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蟲病是一種高危寄生蟲病,其會寄生在羊肝臟和膽管中引發病變,病羊的傳染性較高,而且對羊來說是致命的,因此要求養殖戶能夠重視起該病的預防工作,保證羊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
羊肝片吸蟲病主要表現為急性與慢性兩種癥狀,一般在夏秋季節呈現急性癥狀,病羊會出現全身發熱、身體衰弱、精神疲倦、行走困難等癥狀,而且羊只會感染肝臟區域有疼痛感,一些敏感的羊只會拒絕觸碰;冬春季節呈現呈現慢性癥狀,主要是因為夏秋季節的輕度感染沒有及時發現,病羊會出現貧血、精神萎靡、采食下降并停止采食等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羊會交替出現便秘和腹瀉,最終死亡。
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斷首先需要根據其臨床癥狀進行鑒別,必要時則需要進行實驗室診斷。在實驗室診斷中,可以通過對病羊進行剖檢來觀察,剖檢過程中可以發現病死羊的肝臟可見出血性病變及創傷性肝炎,并且將肝臟切碎擠壓后淘洗可見大量成蟲和幼蟲。而對養殖場內的羊只進行檢查時可以取直腸內的糞便反復沉淀法漂洗沉淀后鏡檢,如果發現卵圓形金黃色的肝片吸蟲卵就可以確診。
在羊肝片吸蟲病的治療上有很多特效藥,一是可以用硝氯酚,按體重口服4~5mg/kg即可;二是用阿苯達唑,阿苯達唑是一種廣譜驅蟲藥,按體重口服5~15mg/kg即可;三是用五氯柳胺,該藥物可以有效治療肝片吸蟲的成,按體重口服15mg/kg即可,該藥物一般會伴隨輕度的下痢癥狀,痊愈后會消失;四是用碘醚柳胺,該藥物可以對6~12周的寄生蟲起到驅除作用,按體重口服7.5mg/kg即可;五是可以使用雙酰胺氧醚,該藥物可以對1~6周的寄生蟲起到驅除作用,對周齡較大的寄生蟲則會降低或者失去效果,按體重口服7.5mg/kg即可。藥物使用之前均需要進行藥敏試驗,然后選擇敏感藥物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獸醫人員需要判度羊機體內的寄生蟲所處的生長階段,以便選擇更有效的藥物,縮短病程,促進羊只的痊愈。
4.1 加強對該病的重視 首先需要從思想上重視起羊肝片吸蟲病造成的危害,基層獸醫站要承擔起相應的宣傳工作,深入一線與養殖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告知養殖戶該病的危害,并且通過開展技術培訓班使養殖戶能夠學會該病的預防方法,并且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治療,為該病預防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2 注重該病的普查工作 肝片吸蟲病作為一種高危寄生蟲病危害較大,而且發生概率較高,定期做好該病的普查工作至關重要,普查過程中除了對其中間宿主進行調查外,還應該注重對牛等其他家畜的檢查工作,從根本上切斷該病的傳播。
4.3 科學放牧 在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羊養殖過程中都采用的是放牧的養殖模式,而在潮濕、低洼的地區進行放牧時,羊只在飲水、食草的時候非常容易食入囊蚴導致發病,因此在該病的預防工作中還需要注意科學放牧,尤其是對于一些以放牧為主的養殖戶來說,在放牧過程中應該科學選擇放牧地點,避免去低洼處放牧,飲水地點盡可能的用自來水或者流動的河水等,保證飲用水的干凈衛生。在養殖過程中還需要避免與牛等家禽進行混合飼養,避免感染。
4.4 加強飼養衛生管理 對于以舍飼為主的養殖場來說,尤其需要注意加強羊生活環境的衛生管理工作,保證羊舍內的通風、透光等條件,及時清理羊舍的糞便,避免糞便堆積產生有害氣體和細菌等,對于羊糞便的處理還可以通過堆積發酵以后用作肥料,提高資源利用率。除此以外,還需要定期做好養殖場的消毒工作,減少細菌滋生。
4.5 定期驅蟲 定期驅蟲是有效預防羊肝片吸蟲病的重要方法,養殖戶要加強與基層獸醫站的聯系,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地的病發情況進行定期驅蟲,一般是在秋季、春季等羊肝片吸蟲病的高發期實施驅蟲計劃,即在4、5月春季到來后對羊群進行第1次驅蟲,在10、11月春季到來后對羊群進行第2次驅蟲,一些高發區還需要增加驅蟲的次數。
綜上所述,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斷與治療工作,是保障養殖場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在養殖過程中還需要養殖戶加強重視,做好日常的預防工作,保證養殖場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