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豬防疫實際情況,加強生豬防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意義重大。結合疫病傳播途徑,提高疫病防控存在的問題分析能力,可以提升疫病防控水平,滿足規模化養殖需求。所以應探討基層生豬防疫存在的問題分析情況,為采取有效防疫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1.1 診療設備簡單
當地獸醫部門技術人員的診治水平及診療設備代表一個地方應對疫病暴發的應對能力,以前大部分基層獸醫工作部門的技術人員出診時,隨身攜帶的僅是一個藥物簡易箱與一只體溫表。因此,當疫病出現復雜病情時,會大大增加獸醫部門技術人員診斷難度甚至無法診斷,尤其是新病發展成混合感染。
1.2 獸醫部門技術人員診治水平低下
很多基層獸醫部門除缺少必需的診療硬件設備外,還缺少具有很高專業素養、較高疫病診治水平的技術人員。獸醫部門技術人員鮮有機會接受專業知識及相關技能培訓,也無法獲得進修深造的機會。在防疫工作中遇到病情復雜的病例往往無從下手。
1.3 免疫程序不科學 生豬接受免疫的時間一般定格在每年春、秋兩季,但是新引進的仔豬、新購入的種豬等在這兩季不能接種免疫。如豬瘟、豬口蹄疫等,國家規定強制要求免疫接種,其抗體在免疫時處于較高水平,是可以檢測到,但是兩季之間,出現了免疫空檔,可以使80~90%的生豬處于病原體威脅之下。除此,有一部分養殖人員不能做到適時免疫,為了加快免疫進度,盡快完成免疫密度,不做免疫檔案記錄,也不觀察生豬免疫后反應,使得有些豬因發生免疫反應而死亡。
1.4 免疫操作不合規 由于部分人員在生豬疫病防控工作中的疏忽,使其沒有嚴格按照疫苗說明進行防疫操作,導致防疫過程中免疫接種頻頻達不到規定要求。另外,接種后,有些獸醫人員未告訴養殖戶需要注意的地方,使得生豬出現免疫反應。
2.1 注重設備引進方式 針對疫病防控中設備不足情況,應根據獸醫部門診療實際情況,加強病理分析及檢測過程,以引進的方式建立設備齊全的實驗室,同時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設備操作技能相關培訓,以應對生豬疫病防控中病情復雜、診斷難度大的情況。
2.2 提高獸醫部門整體診療水平 生豬防疫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一支診療水平高、綜合素質強的獸醫隊伍,因此,在疫病防控過程中,必須加強與完善獸醫隊伍建設,定期開展專業知識及技能培訓活動,并且多創造機會讓業務能力強的工作人員進行進修深造。針對獸醫部門技術骨干力量缺乏的情形,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延長退休時間,以給知識及經驗不足的新工作人員傳道解惑,提高獸醫部門的整體診療水平。
2.3 強化免疫程序管理 針對免疫缺乏科學態度問題,獸醫部門技術人員除了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疫病防控操作外,還應該加強防疫知識及技能宣傳,使畜主認識到免疫工作的繁雜性及免疫的重要性,以引起其高度重視。在生豬免疫過程中,技術人員應加強與畜主的溝通,詢問生豬免疫接種情況,做好免疫記錄。同時根據疫病種類,全面科學地加強疫病監測工作,尤其在免疫空檔期,應從多個方面對免疫抗體水平進行探測。另外,對于部分養殖人員防疫違規操作,應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2.4 培養免疫基礎意識 首先,對生豬進行免疫接種前,須認真閱看相關疫苗使用說明書,注意外包裝上批準文號、生產批號、出廠日期、保質期等,以免盲目對生豬進行疫苗注射,引起不良反應發生。對生豬免疫接種后,獸醫應該及時告知養殖人員要及時觀察生豬反應情況。其次,獸醫在接種過程中,對接種過的生豬應做好標記提示,保證防疫接種工作有序進行。一般在疫苗稀釋完后,應在一定時間內(2h以內)用完,否則藥效將降低。最后一點是注射部位要準確,注射深度必須合乎要求。
通過對基層生豬防疫存在的問題的了解,在生豬疫病防控工作中,加強對策研究對降低疫病發生有積極意義。結合當前生豬疫病防控實際情況,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對防疫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探討,有利于提高養殖場疫病防控能力。因此,應立足于養殖場實際條件,研究防疫問題分析、探討情況,為生豬疫病防控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