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才(四川 巴中)
有時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當你過于用心去揣摩、去研究它,反而會進入一時的盲區,讓你百思不得其解……這時我們不妨轉移注意力,去做其它的事情!其實,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任何行業、門類都有相似相通之處。
我在學習過程中,也會走入一時的盲區,我的工作是在電視臺播音,每天會有大量的稿件需要錄音。有時會有吐字歸音的力度不夠、歸音不到位的現象,所以我也經常思考如何讓聲音更溫暖、更圓潤、更飽滿。沉思中,我自然地想到了我的愛好——書法!還是我沒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練習書法的。30多年過去了,到現在我也只是略知一二。從內蒙古到四川工作多年后,我才重操往日愛好,買來了筆、墨、紙、硯,希望能夠從書法的結構、用筆、章法、神韻中領悟到播音的奧妙。
1. 靜心:書法可以修身養性,在下筆前心態一定要靜。這里的“心靜”指的是排除一切雜念,集中精力去調動運筆的愿望。播音也要求心靜地坐在話筒前,集中精力于稿件,通過情景再現、內在語、對象感三方面去調動自己的播講愿望。
2. 姿態:執筆方法正確,能運筆自如,否則使轉不靈,難以寫出好字。歷代書家都強調運腕要輕靈虛活的作用,虞世南說 :“用筆須手腕輕靈。”康有為說 :“左腕挺開貼案, 則氣勢停勻,右腕益虛活,如此則八面完全,險勁雄深,篆真行草,無不得勢矣。”腕要輕靈“虛活”就不可能保持筆身的端正,而要保持筆身的端正, 腕將會僵滯,我認為, 筆身正,寫出的點畫也可能是偏鋒;筆身不正,也可以寫出中鋒。筆在運行過程中,筆身端正的時刻是短暫的,而上下左右傾倒則是經常的。從生理上來講,播音要求掌握科學的發聲,吸氣要吸入肺底,兩肋打開,腹壁站定。呼氣要穩勁、持久。換氣要自然,氣流在運動中要通暢,用自己最舒服的聲音科學地去發聲,把握氣托聲出,聲把情傳,并不是句句實聲,而是虛實結合的發聲,才是最舒服、最科學的發聲方法。
3. 運筆:運筆主要靠腕和臂的運動。運腕即用手腕關節的力量來運筆。運腕的動作主要是腕部的擺動和翻轉,寫的字大,動作就大一些;寫的字小,動作就相對小一些。運臂除了寫蠅頭小楷將肘部自然擱至桌面上外,寫小楷以上的字,就或許要懸腕或臂。懸臂時肘自然懸,這是因為寫大字時,腕的力度明顯不夠且活動范圍也過小,此時配合懸臂后的臂和肘的力來運筆,才能控制毛筆運行自如。播音同樣,口腔的咬字器官主要是唇、齒、舌、牙、腭。而唇和舌在形成字音的過程中,動程最積極,起的作用最大。書法中的起筆與回鋒就相當于口腔的吐字歸音,吐字歸音分為出字、立字、歸字。出字做到字頭出字有力,咬住彈出。而立字則是指對字腹的處理,做到字腹飽滿、拉開立起,我認為歸字尤為重要。歸音指對字尾的處理,做到字尾歸音弱收到位,趨勢鮮明。有時一句話,前面氣息很強,而到尾音最后一字常常是氣息不夠,給人以虎頭蛇尾的感覺。這個需要類似書法的最后一筆“回鋒”,需要加強練習。
中國書法,可以說是筆筆有法,筆筆有趣,但每一筆最精妙之處在于起、行、收,若處理得好,則妙趣橫生,若處理不好,則筆畫狼藉。
4. 章法:篇章布局之法。一幅書法作品無論長短大小,都應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既要考慮字與字、行與行以及通篇的相互關系,又要考慮到幅式、題款、用印等的相互配合。例如《書譜》,行文十分流美,一點都不會有阻塞的感覺。雖然連筆不多,大都字字獨立,但是字與字之間的筆意上的連帶使得章法上出現了流美的效果。因此要注意起筆時與上一筆的筆意上的連帶關系,走筆要有勢的關系,不可一筆一筆獨立開來。配音也是一樣,整個稿件的基調要定位準確,不僅要字字清晰準確,更要詞與詞的自然連貫,還有段與段之間的情感連貫、銜接自然,才能將情感付諸于聲音,從而準確地表達出來。
在配音界中,大師之所以稱為大師,就是因為他們對稿件的整體感受及局部感受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語言的情感表達更不用說,尤其是對每句話、每個詞,乃至每個字的吐字歸音、發聲、微妙的細節處理可謂是完美……如果掌握到這點,聲音的魅力真可謂承載你的奇思妙想。書法亦然!

茶詩二首 書法 高玉才

姜白石·蘭亭考自題 書法 高玉才

黃遐昌·谷雨試茶百字令 書法 高玉才

臨趙孟頫手札 書法 高玉才

書禊帖源流卷語 書法 高玉才

范仲淹·蘇幕遮 書法 高玉才

蘇轍·東軒記(節選) 書法 高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