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琳
摘 ?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關系到大學生的終身發展。高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負有重要責任,在高校開展心理健康工作時,要從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實際情況入手,做好教育引導,幫助大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推動大學生的健康發展。該文通過對高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進行探討,旨在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提供思路。
關鍵詞:高校 ?心理健康 ?教育 ?指導 ?工作
中圖分類號:B84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1(b)-0199-03
Abstrac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lifelong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i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hen carrying out mental health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star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do a good job of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master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ways to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aims to provide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Work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心理突發事件的增長,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成為了高校重點建設工作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
該文主要研究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過全面深入地分析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開展心理輔導咨詢、引導學生進行溝通、組織心理主題團訓、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完善有效,解決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為大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效的途徑。
1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1 環境適應造成的心理健康影響
在由高中到大學這個相對開放的環境中來,許多大一新生都或多或少感覺到不適應,這種不適應體現在多種方面例如學習模式的不適、地域環境氣候不適,人際關系不適、大學活動時間分配不適等。適應力比較強的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概率較適應力弱的學生相對較少,可以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中去,而一些適應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更容易產生焦慮、阻抗等情緒,適應期也大不相同,一些學生甚至大三大四依然不適應大學的生活環境,因此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1.2 情緒方面造成的心理健康影響
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情緒調節不當的困擾,這些困擾主要來自大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個性心理等方面。很多大學生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受到家庭成員無微不至的呵護,家庭中以自我為中心,情緒方面控制能力較弱。在大學生活中,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如意、不順心,心理情緒容易出現自卑、暴躁等負面影響,進而造成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1]。另外,大學生由于在乎外界的眼光,當存在負面情緒時,往往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尋求老師和學校的幫助,使得情緒影響難以得到緩解,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系列心理異常的連鎖反應。
1.3 就業壓力造成的心理健康影響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高校擴招使得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競爭也顯著增加。大學生往往承受著來自自身、家庭和學校的多種就業期望,這給大學生無形中增加了心理負擔,很多大學生在考慮就業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躁等現象,這樣不利于大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職業發展。大學生在學習期間,由于缺乏必要的職業規劃,在就業時對自己沒有明確的認知,使得就業時會出現較大的迷茫,無法選擇和決定所要從事的行業,這也造成了大學生出現就業困擾。
1.4 人際交往造成的心理健康影響
大學生在進入高校后,人際關系變得相對而言比較復雜。這是大學生走進社會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社會生活緩沖期。在大學生活階段,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活動較多,大學生難以按照以前家庭生活中一切以自己為中心,只要兼顧好學習方面的事情即可。大學期間,大學生不再是他人關注的焦點,需要在與同學、老師等的交往中學好人際關系之間的處理,這對大學生尤其是剛剛入學的新生來說,會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2]。如果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時,缺乏相應的能力,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交往矛盾,長期的交往壓力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1.5 學習壓力造成的心理健康影響
大學生進入高校學習,無論是從學習內容還是從學習方式,都較之以前有了極大的改變。大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主要以被動形式為主,一般都是老師布置好學習任務后學生進行完成。在大學期間,學習方式更多地依賴于學生的自覺和主動。很多大學生無法適應或者無法掌握主動學習,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等情況,從而產生一些心理問題[3]。大學期間的學習內容的難度有了明顯提高,一些學生感覺到了學習上的吃力,這對大學生來說會形成一種學習上的負擔,學校對學習嚴格要求,一些需要達標的硬性規定都成為大學生心理狀態的影響因素。
2 ?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徑
2.1 開展個體心理咨詢
高校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于現代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承擔起自身的責任。高校應當結合大學生心理情況,開展專業性的心理輔導和咨詢服務,以便給大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高校可以建立起心理咨詢室,并聘請專業心理輔導老師和專家等開展工作。心理輔導中要構建起完善的輔助體系,從鼓勵大學生主動進行心理咨詢,引導大學生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心理問題,讓大學生明白心理問題不可怕也不羞恥,通過有效的心理輔導對大學生是有很大的幫扶作用,幫助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大學生樹立自信心[4]。心理輔導可以從大學生普遍存在的情緒調節和人際交往方面著手,通過分析心理問題,培養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的能力。
2.2 引導與學生進行溝通
大學生由于生長環境和性格特征等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老師也要重視起學生健康心理的構建。在大學集體生活中,要培養和鼓勵大學生去適應,并在大學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可以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集體生活,同時也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5]。作為大學生的生活指導老師,輔導員應當深入到學生中間,去了解和體驗學生的真實心理情況,對于學生普遍關注和存在的一些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要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鼓勵學生與老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通過溝通來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范圍。
2.3 組織心理主題團訓
經常組織主題團體訓練,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主題團訓可以幫助學生們改善人際關系,獲得良好的意志品質。與此同時,通過“心理健康主題月”形式,來普及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拓展大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素質的渠道。高校還可以利用網絡方式去建立心理健康平臺,可以讓學生在線交流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通過隨時隨地的心理健康指導,提高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4 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工作時,為了更好地獲得學生心理情況的資料,可以通過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記錄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方面的內容。心理健康檔案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基礎,可以通過對心理健康檔案的科學合理分析,來掌握當代大學生心理變化趨勢,提前為大學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準備。心理健康檔案也有助于高校對學生心理情況進行追蹤和評價,對典型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進行有效干預,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
3 ?結語
高校是大學生成長的搖籃,在高校開展大學生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引導。當代大學生由于學業和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很多時候會出現不同的心理負面情況,如果不能及時疏導,將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高校應當采取積極的方式,構建起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為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曹月,柏松杉,袁強.二級輔導站模式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以西安科技大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102.
[2] 王宏,鄭遠攀,武東輝,等.基于EBI與FCS的綠色智能建筑樓宇自控系統集成設計與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52(5):634-641.
[3] 林乃磊.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助力高職學生成長成才——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之路[J].高教學刊,2018(20):2.
[4] 石杭科.高校輔導員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協同開展的思考——以暨陽學院為例[J].現代交際,2018(12):123-124.
[5] 李谷雨,吳健.基于學生認知態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以湖北中醫藥大學為例[J].領導科學論壇,2018(3):67-69.
[6] 汪曉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3(7):15-16.
[7] 齊鑫超.淺談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30-31.
[8] 范洪濤,葛陽陽.發揮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高校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1):129-130.
[9] 王勁璘,路潤凱.高校學生社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62-66.
[10] 向紅.芻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0(3):157.