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京立醫院(458030)趙偉霞
創傷性休克是機體遭遇暴力作用后,臟器損傷、有效循環血量銳減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病機復雜、病情變化快。早期發現休克癥狀,積極予以干預,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1]。本研究旨在探討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流程對創傷性休克患者搶救效果及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創傷性休克患者77例,按入院時間分觀察組(n=39)、對照組(n=38)。觀察組男27例,女12例,年齡25~51歲,平均(38.02±5.01)歲;對照組男27例,女11例,年齡24~51歲,平均(37.25±4.98)歲。兩組基礎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常規護理:接診護積極實時檢測心率、血壓,確保呼吸系統暢通,醫護間確保信息傳遞及時性,積極配合實施搶救。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流程:①出診指導,接120電話,途中與家屬或求救者保持聯系,指導協助患者擺正頭部、清理口腔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喚患者名字,保持清醒;就近取材,如:采用樹棍、鞋帶等壓迫近心端,減少出血。②現場急救,到達現場即刻檢查脈搏、血壓、意識等生命體征,采取改良早期預警評分表(MEWS)評估病情,根據評估結果決定現場搶救或即刻轉運,若神志清醒,積極安撫,囑保持情緒穩定。③院內急救,以簡潔明了的語言交代病情、用藥,直接送往重癥監護室實施搶救,確保搶救連續性,盡量縮短搶救用時。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搶救效果。②以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評估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結合評分分非常不滿意19~37分;不滿意38~56分;一般57~75分;滿意76~94分;非常滿意95分。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搶救效果 觀察組休克緩解時間(2.19±0.41)h、術前準備時間(9.65±1.09)min較對照組(3.68±0.72)h、(14.33±1.76)min短(t1=11.196,t2=14.068,P<0.001)。
2.2 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 觀察組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92.31%(36/39)較對照組73.68%(28/38)高(χ2=4.757,P=0.029)。
創傷性休克病情進展快,縮短救治用時對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流程能實現院前、院內救治的無縫隙對接,利于縮短搶救用時[2]。陳海燕等[3]研究顯示,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流程能促進急性腦出血患者肢體功能、生活能力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休克緩解時間、術前準備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常規創傷性休克急救護理中護士以醫囑為中心實行護理操作,雖具有目的性,但時間安排缺乏合理性,醫療救援護士與院內護士間缺乏有機銜接,易貽誤治療時機。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流程重視救治連續性,其首先電話指導現場人員實施救治,可為后續治療贏取時間,且救護返回途中積極與醫院人員溝通,提前介紹病情、特征等,便于及早準備醫療用品,到達醫院即開始實施救治,能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上述結果表明,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流程能提升創傷性休克患者搶救效果。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92.31%高于對照組(P<0.05),可能與搶救效果較好具有密切關系。
綜上可知,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流程應用于創傷性休克患者能提高搶救效果及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