃,有計劃地聘用蒙醫護理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增加大專、本科護理人才的引進力度。蒙醫護理中安排有經驗、懂蒙語的護理人員來提供護理服務。提高院內護理人員配比,注重分層級管理,以期能適應臨床護理工作量的增加。提倡老帶新,注重培養蒙醫護理專業人員。
首先,將護理骨干人員派出去進修或培訓,再回來為院內護理人員進行講解和培訓,共同提高。其次,院內也進行有計劃性蒙醫基礎理論和??浦R、傳統蒙醫護理技能培訓,對蒙醫護理每項內容進行培訓、考核,合格者可上崗服務,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臨床,能獨立開展蒙醫護理特色項目。
護理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永恒的主體,是護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針對蒙醫護理質量管理,護理部要完善各項蒙醫護理質量考核標準,嚴格標準化管理,在護理人員崗前培訓納入護理記錄填寫要求,突出蒙醫特色,認真進行護理質量督查,考核、分析、評價、整改、追蹤、再評價,與每月績效考核相掛鉤,保證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臨床醫師、護理人員共同為患者疾病轉歸進行管理,共同查房,解決患者醫治、護理問題。護理人員參與查房可深入了解患者病情、治療方案及其更改情況,發現護理不足之處,還能主動與醫師溝通、提出建議。護理人員還要努力提升自身蒙醫特色護理技能,嚴格要求、按標準操作,能精準選穴、手法準確、注意事項交代全面,保證獲得預期的護理效果。
①護理管理者要重視蒙醫特色護理的實施和經驗總結,要求院內護理人員不斷學習蒙醫特色護理、不斷深入研究,提高整體蒙醫特色護理水平。在崗的蒙醫特色護理人員必須專業知識扎實,具備綜合性的獨立工作能力,具備科學的思維,能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蒙醫特色護理科研工作,體現蒙醫護理的特色之處。
②蒙醫特色護理人員要積極參與先進的新業務、新技術、新科研,總結經驗,不斷改善和創新。
蒙醫護理學視人為一個整體,認為三根七素的運行要平衡,陰陽相互矛盾而又彼此依存,這也是三根五行活動的基礎[7]。雖然人體患病原因很多,但三根七素紊亂是疾病的來源。蒙醫護理強調“治未病”“求本”“扶正祛邪”,在遵循“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原則下調理三根,對不同疾病遵循不同的治療、護理原則。蒙醫護理以整體護理、辨證施護為指導思想,根據患者證型診斷,運用蒙醫護理思維進行特色護理操作,綜合評估患者身心健康問題,從而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蒙醫護理[8]。
綜上所述,臨床上蒙醫特色護理在不斷推進和發展,我們要重視其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特色,這也是其精髓所在。要將蒙醫特色護理自然、靈活的運用到護理實踐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要加強科學研究、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還要狠抓內部護理管理,加強醫護協作,積極發現和解決臨床護理中的潛在問題,共同推進蒙醫特色護理的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