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鎮平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74250)李宛均
手足口病(HFMD)是臨床常見傳染病,多發于學齡前兒童,致病原因為腸道病毒引發,其中最常見腸道病毒71型(EV 71)、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1]。HFMD傳染性強,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密切接觸傳播,危害較大。本研究選取鎮平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HFMD患兒分析流行病學特點,以了解其發病規律,旨在為HFMD防控提供參考依據。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鎮平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HFMD患兒10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齡1~10歲,平均(4.08±1.93)歲。均根據臨床癥狀及體征確診。
1.2 方法 流行病學分析:回顧性分析HFMD患兒流行病學特點、實驗室檢查結果、及治療轉歸情況;腸道病毒檢測:采集患兒皰疹滲出液、咽拭子、肛拭子,行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EV 71、Cox A16,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說明書步驟操作執行。
1.3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整體情況 2016年3月~2019年3月鎮平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收治HFMD患兒100例,其中2016年3月~2017年3月29例,2017年4月~2018年3月31例,2018年4月~2019年3月40例。重癥患兒8例,占比8%(8/100);未見死亡病例報告。
2.2 年齡、性別分布 100例HFMD患兒中,年齡1~5歲(含5歲)者83例,占比83%;5~10歲(不含5歲)者17例,占比17%,兩年齡段患兒例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男61例,占比61%;女39例,占比39%,性別例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時間分布 2016年3月~2019年3月100例HFMD患兒中,3~5月發病14例,6~8月發病55例,9~11月發病19例,12月~次年2月12例。各月份發病情況比較,6~8月發病率最高。
2.4 腸道病毒檢測結果 100例HFMD患兒中,樣本采集皰疹滲出液6份,肛拭子17份,咽拭子77份。EV 71檢出陽性63例,陽性檢出率為63%(63/100);Cox A16檢出陽性22例,陽性檢出率為22%(22/100);其他檢出15例,陽性檢出率15%(15/100)。
近年來HFMD發病率在我國呈上升趨勢,且不乏重癥病例,若未進行及時干預,可誘發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等嚴重疾病,有死亡風險[2]。因此,分析HFMD流行病學特征,以進行針對性防控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中2016年3月~2019年3月HFMD發病人數每年均有所增多,但增多數量不明顯,且本地區重癥發病率低,100例患兒中未見死亡病例,表明本地區HFMD預防工作卓有成效,但仍需進一步加強防控。HFMD 1~5歲發病患兒較多,占比高達87%,且低齡兒童自護能力差,抵抗力弱,對HFMD了解較少,因此,應加強低齡兒童及家屬健康宣教,保持衛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提高自護能力,降低HFMD發病率。同時低齡兒童中男生發病率高于女生,其原因可能在于男生好動,傳染源接觸機會較多,增加傳染幾率,因此健康宣教時應對男生特別提醒,減少與傳染源接觸。6~8月是HFMD集中發病時間,可推測季節與HFMD發病率有確切關系,因此在進行預防工作時,6~8月應加強監測,避免疾病暴發流行。對100例HFMD患兒行腸道病毒檢測,結果發現EV 71陽性檢出率明顯較高,其次為Cox A16,表明EV 71、Cox A16是HFMD主要病原,對檢出EV 71、Cox A16為陽性患者應及時進行隔離,進行相關藥物干預,并提前做好相應疫苗研制。
綜上所述,HFMD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患兒年齡1~5歲較多,男性多于女性,發病月份以6~8月為主,主要病原為EV 71、Cox A16,因此,臨床應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并注重對1~5歲患兒及家屬進行宣教,特別提醒男生避免接觸感染源,同時6~8月加強疾病監測,提前接種EV 71、Cox A16疫苗,避免HFMD大規模流行,達到防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