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得玥
摘 ?要:當下,信息化已經不再是一個概念,甚至已經在很多領域實現了較高程度的信息化。如果說信息化帶來的是對數據處理速度的加快,那么大數據和智能化帶來的則是從數據分析到針對廣大用戶需求等多方面的服務模式的顛覆。目前,很多圖書館都不同程度上實現了數字化。然而單一的數字圖書館是遠遠不夠的。從平臺、數據庫、檢索和服務多個層面共同入手的多元化模式才能滿足大眾對知識服務的需求。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 ?知識發現 ?大數據環境 ?開發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250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1(b)-0154-03
Abstract: At present, information is no longer a concept, even in many areas to achieve a higher degree of information. If informatization brings about the speed of data processing, then big data and intelligence bring about the subversion of service mode from data analysis to the needs of the vast number of users. At present, many libraries have been digitized to some extent. But a single digital library is not enough.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public's demand for knowledge service, we should start from platform, database, retrieval and service.
Key Word: Digital library; Knowledge discovery; Big data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opplication
數字圖書館,究其本質而言是將靜態圖書文本的服務與多媒體、智能化、超時空等新檢索技術的結合。在數字圖書館的框架下,無論是檢索的廣度還是深度都是對傳統圖書館的一種幾何倍數的增加,可以說是一種技術的顛覆、模式的革命。在此前提下,隨著互聯網相關技術的進步,其衍生性服務也在出現發展和完善。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就是其中之一。
1 ?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在大數據環境中的新定位
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的圖書館數字化起步明顯落后。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國真正開始數字圖書館的嘗試要追溯到20世紀末。隨著1995年以后中國在互聯網領域的不斷引入和自主研發,我國數字圖書館正在從傳統模式向“互聯網+”的新模式轉變。傳統模式下數字圖書館實際上只是作為圖書館本體的附庸,它可以讓文獻的檢索更加便捷,但受制于圖書館自身硬件條件。在“互聯網+”的模式下,數字圖書館更加突出“大數據”的特征,即突破了傳統模式中數字化檢索僅能在某一個或者幾個實體圖書館范圍內進行檢索的瓶頸。通過網絡的一個檢索窗口,將圖書館服務與用戶的需求聯系在一起。這種關聯會因多方原因而有所差別,但其服務的核心要義是統一的,即:以檢索為核心,并延伸了導航、全文獲取、結果分析、資源管理等一系列基本功能。
2 ?開發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數據驅動的新機制
2.1 如何加強數字化數據的處理
從當下的發展趨勢來看,數字化已經不再是一句空話和一種泛泛的概念。美國Ithaka S+R咨詢機構曾提出“數據管理是否是圖書館管理的核心”這一問題是大數據驅動下的高校數字圖書館所面臨的挑戰之一。這個問題的提出說明了:現代有關數字密集型科學的研究正在成為一種趨勢,這些以數字的形式而存在的研究型數據也將會成為學術交流活動中的基本元素。如何能將數字化的數據更好地加以處理,這是解決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所遇到的瓶頸的關鍵。第一,必須在數據模塊和元數據結構上加大投入,沒有合理的結構和相對應的機制,一切都無從談起;第二,一定數量掌握相關技術、擁有相應操作能力的專業人員也很重要。考慮到圖書館的實際情況,無論是技術還是人員,都應該立足于對館內人員的培養。其最終目的和核心內容應當圍繞在于“傳統的信息采集、存儲管理、分類、索引、檢索、聚類、人機交互技術等信息發現處理方法轉向數據采集與管理、數據存儲與應用、數據分析與解讀、數據管理與服務、數據出版與發布”這一核心。探討基于數據的發現機制將成為數字圖書館服務的基本任務和館員的必備技能。
2.2 如何實現大數據下服務模式的升級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和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數字圖書館從誕生到當下已經經歷了3個階段,分別是:基于數字文獻資源的數字圖書館、基于集成信息服務的數字圖書館和基于用戶信息活動的數字圖書館。這3個階段是該領域從誕生到發展并日趨完善的表現與縮影。這是一個從單一到綜合的過程。隨著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的載體和組成部分之一,對公共服務的作用日趨重要。如何在原有和現有的條件下增加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加強其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對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升級實現其服務模式從以圖書館為主轉為以用戶需求為主。這些都是數字圖書館特別是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這一新模式存在和發展的目的與意義。在這些需求的推動下,數字化和大數據正在成為其升級換代的最大技術動力。利用這些技術實現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的實現和完善,也是相關領域人員的共同使命。在這一過程中,既能夠對圖書館服務的進步,也能夠更好地滿足相關用戶對相關服務的需求,二者合而為一,共同實現。
3 ?開發數據驅動下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的新業態
3.1 檢索方式多元化是前提
知識本身的發展從最初的被壟斷逐漸向普及過渡,到了數據化時代,知識已經打破了很多固有的界限。甚至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也已經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被掌握、理解、學習甚至是科普。這是數據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且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這一趨勢還會繼續加強,其實現的方式也將更加多元。在這個大背景下,圖書館服務的目標和模式也必然和必須發生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最終會演變為一種新業態。具體來說就是大眾對于知識的需求在發生變化,圖書館面向大眾提供知識來源的方式也在升級。如果說傳統圖書館服務是簡單的知識掃描式,數字圖書館是基于傳統圖書館基礎上增加了服務的便捷性,那么大數據下的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就是將這種服務的廣度與深度擴大了,理論上來說,擴大的范圍會隨著數據的增加而無止境。以EBSCO為例,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的本質是谷歌式檢索系統,而圍繞檢索產生了檢索結果限定、挖掘、統計與處理,資源導航與檢索,檢索頁面設置,檢索內容獲取、保存、傳遞與分享,檢索反饋等服務內容。這些內容構成了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的基礎業態。大數據環境對全數據交互的呼吁,使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在既有業務下需要開發不斷迎合用戶需求變化的新業態。
3.2 增添個性化服務是關鍵
有學者提出,當下大眾對知識和書籍的掌握有著很強的“碎片化”特點。“碎片化”的利弊這里姑且不談,但“碎片化”確實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逆的趨勢,這也是與大眾和社會生存、發展模式的變化分不開的。既然是趨勢,也就是大眾的需求。筆者認為,“碎片化”伴隨著的是簡單化和多樣化。這更對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提升針對“碎片化”數據的解析、分類能力,如何將更多的相關平臺、數據庫實現檢索中的共享,這是為大眾提供更多服務的技術基礎。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還需要增加相應的、針對用戶需要的個性化服務。這里說的個性化服務是與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中固有的定題服務相對應的,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根據用戶的偏好、習慣,向其推薦相應的資源。在檢索模式上,優化分析能力,加強可操作性和關聯分析功能。在檢索結果上,提升檢索結果與用戶需求之間的貼合性。“數據驅動+知識發現”催化了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的橫向擴展、縱向細化,如何利用兩者優勢開發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的新業態不只限于上文所提到的業務拓展方面,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平臺在大數據環境中到底如何打破谷歌的魔咒,提升用戶粘性,深化館藏利用,為教學科研提供有效助力,需要不斷深化服務業務的各個層級、不斷開發切實可用的新層級,開創知識發現服務的新業態。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模式的發展與普及,PB量級的大數據己不再束之高閣,海量、多樣、高速I/O以及低密度價值等帶來的影響己經滲入各個領域。這些變化帶來的不僅僅是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速度的加快,更是從單一數據分析向智能數據處理的轉變。在此背景下,數據化也成為了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新常態。換言之,大數據將從根本上改變圖書館服務的模式。如果繼續依照傳統的服務運行模式完成圖書館對用戶的服務,其結果只能是圖書館在公共知識服務中被邊緣化的結果。圖書館從傳統模式向數字圖書館的轉化,實際上就是圖書館服務從數字化向數據化的升級。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正是升級的必然結果之一。這個過程對于傳統模式是帶有顛覆性的,所以其過程也會有不小的困難。有的困難是基于技術層面的,例如:大數據環境使數字圖書館既面臨著信息發生源越來越多,館藏資源增長越來越快,館藏數據類型越來越多樣,館藏存儲結構越來越復雜,關聯關系越來越隱晦,老化與消失的速度越來越早、越來越快,數據連接、組織、分析、處理、存儲、共享、融合等的困難度和復雜性比以往都要突出。有些則是服務層面的,包括相關人員對相關技術的掌握、如何在大變動下牢牢抓住用戶服務的剛性需求等。解決這兩大問題只能依靠在技術革新基礎上對用戶需求的準確把控。力爭將技術與服務在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中更好地實現多元化結合。
參考文獻
[1] 初景利.數字化網絡化與圖書館服務戰略轉型[J].圖書與情報,2017(1):98-104.
[2] 鄭永曉.加快“數字化”向“數據化”轉變——“大數據”“云計算”理論與古典文學研究[J].文學遺產,2014(6):141-148.
[3] 曾建勛.大數據時代需要數據館員[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7(6):1.
[4] 畢強,李潔.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發展方向[J].圖書情報工作,2019,63(1):18-22.
[5] 楊鶴林.英國數據監護研究成果及其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DCC建設回顧[J].圖書館雜志,2014(3):84.
[6] 李潔.數據驅動下數字圖書館知識發現服務創新模式與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9.
[7] 李曉明.數字化網絡化與圖書館服務的戰略轉型[J].中外企業家,2018(4):112.
[8] 況石.淺析數字化網絡化與圖書館服務的戰略轉型[J].低碳世界,2018(6):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