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恒生醫院(518102)陳格云
1.1 一般資料 選取近3年收治于我院的80例牙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案分成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n=40),與心理護理聯合口腔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的觀察組(n=40)。其中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58~70歲,平均(62.14±2.42)歲。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55~72歲,平均(65.52±2.04)歲。兩組患者在近兩個月內尚未使用抗生素,同時檢查確診為輕度、中度牙周炎癥狀,兩組患者一般治療沒有統計學差異,可比較(P>0.05),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符合醫學倫理的有關標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與觀察組患者都進行齦下刮治與齦上清潔術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涉及手術之前準備、疾病知識介紹、病情分析與用藥指導等;觀察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聯合口腔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具體如下:首先,心理護理干預。按照患者的病情與個性,選擇科學的護理干預,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互動,掌握患者心理變化情況,以安慰與鼓勵的方式減輕患者心理壓力,疏導患者心中不良的情緒,指導患者充分地講出心中感受與顧忌[1]。選擇音樂療法,舒緩患者給予疾病的恐懼心理,指導患者采取深呼吸和閱讀的方式進行注意力的分散處理,樹立患者恢復健康的信心,細致幫助患者解決心中疑惑,凸顯患者對于治療護理的依從性。其次,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動手術之前給患者予以口腔教育護理,護理人員給患者介紹口腔沒有深入清潔帶來的后果,強化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按照真人示范以及視頻的方式,找到患者口腔護理的不良行為與習慣,針對性的糾正患者不科學的口腔護理行為,指導其形成積極的口腔清潔良好習慣,促使患者了解到按時刷牙的必要性。并且幫助患者制定刷牙的合理方式與時間,保證患者口腔清潔性,凸顯疾病治療的成效。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菌斑數值、齦溝出血數值與牙周袋深度數值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則用(%)表示,采用χ2值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情況:不同護理干預方式進行之前,兩組患者存在的菌斑數值、齦溝出血數值與牙周袋深度數值比較差異不夠顯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護理干預方式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菌斑數值(3.04±0.22)、齦溝出血數值(0.78±0.36)與牙周袋深度數值(0.23±0.18)均顯著小于對照組(4.15±0.87)、(2.42±0.55)、(3.21±0.44),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牙周炎是口腔疾病的一種常見病,一般而言,牙周炎因為沒有深入的清潔人體口腔,牙齦溝和牙頸部之間存留諸多病原體引起疾病,成為人類牙齒缺失的關鍵因素。研究發現,諸多牙周炎患者都缺少口腔方面的健康認知,對疾病治療的依從性不高,影響到牙周炎的治療成效。所以給予牙周炎患者進行心理聯合口腔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十分必要,不僅可以緩解患者對疾病產生的心理障礙,降低護理糾紛現象的出現[2],還可以通過口腔健康教育護理培養患者形成口腔清潔的良好習慣,加強患者給予牙病患的了解,掌握牙周炎出現因素、臨床癥狀以及防治方式等等,患者選擇科學的刷牙時間和方式,能夠降低口腔疾病風險出現的幾率。
為了分析心理護理聯合口腔健康教育護理對牙周炎患者的干預效果,選取近3年收治于我院的80例牙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案分成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n=40),與心理護理聯合口腔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的觀察組(n=40),對比兩組患者菌斑數值、齦溝出血數值與牙周袋深度數值變化情況。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存在的菌斑數值、齦溝出血數值與牙周袋深度數值均顯著小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所以,心理護理聯合口腔健康教育護理對牙周炎患者的干預效果理想,可以樹立患者健康意識,幫助患者有效的改善牙周炎菌斑數值等多項指標,便于臨床的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