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和人口結構的巨大變化,使我國的疾病譜同時具有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特點,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如何緩解政府預算緊縮與社會健康需求高漲之間的鴻溝不可能單純依靠醫療改革,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政府的詢證決策,轉化醫學必將在我國的醫療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中醫藥治療腫瘤的核心是辨證論治,在此基礎上,我們應加大臨床有效的經驗組藥或小復方有效組分的研發,并開展中藥劑型的改革,以求在原有抗腫瘤的基礎上獲得新進展,提高療效。同時,抓住癌毒理論,加快開展抑癌解毒中藥的研發,借鑒國內外多個腫瘤臨床中心的實踐經驗,依托生物醫藥、轉化醫學等平臺,形成跨領域、大合作的交流對常見惡性腫瘤的中醫藥基礎與轉化醫學相結合,產生重大原創研究成果,為中醫藥基礎與臨床轉化做出了示范。
轉化醫學作為一種全新的醫學研究模式,正式興起至今剛剛走過二十個年頭,其倡導“臨床與基礎之間的雙向、開放式循環轉化”、以“患者為中心”和“多學科交叉”的往復式研究特點,并借助系統生物學研究平臺,把基礎醫學研究成果有效轉化為合適的方案、舉措,使其便于解決公眾健康問題、特別是臨床技術問題;與此同時,還要考慮與社會科學、健康管理等成果的互融互通。這些優勢使得它成為基礎研究到獲得滿足臨床診療需求新技術、新方法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模式。基于此,轉化醫學的概念自2005年被引入中國以來,在過去十一年的發展中,大量資金被投向各種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研究項目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而且這些成果也已經獲得國家及同行的認可,然而實用性和研究價值有待進一步提高。中醫學界也未能幸免走出這個“瓶頸”。
中醫學的發生和發展一直未曾脫離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軌道,在“臨床—理論—臨床”中循環往復、不斷提升,在這循環中臨床是核心,理論是臨床經驗總結的上升,這種中醫學發展模式與轉化醫學具有相同的理念和運行軌跡,中醫學所強調的“整體性”“辨證施治”和“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等思想都體現了中醫藥是一種基于中國傳統醫學理論的樸素的轉化醫學,也可以說轉化醫學思想是中醫藥學得以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
本研究在面對中醫學與轉化醫學的邏輯聯系以及重要性時,我們不難理解中醫藥學需要轉化的急迫性,但我們卻很少系統地去思考中醫藥學在轉化醫學的背景下遭遇瓶頸的深層次原因和可能的解決辦法。以腫瘤為例,從中醫藥抗腫瘤研究的進展來看,其防治腫瘤以及抗腫瘤中藥研制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究其根源,一方面是指導臨床辨治的腫瘤病機理論發展滯后,常見的惡性腫瘤都沒有權威公認的符合現代人體證候特點的“核心病機”“主要病機”的提煉,另一方面是中醫藥防治腫瘤的物質基礎及藥效機制闡明不夠,單體或復方配伍的機制、抗腫瘤的關鍵問題和核心環節并未明晰;第三方面,針對腫瘤的臨床研究尚缺少基于循證醫學的研究高度,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多集中在少部分大型三甲醫院,期待形成跨領域合作和大規模的研究。臨床研究也存在缺乏嚴格科學設計的問題,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醫研究成果的應用和推廣。鑒于此,非常期望通過基于名老中醫經驗的創新理論和研究模式;基于特色療法的創新理論研究模式,以確有療效的若干中藥成方為載體的方藥配伍理論研究模式;探索提煉疾病診治的內在規律,形成常見惡性腫瘤核心病機,或提煉2~3 個主要病機,圍繞核心病機、主要病機做深入機制研究,將基礎研究成果在臨床專科中轉化應用。
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之間的脫節問題并非僅見于生物醫學領域,在20世紀中后期各國相繼設立高技術發展計劃,推動基礎研究成果的應用和開發研究,如美國先進技術發展計劃(ATP)、歐洲的尤里卡計劃以及我國的科技攻關計劃和“863”計劃,其目的都是推動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促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并以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或強調企業的參與。
在生物醫學領域,由于分子生物學的迅猛發展,尤其是癌基因等疾病相關基因的發現,極大地鼓舞了科學家將這些發現轉化為生物標志物或藥物靶點迅速應用于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甚而是預防的期盼和探索。
在衛生政策層面,轉化醫學的目的是整合基礎及臨床科學、社會科學和政治學的研究,簡化并提高從基礎研究成果向新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法的轉化過程和效率,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人類健康的質量。因此,轉化醫學要實現其最終目標理應包括基礎研究、臨床實踐和政府決策三者之間的雙向知識轉化。
由于轉化醫學理念和實踐在我國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尤其在中醫藥領域缺乏系統的經驗。項目有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湖南等多地的知名專家圍繞自身從事轉化醫學的經驗展開書寫和總結,根據中醫腫瘤學的自身需求,聚焦中醫診療技術的特色和優勢,兼顧腫瘤學最新的基礎研究進展,明確常見惡性腫瘤的核心和主要病機。初步形成中醫藥對常見惡性腫瘤轉化的理論及防治體系,各地專家提出了諸多符合我國國情的、有實用價值的經驗和建議,對中醫藥在中國現階段的轉化研究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中醫藥發展應是繼承和創新并舉,繼承使我們時刻保持中醫藥獨特的優勢,創新則不斷讓我們突破自我,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不斷吸取現代科學技術研究的一切重要成果,從中醫藥自身的特點與規律出發,借助“轉化醫學”研究平臺,創建具有自身價值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和新藥物。
該轉化醫學中心未來將成為覆蓋上海、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與國際相接軌的轉化醫學研究標桿。項目入選書目以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中華醫學科技獎、國家發明專利以及省部級獎項的學科為基礎,以作者的原創性研究為亮點,將原有的成果系統化,并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將我國乃至國際上在醫學領域和醫理工交叉領域的先進成果以紙質媒體的形式固定起來,重點展示疾病的早期預測、預防、診斷和治療的方法,以及技術、藥物和醫療器械的研究,實現產、醫、研的深度融合發展,可作為實現前沿技術和基礎醫學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轉化的示范案例。
本項目的啟動源于林國強院士、劉嘉湘、周岱翰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樸炳奎和潘敏求教授的鼓勵,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推動,以及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腫瘤同行的幫助。新開展的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擴大了中醫藥學術研究的國際影響,加強了學科交叉與國際交流合作,推動了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