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娜,張玉梅
頸脊髓損傷截癱是因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的各種結構和功能的損害,造成損傷平面以下各種運動、感覺和括約肌等功能障礙[1]。 研究顯示,脊髓損傷存活者均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和勞動能力的喪失[2],患者很容易產生焦慮、抑郁、依從性差等負向情緒,甚至因無法接受現實或病痛的折磨產生輕生的念頭。 這種消極的心理致使患者對康復治療缺乏主觀能動性,嚴重影響疾病的康復效果,且易發生多種并發癥[3],導致康復治療的周期延長,治療費用的增加,給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 共情護理是促進醫患有效溝通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在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方面也已得到認可[4]。 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感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治療的依從性和信心,幫助患者緩解抑郁焦慮的情緒,增加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5,6]。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手術治療的頸脊髓損傷伴截癱患者96 例作為研究對象,男72 例,女24 例;年齡22~67 歲,平均(39.08±10.67)歲。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 例,2 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損傷頸椎的節段及原因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頸椎MRI 檢查顯示頸椎脊髓損傷;(2)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傷伴截癱;(3)患者住院后均給予手術治療;(4)患者及家屬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并積極配合。 排除標準:(1) 有心理及精神疾病診斷史, 溝通交流障礙者;(2)聽力視力障礙、慢性病等疾病者;(3)患者及家屬治療康復依從性較差;(4) 因經濟等原因中斷治療康復的患者。
1.2 方法 2 組患者入院完善術前檢查及評估后,均給予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圍手術期的治療護理內容及頻次等項目均一致。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思維導圖式健康宣教聯合共情護理的模式對患者實施指導護理,具體實施內容如下:(1)研制思維導圖:成立研制小組,由護士長、4 名護理骨干、2 名醫師組成。 護士長為負責人帶領所有組員檢索并分析頸脊髓損傷圍手術期及康復鍛煉方面有關文獻,結合臨床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制作出利于護士工作,患者容易理解記憶的思維導圖。 (2)對護士進行培訓:護士長對全體護士針對思維導圖及共情護理內容進行培訓,再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解讀思維導圖的全部內容及如何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同時進行共情護理、人文關懷及溝通信任等情感護理培訓,增強護士對共情的理解掌握能力。 培訓結束后采用情景模擬和實際演示的方式統一進行考核,定期進行督導考察。 (3)護理干預內容:①聆聽傾訴,共情體驗。 傾聽是共情護理的根基,護士多陪伴患者,至少30 min/次,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仔細觀察患者的表情、眼神和語氣,讓自己置身于患者的情況,體會其內心世界,準確把握患者的情感和感受,實時對患者做出合理的反應;在明確患者內心真正需求和顧慮后, 同患者保持有效的互動,用明確肯定鼓勵的語言幫助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用大家熟知的名人經歷或過往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例進行積極引導,增強共情效應,使患者能夠堅定信心,積極配合治療;②思維導圖式健康指導。 護士利用思維導圖實時進行健康指導;把思維導圖全部的內容按照其分支的先后順序錄制微視頻發送給患者;制作好的思維導圖宣傳手冊懸掛于病房,患者可以隨時取閱,出院時送給患者,并指導其如何運用該圖進行康復鍛煉、關注注意事項及預防并發癥。
1.3 觀察指標
1.3.1 心理狀態的評估比較[7]采用國際Zung 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心理狀態入院時和出院前分別進行評估分析,找出影響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共情護理措施。 SDS 和SAS 均包括20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4 級評分法,分值為1~4 分,1 分為從無或少有,2 分為個別時間有,3 分為較多的時間有,4 分為大多數或全部時間有,把各個條目的分值相加總分×1.25 即為標準得分, 標準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焦慮或抑郁程度越重。
1.3.2 康復治療依從性評價量表[8]該量表包括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三部分。 完全依從是指患者完全根據指導動作自主進行康復鍛煉;部分依從是指患者部分根據指導動作進行康復鍛煉;不依從是指患者偶爾進行康復鍛煉或不鍛煉。 康復治療依從率為=完全依從人數/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 組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比較 對照組依從率為 37.50%(18/48), 低于觀察組的 60.42%(29/48)。 2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 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比較 2 組患者在護理前焦慮、抑郁程度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的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2 組患者心理狀態評估得分比較(±s,分)

表1 2 組患者心理狀態評估得分比較(±s,分)
組別 n SAS 評分 SD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8 63.04±3.70 63.54±3.36 48.52±4.17對照組 48 62.75±3.97 63.48±6.40 55.19±4.45 t 值 - 0.691 0.125 8.629 P 值 - 0.493 0.901 <0.05干預后49.19±3.21 56.92±3.40 10.574<0.05
共情作為一種特殊的溝通方式,要求護士換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感同身受的去體驗患者內心的情感和想法,達到共情體驗,從而影響患者的心理,并取得反饋,提高患者的正向意識,幫助患者走出消極的情緒,最終達到提高患者的治療康復依從性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9,10]。 而思維導圖式健康指導是指利用圖文并重的技巧,將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用簡便有效的方法幫助患者理解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療及功能鍛煉的依從性,確保康復治療順利進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11-13]。
脊髓損傷是一種破壞性的損傷,截癱患者存在肢體運動、感覺及勞動能力喪失等情況,給患者帶來災難性的打擊,疾病發生突然,患者沒有思想準備、知識缺乏,漫長的康復治療等導致患者容易自我否定,產生無能感,極易導致負向心理情緒的發生[14]。 該研究共情護理模式是基礎,貫穿于整個康復治療中,工作中護士認真聽取患者的言語、察覺非言語暗示,使自己處在患者的境遇中體驗其情感和情緒,對患者做出及時得當的反應和反饋,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達到共情的狀態,使患者充分信任醫務人員,堅定治療的信心。 在共情的基礎上使用更容易理解記憶的思維導圖指導患者康復鍛煉,變被動為主動鍛煉, 最終達到提高康復治療依從性、提高康復效果及改善生活質量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