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長葛市人民醫院(461500)李亞
據統計,近年來每年新發腦梗死患者高達120~160萬,且約有75%的患者發病后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運動、認知障礙,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1][2]。5E康復護理模式包括鼓勵、教育、運動、工作、評估,全面細致,有利于提升護理質量。本研究旨在研究5E康復護理模式對其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腦梗死偏癱患者94例,依據入院時間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對照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齡37~80歲,平均年齡(58.01±9.83)歲,病程1~6d,平均病程(3.23±1.02)d;研究組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齡35~81歲,平均年齡(57.45±10.21)歲,病程2~7d,平均病程(4.03±0.87)d。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且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病程)均衡可比(P>0.05)。所有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入院均給予降顱壓、早期康復訓練等常規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指導患者按時用藥、避免情緒波動、宣教腦梗死偏癱相關知識、低鹽低脂易消化飲食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5E康復護理模式干預。①鼓勵:耐心解釋患者腦梗死偏癱病情,通過分享已康復患者案例鼓勵患者面對現實,建立護患信任,引導患者積極向上,減輕負性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②教育:講解早期康復的重要性、指導日常生活、幫助合理規劃飲食、定期進行心理干預。通過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播放多媒體視頻、示范動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宣教。③運動:評估患者生命體征平穩,開展康復治療,根據患者疾病恢復情況,循序漸進。臥位訓練:注意健側、患側、仰臥位交替擺放,使用軟枕以維持舒服臥位;行坐位或臥位訓練:搖高床頭30°,記錄患者承受時間,超過30分鐘于第2d增高床頭10°,直到能維持90°;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護士嚴密監測下,依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自行進食、洗漱等,逐漸適應日常生活。
1.3 觀察指標 兩組護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負性情緒評分,兩種量表各包含20個項目。得分越高,抑郁、焦慮程度越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進行生活質量評分,10個項目,總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自理能力越強。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抑郁、焦慮改善情況 研究組干預前SDS評分為(73.56±5.74)分,SAS評分為(72.51±4.36)分,干預后SDS評分為(44.37±3.64)分,SAS評分為(46.11±3.75)分;對照組干預前SDS評分為(74.48±6.31)分,SAS評分為(71.83±5.02)分,干預后SDS評分為(58.79±4.91)分,SAS評分為(60.07±3.82)分。干預后,兩組抑郁、焦慮評分較干預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
2.2 生活質量影響 研究組干預前ADL評分為(30.39±3.96)分,干預后ADL評分為(86.13±6.84)分;對照組干預前ADL評分為(30.87±4.13)分,干預后ADL評分為(62.17±7.52)分。干預后,研究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5E康復護理模式是通過耐心講解疾病相關知識,用成功案例鼓勵患者與疾病斗爭,融入醫院環境,積極進行康復訓練,改善負性情緒,并重新工作,發展社交,提高生活質量。在參與患者治療過程中,鼓勵患者進步,增強信心,更加人性化、專業化。本研究將5E康復護理模式應用于腦梗死偏癱患者,結果發現,干預后,研究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該護理模式可有效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可知,5E康復護理模式應用于腦梗死偏癱患者,能有效減輕負性情緒,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同時,5E康復護理模式較常規護理全面且細致,要求護理人員熟悉5E模式理論知識及流程,并能結合心理學給患者提供更人性化護理方案,確保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