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立醫院(334000)鄭垚 鄭嵐嵐 翁小枝
對于重癥腦卒中患者而言,其不但呈現出較多并發癥,并且表現出較差預后效果,對此通過進行有效護理而對重癥腦卒中患者病癥狀態進行改善意義顯著[1]。本次研究將針對重癥腦卒中患者探析集束化護理+營養支持干預可行性,以實現重癥腦卒中患者康復進程顯著促進。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重癥腦卒中患者數字奇偶法分組;觀察組(30例):女11例,男19例;年齡區間為39歲~77歲,平均為(64.49±4.59)歲;對照組(30例):女10例,男20例;年齡區間為41歲~79歲,平均為(64.22±4.82)歲;納入標準:①經過影像學以及臨床癥狀診斷,重癥腦卒中獲得確診;②在發病<72h,患者表現出吞咽障礙以及意識障礙現象;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不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就重癥腦卒中患者當前狀況加以分析后,就其受壓位置皮膚狀況進行觀察。并且積極做好病房清潔工作以及便后清理工作等。觀察組:于集束化護理方面,主要在常規基礎上對患者心理干預以及功能鍛煉給予充分注重。心理干預開展期間,需要就患者心理健康狀態加以了解,以通過將患者負面心理緩解而使其治療依從性提升;功能鍛煉在開展期間需要就早期功能鍛煉方案積極制定,并對患者進行充分引導;對于個體營養支持,主要合理完成營養液調制對患者給予對應干預,將患者胃腸功能逐漸恢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重癥腦卒中患者的護理效果數據、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血漿總蛋白、MAMC(上臂肌圍)、BMI、TSF(三頭肌皮褶厚度)以及不良事件數據。
1.4 判斷標準 護理效果:顯效:腦卒中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血漿總蛋白以及疾病癥狀獲得顯著改善;有效:腦卒中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血漿總蛋白以及疾病癥狀獲得改善;無效:腦卒中患者未達到上述護理標準[2]。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行X2檢驗,以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s表示,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效果數據對比 觀察組重癥腦卒中患者護理有效率96.67%(29/30)高于對照組66.67%(20/30),差異明顯(P<0.05)。
2.2 兩組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血漿總蛋白對比 觀察組重癥腦卒中患者血清白蛋白(42.59±2.73)g/L、血紅蛋白(127.15±6.65)g/L、血漿總蛋白(65.52±3.99)g/L均明顯高于對照組(40.13±2.22)g/L、(123.49±5.52)g/L、(60.29±4.02)g/L(P<0.05)。
2.3 兩組MAMC、BMI、TSF對比 觀察組MAMC(21.86±1.52)、BMI(23.92±0.55)明顯低于對照組(24.05±1.11)、(25.12±1.02)(P<0.05);TSF水平(12.29±1.05)同對照組(12.39±1.09)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
2.4 不良事件數據對比 觀察組重癥腦卒中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6.67%(2/30)低于對照組40.00%(12/30)明顯(P<0.05)。
臨床針對重癥腦卒中患者在開展護理期間,集束化護理+營養支持的充分運用,對于患者壓瘡、肺炎與尿路感染等一系列并發癥的出現可以給予充分預防,并且可以將患者營養狀態充分改善,從而充分保護患者胃腸黏膜,使得胃腸刺激充分減輕,將患者腸內營養供給顯著提升[3]。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營養支持的有效應用,利于重癥腦卒中患者護理效果改善,并且可改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血漿總蛋白水平,在MAMC、BMI、TSF以及不良事件表現方面,均較為理想,最終可對重癥腦卒中患者康復進程顯著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