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儀 王瑜 陳小洪 吳秀平 李容 鄔旭龍 魯志平/四川省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611130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所引起,主要表現為嚴重的繁殖障礙、生長遲緩、呼吸道癥狀、高死亡率,俗稱豬藍耳病。早在1996年,國內學者成功出分離PRRSV CH-1a株[1],并利用血清學檢測追溯出PRRSV早已在國內流行。2006年5月,江西出現“豬無名高熱”,該病傳播速度迅速,波及60%以上的豬場,病死率高達80%;易感動物交易頻繁導致疫區加速擴大;環境與動物交叉污染,水源、空氣和土壤等多種因素均直接成為傳播的媒介,屠宰場的下腳料與泔水再回收利用等促進疫情擴散愈演愈烈,終至蔓延全國多個省市,對我國養豬業造成巨大損失。“高致病性藍耳病”(HPPRRSV)的全面暴發,影響時間持久。如今,我國幾乎所有的省市都有PRRS的發生[2]。在防控藍耳病上經過多方協作,從農業部近幾年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各省區疫情較2006年已得到顯著且有效控制,但危害亦不可輕視。
PRRS發現距今已有30余年,如今防控起來依然棘手,至今已演化出NADC30-Like、MN184、GM2/QYYZ等多種亞型新變異毒株[3]。PRRSV因其變異快與免疫效果不理想常年困擾養豬業。PRRSV NADC30-Like毒株是此背景下演變出的新毒株,檢出率不斷升高,危害日趨嚴重。
NADC30毒株是2008年從美國愛荷華州一個暴發呼吸道疾病的豬場分離到的一種毒力中等的毒株。根據國內學者分析認為,該毒株首先在2005年出現于北美的加拿大,隨后傳入美國,2013年在中國首次發現[4]。
從2013年開始,在中國分離到1株具有與NADC30相同基因特征的PRRSV變異株,接著至少8個省份有關于NADC30-like毒株在疫苗免疫豬群中暴發的新聞報道[5]。該類型毒株感染豬群后的臨床癥狀為高熱、咳嗽、厭食,肺部病變,淋巴結出血腫大懷孕母豬流產,產死胎以及呼吸系統癥狀,致死率約為30%~50%。有報道指出,從我國東南部分離到的230個發病豬臨床樣本進行檢測,分離到NADC30-like毒株的省份為河南(5個樣本)和福建省(1個樣本),其中河南省同時分離到HPPRRSV和NADC30-1like毒株[6]。
2.1 做好豬舍的夏天的防暑降溫工作以及春秋換季溫度變換的防御工作,降低飼養密度。保持豬舍的良好環境條件,對于豬的生長、繁殖和健康十分重要。豬在豬舍內飼養,豬舍各種環境因素對豬將產生直接的影響,一旦超過豬的適應能力或調節能力,就會對豬產生不利的影響。
2.2 控制種源堅持自繁自養,養殖場采取全進全出封閉式的飼養管理制度,實施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一切病原進入豬場,對不同年齡的和品種的豬飼養在不同的廠區,減少病毒傳染的機會。
2.3 定期嚴格消毒,及時清掃糞便,盡量保持養殖場的養殖環境衛生,定時對豬繁殖舍的用具進行消毒,畜舍的周邊環境也要做好消毒工作,最基本的飲用水中也要做好消毒。
2.4 外來人員和車輛必須經過充分的消毒才能進入生產養殖區,包括所有的獸醫人員、飼養人員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消毒、更換好無菌工作服后才能進入豬舍繁殖區。飼養人員也必須經過再次消毒才能進入其他的豬舍,非生產區人員不得進入生產區。在轉換季節是PRRSV比較活躍的一個階段,誘發病毒的因素往往是來自溫差,濕度的調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因素,所以我們也要從溫度和濕度來做規劃和防控,一個好的養殖環境能夠非常好的改善疫病的防控措施并且也能提高養豬戶的一個生產效率。
首先第一點是要防止不同品種不同,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免疫階段的豬群共同養殖,應該劃分區域分開飼養。第二,要建立一個豬群的轉運系統,嚴格保證出售的商品豬和繁殖母豬不得進行接觸,保證病毒不會傳播。第三,嚴格進行畜舍的消毒程序,要嚴格阻斷各批次的豬連續傳播病毒。第四,批次化的生產,執行全進全出的生產流程。最后一點就是做好檢疫工作,以確保母豬的PRRSV處于一個十分穩定的狀態。
現有疫苗依然是防控NADC 30-like毒株可用手段,NADC 30-like終究是一種PRRSV,對于PRRS的防控還是需要秉承綜合防控的理念:對內通過疫苗免疫和生物安全降低病毒的循環;對外做好生物安全和后備母豬的引種管理,后備母豬引種后至少需要隔離60d,配種前2次疫苗免疫,通過疫苗和隔離使后備母豬產生堅強的抵抗力并將所攜帶的野毒排干凈。降低病毒在場內的循環,除了良好的生物安全和豬群流動的管理辦法(全進全出、部分清群、清群),疫苗是非常簡單實用的控制PRRS的工具。我國也有一些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相關的疫苗產品得到了批準文號,其中分為兩大類:活疫苗與滅活疫苗。活疫苗的保護性更強而且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變異性較高,所以國內市場中活疫苗銷售范圍更廣。但是一些高強度的疫苗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效果,比如說因為高強度的免疫將病毒的演變進行得更快了,也很大地增加了流行性毒株和疫苗產生基因重組的概率,所以,還是建議對于疫苗的使用做到科學有度,盡量減少沒必要的疫苗注射,在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減少對疫苗的使用,據了解一些養殖場嘗試后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