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白云區婦幼保健院(510410)陳斌
大腦后部可逆性腦病綜合征(PRES)臨床表現為頭痛、視力障礙、癲癇發作、意識模糊,影像學上多顯示為雙側腦后部對稱性病變,經過相應的治療,病灶會全部消失[1]。若孕產婦出現PRES,很可能會增加母嬰的病死率,對其進行早診斷、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常用的診斷方式包括CT和MR[2],為探究兩種方式的影像學特征,本研究選擇了我院在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21例PRES患者展開研究,現將內容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21例PRES患者,年齡分布在22~36歲,平均年齡為(26.94±5.13)歲;孕周分布在36~41周,平均孕周為(38.17±0.32)周;其中有8例初產婦,13例經產婦。
1.2 方法 CT掃描方法:選擇16層螺旋CT(西門子公司生產),準直設置為0.75mm~1.25mm,患者均選擇與OM線平行的軸位掃描,自顱底掃描至患者的頭頂。MR檢查方法:選擇1.5TMR(聯影公司生產),層厚設置為6mm,間隔設置為0.6mm,矩陣設置為512×512,視野設置為220mm×220mm,層數設置為20層,對患者的全腦進行掃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PRES的CT及MR檢查結果及影像學特征。
2.1 病灶診斷分析 通過對21例患者進行CT及MR診斷,發現有11例病灶范圍在頂枕葉,有5例在頂枕葉并基底節,有2例在頂枕葉并基底節、顳葉,有2例在頂枕葉并基底節、顳葉、額葉,有1例在頂枕葉并腦干、小腦半球。
2.2 CT檢查特征 患者行CT掃描后,影像表現為雙側大腦半球出現較多的斑片狀稍低密度灶,且病變周圍的清晰度欠佳,位置主要是腦白質,呈左右對稱分布。
2.3 MR檢查特征 患者行MRI掃描后,病灶位置、范圍、形態等具有較高的清晰度,病灶分布具有對稱性的特點,多分布于白質區和皮質下區,呈斑片狀信號異常影,T1WI上病灶信號稍低,T2WI及T2FLAIR上信號較高,邊緣模糊,占位效應輕微,DWI病灶呈現為等信號。
PRES在影像學上多表現為腦后部雙側對稱性病變,病因較為多樣,主要有高血壓、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放療、化療、慢性腎衰竭等,化療及腎病患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3]。機體可通過小動脈的舒張和收縮進行自我調節,讓腦內血供保持在穩定狀態,若患者出現血壓過度升高的情況,會導致小動脈被迫擴張,腦內血管會出現高灌注狀態,從而導致PRES的發生。由于孕產婦的血流動力學是比較特殊的,分娩前后的宮縮、血壓波動及緊張情緒等,都可能增加大腦高灌注發生的可能性,加之很多孕產婦會出現液體潴留的現象,加重了孕產婦的腦水腫情況[4]。PRES病灶在一般情況下會累及循環區域,若大腦內的血壓處于急劇增高的狀態,會刺激到患者的交感神經,而由于后循環相對缺乏交感神經支配致使調節功能差,導致前循環血管不斷收縮,引起后循環高灌注情況的發生。內皮細胞較強的應激能力,增加了血腦屏障的通透性,通過血腦屏膜腦血管內液體漏出到血管四處的間隙,由于皮下腦白質區血管豐富、組織結構疏松等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故首先會累及患者的頂枕葉腦白質[5]。
PRES的影像學結果顯示病變位置多是腦后循環供血區,區域性血管源性水腫是主要表現,分布位置多是頂枕葉皮層下,可累及患者的基底節、小腦及腦干、常見的是雙側頂枕葉,多為對稱性分布[6]。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21例患者進行CT及MR診斷,可發現有11例病灶范圍在頂枕葉,有5例在頂枕葉并基底節,有2例在頂枕葉并基底節、顳葉,有2例在頂枕葉并基底節、顳葉、額葉,有1例在頂枕葉并腦干、小腦半球。患者CT的影像表現為雙側大腦半球出現較多的斑片狀稍低密度灶,且病變周圍的清晰度欠佳,位置主要是腦白質,呈左右對稱分布。患者MRI的影像表現為:病灶位置、范圍、形態等具有較高的清晰度,病灶分布具有對稱性的特點,多分布于白質區和皮質下區,呈斑片狀信號異常影,T1WI上病灶信號稍低,T2WI及T2FLAIR上信號較高,邊緣模糊,占位效應輕微,DWI病灶呈現為等信號。可見CT和MR診斷均能對孕產婦的PRES情況進行較為準確的診斷,在患者的治療中發揮促進作用。若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PRES會處于進展狀態,當患者的組織靜脈壓處于升高狀態,血管收縮劑會從組織間隙中釋放出來,導致早期細胞毒性水腫的出現,此時病變仍是可逆轉的,能實現優異的預后恢復效果,但細胞毒性水腫發展到晚期就會呈現出不可逆的改變,預后效果較差。
由于PRES與腦梗死、靜脈竇血栓、腦炎等病癥存在相似之處,在診斷過程中應注意區分,若患者疑似為靜脈竇血栓,可通過MRV增強檢查進行鑒別,由于腦梗死早期的DWI病灶顯示為高信號,ADC圖則為低信號,可將其與腦炎進行有效的區分[7]。若患者的影像學表現為斑片狀、對稱性異常信號,病程反復,但癥狀較為輕微,則很可能是脫髓鞘病變,臨床診斷應注意進行有效的區分。PRES的影像學特征具有明顯性,加之病灶的可逆性,故可進行早診斷、早治療,促進患者的預后恢復[8]。若孕產婦在分娩前后出現高血壓合并視力障礙、頭痛等情況,要盡早考慮PRES的可能性,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PRES的發病過程是比較急的,臨床多選擇CT對患者進行診斷,但MRI可將更小的病灶顯示出來,故MRI的診斷結果更為準確,應作為PRES診斷的首選方法[9]。
綜上所述,孕產婦PRES患者的CT及MR診斷的特征性明顯,相較于CT檢查和診斷,MRI能將病灶范圍、形態及位置進行更為清晰的顯示,且MR檢查無電離輻射損傷,對預后情況進行準確預測,可作為臨床診斷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