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牛病癥狀復雜,難以診斷就目前來看,各類牛病的發病形式和牛病類別較為多變,加之還存在多種病原體交叉感染的普遍現象,發病癥狀又缺乏明顯的特征,導致養殖人員和獸醫難以及時診斷,不能迅速擬定兼具針對性和精準性的治療方案[1]。另外,受治療水平的限制,當前使用的牛病診斷方式仍舊還是基于流行病學進行診斷,很少對病發死亡的牛體做剖檢處理,致使診斷缺乏精準性,用藥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偏差。
1.2 養殖戶牛病防治觀念落后養殖人員牛病治療意識的不足也是致使牛病頻發的主因之一。通常而言,針對牛病的防治主要應該以防范為重點,治療為輔助,但是很多養殖人員缺乏預防意識亦或出于成本考慮,只是在牛出現明顯病癥時才開始治療,日常預防措施做得遠遠不夠。這一方面加大了牛病加重或蔓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牛病治療成本,無益于養殖單位綜合經濟收益的增加。
1.3 藥物濫用問題突出牛病治療中比較突出的是嚴重的抗生素亂用問題,一是容易引發新的牛病病種,二是容易致使病菌產生一定的抗藥性,甚至直接變異,導致超級細菌的出現。很多養殖人員觀念固化,缺乏科學專業的牛病防治指導,認為“加大藥劑,痊愈更快”,在治療過程中尤為濫用藥物,而當病癥有所緩和后,便立即暫停治療,致使藥物的有效濃度持續時間十分有限,治后復發問題頻現。此外,一些養殖人員在選用防治藥物時一味顧及成本,更習慣于選用那些售價低廉、見效緩慢的藥物,這在很大程度上延誤了牛病的治療[1]。
2.1 強化牛病診斷技術首先,養殖人員在發現牛病癥狀時,必須立即到專業的獸醫機構進行排查和醫治,唯有如此,方能及時進行診斷,采取更高效的治療手段[2]。其次,條件充足的獸醫機構或養殖單位可以設置專門的實驗室,以便于及時檢測牛病,強化診斷的正確率,更有側重性地進行后續治療。最后,在用藥物治療牛病前,需認真看清藥物的使用說明,挑選最適宜的藥物進行防治,在用藥時也要嚴格控制好藥物的用量、次數、間隔時間,做到科學用藥,同時還要做好不同藥物的配搭,以強化治療成效。
2.2 抓好牛病防控工作基層牛病防控的本質任務在于抓好對各類牛病的防范和控制,有效降低基層養殖單位牛病感染的可能性。在組織牛病防控事宜的過程中,需基于本地牛病的流行規律和各養殖單位的發病實況,擬定兼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牛病防控規劃。同時在后續的防控工作中嚴格依循規劃執行,一旦養殖單位出現某類牛病,第一步便要抓好隔離、診治、防控工作,以規避牛病的大范圍擴散,自源頭處清理好傳染源,有效減少發病幾率。
2.3 做好管理培訓工作首先要做好對當前基層現有獸醫的管培工作,擬定長效管培方案,同時基于基層牛病防治實況組織形式多元、內容全面的業務技能培訓,逐漸提升獸醫的防疫知識儲備。第二,要優化考查評價工作,以健全的考查、評價、督查、激勵制度敦促基層獸醫及時反思自我、不斷進步,激發其工作的主動性。細化考查評價規范,定期核查獸醫對牛病防控知識的掌控情況和防疫技能水平,對于那些在考查評價中表現優良的獸醫要及時給以精神、物質上的表彰鼓勵。第三,要抓好對基層養殖人員的牛病防治知識科普,引導他們認識到提早做好牛病防控的關鍵性,做好日常預防措施以及合理用藥,強化他們的牛病防治意識[2]。
2.4 注意衛生防護措施采用高效防疫技術,強化防治成效,對于一些重大動物疾病應提前落實好防疫接種事宜,除了定期給牛注射疫苗,做好牛病檢測外,還需抓好常規的衛生清潔工作。整潔安全的養殖環境是防范牛出現疾病的重要前提,例如優化養殖管理并設置好隔離場所、生產場所、藥浴池、焚燒池等等,優化各類生物安全防護策略。此外,還應還要做好日常所需藥品、疫苗、器械等的使用情況記錄,以備查詢。
綜上所述,加大對牛病防治的研究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必要性,各養殖單位和基層獸醫萬不可將牛病防治工作模式化,拘泥于限定的條框之中,而需基于基層牛養殖實情和本地牛病發生規律為切入點,以嚴謹、高效、全面、科學的防治策略強化牛病治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