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黃牛是湖南省湘西湘北地區主要飼養的牛只品種,其生長繁殖性能良好,且能夠肉役兩用,本身具有性格溫順、耐粗飼等特點。再者,湘西黃牛的生產年限較長,母牛可繁殖到15歲,能夠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兩林鄉板如村1組的小康牧業板如牛場是鳳凰縣兩林一處較大規模的黃牛養殖場,其總存欄105頭,其中能繁母牛49頭,公牛31頭,小牛25頭,飼養方式為母牛放養,育肥牛圈養,公牛自由活動。通過筆者的實地調研發現,在其養殖過程中,有必要加強疫病防疫,以保障養殖場的可持續發展
牛舍是黃牛主要的棲息活動場所,科學規劃牛舍是預防疫病侵襲的第一環節。湘西地區的黃牛飼養一般是以個體農戶為主,也有少數大規模的養殖戶,不管規模大小,都需要做好牛舍的規劃工作。一是要選擇合理的建設地點,個體農戶一般會將牛舍建立在居住地附近,這樣能夠方便管理,但是需要盡可能的保證面積足夠,方便牛只活動,而大規模的養殖場由于牛只數量較多,就需要選擇更加開闊的地帶,并且盡可能的遠離居住地,防止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影響居民。二是牛舍的建設需要朝陽,使其能夠接收到陽光的照射,對牛舍的殺菌具有良好的效果。三是要注意牛舍的建設材料,厚木板可以在冬季抵御風寒,保證牛舍內的溫度,防止黃牛因寒冷刺激而患病。
湘西黃牛在養殖過程中一般會在春季、秋季以及初冬季節采取放牧的形式,而在寒冷的冬季選擇舍飼養殖。由于外界環境開放性較強,無法進行有效的控制,因此黃牛極易患病,有必要加強黃牛的放牧管理,以便保證黃牛的健康。
2.1 選擇合適的草場草場是放牧黃牛主要的活動場地,其吃喝拉撒基本都在草場進行,因此需要選擇飼草資源豐富,附近有干凈水源的草場,在溫度較高的夏季還需要選擇陰涼處進行放牧,避免黃牛因熱應激而患病[1]。
2.2 選擇合適的放牧時間放牧時間的選擇主要是以季節的變化以及草場的生長情況選擇的,一般在溫度較高的夏季只需要在傍晚時分進行放牧即可,溫度較低的春秋季節則需要在中午陽光充足的時候進行放牧。放牧時長要掌握好,防止黃牛因為采食過量而引起瘤胃脹氣。
2.3 加強放牧牛群的管理管理工作對放牧牛群來說至關重要,需要專門的飼養人員進行放牧,并根據天氣變化等因素來調整放牧計劃。同時,還需要隨時觀察牛群的身體情況以及草場情況,發現異物要及時清理。
2.4 提供充足的營養充足的營養關系到黃牛的發育,臘爾山臺地的秸稈等飼料資源較為豐富,并且草原遼闊,能夠為黃牛提供豐富的青草料、玉米桿、花生秧等。除此以外,還需要額外補充蛋白質飼料以保證黃牛攝入的營養均衡,尤其是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母牛,還需要加強營養供應,適當補充精飼料。
2.5 預防寄生蟲放牧牛群極易因在草場的活動中感染寄生蟲,因此需要做好驅蟲工作。
2.6 舍內養殖環境的營造放牧期的牛群會頻繁的來往牛舍與草場,因此需要盡可能的保持舍內環境的干凈,定期進行消毒工作,防止致病微生物在牛舍內孳生,危害牛群健康。尤其是夏季蚊蠅較多,各種傳染病流行加強,更需要做好環境管理,全面預防黃牛疫病的發生。
免疫接種是畜牧養殖中常見的疫病預防方式,因此,需要針對黃牛可能會出現的疫病制定科學的免疫接種程序。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其發病較急且傳染性較高,被感染的動物還會長時間帶病毒進行傳播,最終造成大范圍的感染。湘西黃牛養殖可在每年4月、9月進行該疫苗的接種,10月再進行一次免疫以鞏固免疫效果。免疫劑量:4月齡以上的牛只2mL,2歲以上的黃牛需要增加疫苗使用量,注射3mL適宜[2]。對發病的牛只從消炎、抗病毒、止痛三個方面來選擇藥物治療,重點做好發病牛的護理工作,未發病牛緊急注射口蹄疫疫苗,做好隔離及消毒措施。
綜上所述,湘西黃牛的養殖對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加強疫病的防控技術應用則是保證養殖場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科學建設牛舍、加強放牧管理以及進行免疫接種等等多種措施都能有效的提高疫病防治效果,從而保證湘西黃牛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