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從2019年的普遍性發生到2020年的“點狀”或“區域性”發生,定點清除技術逐漸成熟,疫情變得可防可控。而豬價比較高,利潤比較大,這也給復產和防控疫情帶來了極大的信心。除此之外,養豬產業迎來了百年不遇的盈利黃金期,高盈利期超過12個月,雖然自10月初迎來了低谷期,但是下一次將是大集團之間的成本博弈。國家也從土地、資金、政策、技術宣導等各角度促進養豬產業的復產、保供,全行業空前重視豬場的生物安全、豬場的設計、環境控制、非特異免疫等要素,超級規模豬肉生產綜合體誕生。養豬產業快速的集中化,TOP 50的集團化養豬企業將主導中國養豬的存欄與出欄量。但是養豬產業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緊缺,人才的招聘與復制是全行業的挑戰,所以行業技術流程與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標準化、模塊化。
各地母豬存欄量、國際貿易、新冠疫情、疾病防控效果、非洲豬瘟疫苗質量等多重因素都會影響養豬產業的盈利周期,所以各企業必須在盈利期下降之前準備足夠的資金池,以調整好豬場的生產管理與健康管理。高健康、高遺傳潛能、適齡的后備母豬非常短缺,給后期的豬場管理埋下隱患。整體而言,非洲豬瘟給行業的產業升級、人才結構調整等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所以要認真面對。健康后備豬供應、成熟的團隊與生物安全升級與執行的企業復產成功概率很大,生物安全體系、健康監控體系、緊急處置流程與團隊協作是抗非的關鍵。生物安全依然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育種體系與豬群健康管理體系重建將成為各養豬企業工作的重點。并且,農業農村部第194號公告已經規定了:禁止使用12種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如金霉素、桿菌肽鋅、阿維拉霉素等,可見非瘟和限抗對養豬行業產生了雙重壓力。
在非瘟疫情下,生物安全與生產管理需要協同發展,管理團隊、獸醫、生產團隊必須協同作戰,健康管理或生物安全成為養豬企業日常管理的重點,產業規?;?、職業化,獸醫健康團隊的配置與崗位職責增加。但是人員培養速度跟不上養殖規模的擴張速度,導致“一人難求”的情況出現,而生物安全不斷升級帶來的操作繁瑣,需要保證簡潔、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執行落地,并且生物安全不斷升級后,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防疫成本。所以,如何在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對生物方案防控做減法,在內部生物安全防交叉感染的要求下,生產管理工作如何有效開展,疫苗免疫策略如何調整,在飼料禁抗政策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用藥保健與種豬群凈化、疾病馴化等措施提升豬群整體的健康度,都是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除此之外,很多基礎群常規性重要疫苗,如口蹄疫、豬瘟、偽狂犬等漏免、推遲免疫、減少免疫頻次,所以不敢確保能提供有效的保護力;從超體重大日齡三元肥母豬中挑選的后備母豬的健康度與免疫力水平均不佳,所以如何做好后備母豬的健康與配種管理,如何將非瘟下的健康管理體系Sops化,并培訓、監督、檢查到位,也成為接下來的挑戰中應該盡快解決的問題。
面對很多需要驗證的新方案,事業部獸醫團隊增設研究與臨床驗證崗位,應該大膽設想、小心求證,不能盲從,畢竟大集團也會犯錯誤;母豬場與育肥場的獸醫區分配置,應該強化專業性,減少人員交叉感染;豬場與獸醫進行“人與場的定編”,因豬群大、風險大,駐場獸醫將成為常態;獸醫需要具備組織能力、權威性,特別是在緊急事情的處置上;駐場獸醫應該強化生產管理、人員培訓職責,將獸醫崗與品控崗位結合;獸醫團隊應具備人才輸出與崗位輪訓的功能;大型集團的獸醫體系應該建立研究崗、技術與方案建立崗位、培訓崗位及執行崗位,可以用不同教育層面的獸醫來擔任,降低崗位的難度。
主要招聘有獸醫教育背景、有工作激情的員工,主要培訓其生產、健康管理,溝通、演講與培訓技巧,實驗設計與科學驗證等方面。而在實踐方面需要嚴格依照Sops執行,參與簡單案例的診斷與處置,接受復雜案例的復盤學習,以傳幫帶形式接受復雜案例教學及驗證試驗的跟蹤。需要其總結臨床案例,固化實踐經驗,然后依據復盤與總結,優化方案,再重新啟動培訓。
在非洲豬瘟傳播中,各種傳播途徑的風險由低到高分別為飼料、空氣、有害動物、物料進場、車輛人員等、活豬、病豬及精液。而規避風險主要依靠生物安全措施,如隔離、過濾、滅活、清洗、干燥、管理制度等。
豬場生物安全重點工作分為場外生物安全和場內生物安全。場外生物安全是豬群是否會感染的關鍵。場外生物安全包括人員管控,禁止外來人員進入豬場;運輸工具管控,要建立自己的洗消站、洗消點,建立規范化的運輸車輛清洗消毒系統,禁止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物資進入豬場;控制引種,應減少或者不引種,即使要引種也要從沒有疫情的地區引種,并做好隔離等工作;飼料控制,采取烘干、高溫制粒等技術對受污染的飼料等進行處理,消除潛在的污染源;環境控制,要定期對豬場及周邊道路環境進行消毒,酸化已被污染的水源、使用過濾膜過濾被污染的空氣等。
場內生物安全是疫病發生時緊急處置是否能成功的關鍵。首先要防止豬只間的接觸傳播;在豬場內的人員進出不同豬舍要進行淋浴消毒,衣物、鞋也要消毒;還要防止糞污、蚊蟲、鳥、飲水、飼料等傳播病原。
母豬場新建及改造方案也同樣重要,母豬場應該分區建設,每棟分左右兩個區,每個區由妊娠區+產房組成。每棟單元設置仔豬出場通道,后備豬進妊娠舍通道,淘汰豬出場通道,病死豬要單獨通道運出場外,且與場外的料車通道不能交叉。豬舍要使用雙料塔,定期對料塔進行清理。總之,要合理布局規劃,保證最大程度的避免污染。
除了上述所說的關于對人員、物資、動物、飲水、飼料的管理以外,還要制定其他生物安全制度,包括臨床監控+實驗室監控制度,重大疫情上報制度,還有生物安全審查—修訂—培訓制度。
育種體系的重構。在滿足母豬存欄目標的情況下,開始利用優秀的種豬基因替換原有的,預計2022年之后,健康管理與成本管理將成為核心競爭點。而為了降低引種風險,母豬群將進行閉群生產,內部匹配繁育體系,這樣就降低了二元母豬外部引種的頻次,高遺傳潛能、高健康的精液將成為改善遺傳性能的重要途徑。
通過后備母豬日齡控制、激素控制等策略,可以實現入群后備母豬的批次化、均衡化,減少或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生產操作,如: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妊娠期的轉群,設立專門配種期等,對仔豬的3日齡操作及斷奶仔豬免疫等,疫苗的聯合免疫等,誘導公豬入欄查情,需每日采樣確認公豬的帶毒狀態等。
要想實現上述理想化的狀態,首先需要每個飼養人員必須具備異常的鑒別能力。其次,場長必須具備健康管理的知識與能力,重點強化外圍的生物安全管控。對于2000頭以上規模豬場,需要在場內配備專職獸醫一名,負責生物安全審計、異常情況診斷與處置等。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免疫營養,通過營養性措施,提升其非特異性免疫,增強豬群對疾病的抵抗力,提供豬群所需要的環境,降低應激等。
豬瘟、偽狂犬、口蹄疫、乙腦、細小病毒等均有良好的疫苗,所以選擇高效疫苗,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聯合免疫,減少免疫次數是關鍵;藍耳病、PEDV等,僅通過疫苗依然無法徹底解決問題,需要做好后備母豬的凈化工作,如后備母豬豬舍的管理、馴化后的排毒控制等;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等,重點在于對藍耳病的控制,盡量不免疫;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預防,關鍵在于對后備母豬的管理,控制通風與溫差,多數疫苗效果不佳;大腸桿菌、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流感等,可以通過免疫來控制,也可以通過其它措施解決;至于非洲豬瘟,需要等待經過官方驗證的安全、有效的疫苗上市。
金霉素、桿菌肽鋅、阿維拉霉素等藥物的禁止使用,可能導致呼吸道、消化道及魏氏梭菌等細菌性疾病發生。所以要嚴格執行休藥期管理,建立臨床觀察與個體治療制度,減少群體性給藥,并探索種豬群精準的個體給藥方式,建立獸醫處方制度,開具飼料處方料。飲水給藥、長效性注射給藥將逐漸成為主流,減少不必要的常規性用藥頻次。通過藍耳病控制、環境控制、后備母豬馴化、種豬群病原凈化等措施,避免細菌性疾病的給藥,最后逐漸探索替代抗生素的給藥措施。
非洲豬瘟已經開始改變中國養殖業的格局分布,規?;?、集團化成為趨勢;規模化豬場健康管理體系的重點是嚴謹、敬業的獸醫團隊的培養、Sops的建立、全體系對方案的理解及團隊協作等;生物安全得到空前的重視,包括區域化生物安全和場內外生物安全。需要注意的是后備母豬的引種、賣豬。車輛管理及物資進場是常見的生物安全風險點。在飼養管理方面,后備母豬的管理是重點,應該執行批次化生產,來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操作,減少應激,達到提升群體免疫力的作用;疫苗免疫方面,應盡量聯合免疫,利用高品質疫苗,降低免疫次數;還應該強化后備母豬馴化管理,對后備母豬的疾病凈化。最后,豬群育種體系建設、健康管理與智能化建設將成為規?;i場首要關注的問題。(本文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如有出入,以專家本人意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