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所帶給環境的壓力,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影響了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尤其畜禽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每天將會產生大量的糞污,這些糞污如果不經過及時處理直接排放,那將會成為生態環境的最大威脅,同時,人類的身體健康和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也會被動搖。針對上述情況,養殖人員需要深刻認識到當前養殖環境的嚴峻性,樹立環境保護意識,落實推廣糞污處理技術,從而為生豬養殖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養殖環境,以實現養殖質量的全面提升。
1.1 糞便污染 根據有關調查顯示,一頭豬每年大約排出3噸左右的糞便,伴隨著養殖戶的增多,養殖規模的擴大,單是一個養殖場來說,其每年排除的糞便是難以估量的。糞便所產生的對人類有害的微生物在大量積累之后,會進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當中,不僅會污染河流、水庫,還會污染地下水資源,使人們的日常用水受到了威脅。
1.2 藥物殘留污染 畜牧業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提高畜牧產業的經濟收益,在日常的畜禽喂養飼料中會經常性的加入抗生素類的藥物。盡管這類藥物對產業發展的有著如此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如果從長遠角度考慮藥物的使用問題,會發現藥物的大量使用會成為環境污染的一大不利因素。因為藥物在大量積累之后會引發嚴重的畜產品藥物殘留問題,對于生態環境的污染是十分嚴重的。
1.3 動物尸體污染 由于養殖業的門檻較低,大多數個體養殖戶都不具備專業的防疫技術,甚至在日常喂養過程中嚴重缺乏防疫意識,這種現象的存在導致我國有關畜禽的傳染病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與此同時,畜禽的死亡率甚至已經達到了10%以上,畜禽的高死亡率意味著動物尸體變多,如果這些動物尸體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那么不僅會破壞生態環境,嚴重的將會造成人畜傳染的現象發生,給整個人類社會造成不可控的危害。
2.1 優化豬場環境 環境對于生物的生長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生活環境能夠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同樣的,不達標的生活環境對于生物的生長也會起到阻礙作用,甚至可能會引發疾病,最終導致死亡,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環境問題。豬生活的場所一般都是固定的,為了保證生豬的生長環境,更好的提高生豬質量,生豬養殖場應加大養殖場的衛生管理以及監督工作,對豬場環境做到嚴格管控,例如:定期進行消毒、定期維修豬舍等。工作人員在進入豬群養殖場之前要進行全方位的消毒,包括衣帽和防疫用的消毒物品,衛生管理人員要嚴格管理消毒物品的使用,禁止混用,防止出現交叉感染。
2.2 建立健全畜牧養殖法律法規 關于畜牧養殖環境法律法規內容的制定,首先為了強化污染防治效果,必須要對養殖技術進行嚴格規定,有關飼料的添加劑等要實施嚴格監控,從根源上解決環境污染源的大量產生。另外,國家在完善現有法律法規時要切實根據我國現階段的畜牧業養殖狀況以及環境污染狀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法律法規,同時在法律法規出臺之后,要實時地根據變化做出適當地調整,以期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完善穩定。
2.3 推廣標準化的生態養殖技術 生態養殖目標的實現除了需要從根本上防止污染養殖的出現,還要利用各種新型的養殖技術優化現階段的養殖模式,在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下,減輕養殖環境的負擔。通過資金的大力投入、政府政策的積極倡導,推動所有養殖戶都能意識到生態養殖技術的重要性,并且都能學會使用生態養殖技術。在推廣使用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生態養殖帶來的積極影響,推動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例如為實現農村畜禽糞污的資源化有效利用,養殖場可充分利用農村的地理優勢開展種養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要充分考量養殖場的周圍環境,對于那些周圍有耕地或者農田的養殖場來說,采用種養結合的方式才是最佳選擇。種養結合也可以說是農牧結合,利用周圍的農田變廢為寶,達到種植、養殖的雙向平衡,從而實現對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防治。
3.1 種養結合糞污還田處理模式 為實現養殖業糞污的資源化有效利用,養殖場可充分利用農村的地理優勢開展種養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要充分考量養殖場的周圍環境,對于那些周圍有耕地或者農田的養殖場來說,采用種養結合的方式才是最佳選擇。種養結合也可以說是農牧結合,利用周圍的農田變廢為寶,在幫助農作物吸收更多營養的同時,又有效地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達到種植、養殖的雙向平衡。
3.2 糞污厭氧處理模式 對于一些大型的規模養殖場或養殖密集區來說,為盡量減少糞污處理設施的投資,實現糞污的高效化處理,糞污厭氧處理模式應當是最佳選擇。糞污厭氧處理模式以專業生產可再生能源為主要目的,依托專門的畜禽糞污處理企業,收集周邊養殖場糞便和污水,投資建設大型沼氣工程,進行高濃度厭氧發酵產生大量的沼氣進行發電,產生的電能輸送到國家電網。在進行集中統一處理的基礎上,實現了糞污的資源化高效利用。
3.3 異位發酵床處理模式 異位微生物發酵床養殖是指養豬與糞污發酵分開,豬不接觸墊料,養殖圈舍外建大棚墊料發酵床,墊料鋪在發酵床內,豬場糞污收集后利用潛泵均勻噴在墊料上進行生物菌發酵的糞污處理方法。隨著中小型豬場的迅速發展,排出大量糞尿和污水日益成為養殖戶和農村環境治理的難題,而生豬養殖產生的糞污已經成為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異位發酵床處理模式是在豬舍外建設場外建設與飼養規模相匹配的墊料池、翻爬機、貯糞池,利用木屑、谷殼、農作物秸稈和食用菌下腳料等大量農林業廢棄物作為發酵基質,充分處理豬場糞污,最大限度吸納、利用豬場的污水,使養豬場固、液污染物配套處理,達到資源化循環利用,具有很強的適用性。該處理技術可同時處理生產與生活中的絕大部分廢棄物,從而為全面實現豬場污染物零排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采用異位發酵床綜合技術處理糞污的養豬場,無需設置排污口,不僅可一次性處理固液態糞污,實現糞污零排放,而且糞污經發酵處理后可轉化為固態有機肥料進行還田利用。異味發酵床建設具有投資低、技術和設備集成度與自動化水平較高,運行靈活方便,運營管理費用低、占地面積小、資源化利用率高等優點。異位發酵床處理豬場糞污技術是一項集糞污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為一體的綜合技術。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生態養豬模式的推廣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推動生豬養殖的生態化、糞污技術的高效化不僅可以提高養殖專業戶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為人們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生豬提供一個良好的養殖環境,減少動物疾病的發生,促進養殖業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實現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